
从归化异化角度对比研究《老人和海》两个中译本.docx
6页从归化异化角度对比研究《老人和海》两个 中译本【摘要】归化和异化是两种翻译策略本文将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分析比较《老人与海》的两个中译本,即吴 劳译本和余光中译本,以探讨在文学翻译中应该如何把握归 化与异化的尺度两个中译本的比较与分析主要围绕字词层 面、句法层面及原文风格再现三个方面展开关键词】归化;异化;字词层面;句法层面;风格再 现一、引言《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 小说,于1952年出版它是海明威创作并在他还在世时出 版的最后一部主要的虚构作品作为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它在20世纪小说和海明威的作品中是值得注目的,奠定了 他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对于他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 学奖也起了重要作用《老人与海》的第一个中译本是由余光中译并发表于 1952年至1953年的《大华晚报》上随后,大量复译不断 出现,迄今为止,《老人与海》的中译本已经有20余本,其 中包括张爱玲译本,赵少伟译本和吴劳译本,其中只有吴劳 的译本为唯一受版权保护译本本文选取余光中和吴劳译本 的部分片段,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对两者进行分析对比,从 而说明一部好的文学翻译作品应该如何把握归化和异化的 度。
二、 归化与异化归化和异化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古典语言学家、翻译理 论家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 1813年在《论翻译的方 法》中提出:翻译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 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 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1995年,美国翻译理 论家韦努蒂(Venuti)在其著作《译者的隐身》(The Translator, s Invisibility) 一书中,将第一种方法称 作"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将第二种方法称作 "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o三、 译本对比分析(一) 字词层面海明威风格的典型特征之一是遣词精当,很少使用起修 饰作用的形容词或副词,仅仅依靠动词和名词来营造小说氛 围他主张“去掉废话”,把一切华而不实的词句删去,以 达到简洁的风格因此,在翻译这部作品时,译者应仔细挖 掘每个字词背后所蕴含的信息,并适时以传递最大信息量为 准来采取异化或归化的翻译策略例: He was an old man who fished alone in a skiff in the Gulf Stream and he had gone eighty-four days now without taking a fish.吴劳译本: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平底小帆船上钓鱼 的老人,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没逮上一条鱼。
余光中译本:那老人独驾轻舟,在墨西哥湾暖流里捕鱼, 如今出海已有八十四天,仍是一鱼不获这是整个作品中的第一句,交代了主人公圣地亚哥的身 份在翻译主人公的称呼上,两者均使用了 “老人”,显得 对其尊重有加文中的the Gulf Stream指的是墨西哥湾流, 余光中的译本中直接将其翻译出来,而吴劳译本则是采取了 加脚注的方法从对原文语言的忠实程度上来说,余光中的 译文读来更加流畅自然,行文地道相比之下,吴劳译本显 得有点拖沓二)句法层面海明威小说句式简短凝练,很少有复杂句,使读者能够 感受到老人的沧桑和智慧因此,在翻译时应重视其句式特 点,译出原文的深层内涵例: Everything about him was old except his eyes and they were the same color as the sea and were cheerful and undefeated.吴劳译本: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 他们像海水一般蓝,显得喜洋洋而不服输余光中译本:除了眼睛,他身上处处都显得苍老可是 他的眼镜跟海水一样颜色,活泼而坚定两种译文都做到了用词简练准确,而且还保留了原作的 语言表层形式,与原文排列一直。
在翻译undefeated时, 吴劳译本用了转译经过对比,笔者认为余光中译本更能再 现原文的风格,准确的再现了老人的形象三)风格再现海明威的叙事风格很独特,通常以朴素,客观白描的方 法把小说的人物,动作和环境活生生的放到读者面前,让读 者去体会这其中的形象在小说中,海明威以一个旁观者的 角色来讲述事情的整个过程,同时又以主人公的身份通过自 由联想和内心的自我交流来表达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表达了 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和坚强,使老人的形象更加丰满例: You are killing me, fish, the old man thought. But you have a right to. Never have I seen a greater, or more beautiful, or a calmer or more noble thing than you, brother. Come on and kill me. I do not care who kills who.吴劳译本:你要把我害死啦,鱼啊,老人想不过你有 权利这样做我从没见过比你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更 崇高的东西,老弟。
来,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谁害死谁余光中译本:你这是要我的命,大鱼,老人想道当然 你有权利这么做兄弟,我从来没见过一样东西,比你更伟 大,更漂亮,更沉着,更尊贵来吧,来杀我吧我不在乎 谁杀谁这是老人在和马林鱼较量时的内心独白,翻译时同样应 表达出老人说话时的口气对比两个中译本,余光中译本要 更胜于吴劳译本,句式短凑,口语化,以及四个形容词的连 用加强了语气,更能让读者体会到老人的沧桑四、总结通过以上的文本对比发现,两位译者的译文虽然内容上 都忠实于原文,但是由于在翻译中对原文的归化和异化的把 握上还不甚完美,所以还没有完全再现海明威作品的语言风 格一部好的文学翻译作品,必定是与两种文化相融的作品,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示原作的魅力,才能真正打动译语读 者的心这就决定了译者就不能拘泥于某一种翻译策略规 划和异化,看似对立的两种方法,在具体翻译实践中,只有 二者的有机灵活搭配运用才能使译文达到完美参考文献】[1] Earnest Hemingway.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08・[2] Venuti Lawrence・ The Translator 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5[3] 海明威,吴劳译,老人与海[M]•上海:上海译文出 版社,2006.[4] 海明威,余光中译•老人与海[M].南京:译林出版 社,2010.[5] 王丽沙•文学翻译中语言风格的传达[J]•湖北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2010 (5).[6] 郑燕如•对归化异化翻译策略选择的多维思考[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0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