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家司法考试刑法(基础精讲阶段)70页.docx

70页
  • 卖家[上传人]:简****9
  • 文档编号:105043993
  • 上传时间:2019-10-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4MB
  • / 7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家司法考试刑法(基础精讲阶段)目录刑法总分则知识框架 1总论 1分论 1第一讲刑法概论 2第一节刑法基本概念 2第二节刑法的基本原则 3第三节刑法解释 4第四节刑法的效力范围 8第二讲犯罪构成 10第三讲犯罪客观要件.......................................................................................................... 12第一节 第二节危害行为 12不作为犯罪 13第三节危害结果 16第四节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18第五节行为主体 22第四讲违法阻却事由 24第一节正当防卫 24第二节紧急避险 28第三节被害人承诺 28第五讲犯罪主观要件 30第一节故意、过失、目的、动机 30第二节事实认识错误 34第六讲责任阻却事由 37第一节刑事法定年龄 37第二节 第三节刑事责任能力 39期待可能性 40第七讲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40第一节犯罪预备 41第二节 第三节犯罪未遂 41犯罪中止 43第八讲共同犯罪 46第一节共同犯罪概述 46第二节不成立共同犯罪的情形 48第九讲罪数论 第十讲刑罚论...................................................................................................................... 53...................................................................................................................... 57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刑罚体系 57刑罚的裁量 60刑罚的执行 65刑法总分则知识框架总论刑法概论刑法基本概念和解释 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效力范围罪刑法定原则 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犯罪构成客观要件(主体、行为、行为对象、结果、构成身份) 违法阻却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被害人承诺、法令行为等)主观要件(故意、过失、目的、动机) 责任阻却事由(责任能力、法定年龄、期待可能性、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犯罪论犯罪预备 未完成形态 犯罪中止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共同犯罪的形式 共犯人的分类及处罚犯罪未遂共同犯罪(共犯形态)罪数论一行为一罪: 继续犯、想象竞合、法条竞合、结果加重犯 数行为一罪: 结合犯、集合犯、连续犯、吸收犯、牵连犯 数罪:同种数罪、异种数罪刑罚论刑罚体系:主刑、附加刑 刑罚裁量:量刑情节、累犯、自首、坦白、立功、缓刑、数罪并罚 刑法执行:减刑、假释刑罚消灭:赦免、时效分论侵犯个人法益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 侵犯财产罪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社会法益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贪污贿赂罪侵犯国家法益 渎职罪 危害国家安全罪 危害国防利益罪 军人违反职责罪第一讲 刑法概论第一节 刑法基本概念一、刑 法基本概念 刑法是规定何种行为属于犯罪、对于犯罪如何科处刑罚的法律。

      刑法的表现形式(渊源)刑法典 我国刑法制定于1979年7月1日,修订于1997年3月14日 1.刑法典规定了处于核心地位的、基本的犯罪类型及其处罚;2.刑法典总则是关于犯罪和刑罚的一般规定,不仅适用于刑法典分则,而且适用于其他单 行刑法;分则是明确各个具体犯罪成立要件及其法定刑考点】《刑法修正案》是对刑法典的修改,属于刑法典的内容,至今共有九个 单行刑法 国家在刑法典之外单独针对某一类犯罪规定的刑法规范(常以决定、规定等名称颁布)考点】目前有效的单行刑法只有一个,即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附属刑法 附带规定在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中的犯罪和刑罚规范考点】附属刑法又叫行政刑法,我国目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附属刑法二、犯 罪基本概念 根据刑法第13条,犯罪是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基本特征 1.社会危害性(法益侵犯性);2.依法应受刑法惩罚性(非难可能性)原理】 刑法的目的是保护法益,而犯罪是侵害法益的行为,刑法保护法益的方法是禁 止和惩罚犯罪行为三、法 益基本概念 刑法上的法益是由刑法所保护的、客观上可能受到侵害或者威胁的人的生活利益。

      基本内容 法益不仅包括个人的生命、身体、自由、名誉、财产等利益,而且包括建立在保护个人 利益基础之上的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疑点】法益实际上是我国传统刑法理论上所说的犯罪客体【考点 1】在立法上,刑法只能将给他人法益造成了重大侵害或者危险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不能将单 纯违反伦理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例如:强奸妇女的行为,违背了妇女意志,侵害了妇女的性决定权,故应规定为犯罪但兽奸行为没 有侵害他人法益,虽然会受到伦理上的谴责,但不应当在立法上规定为犯罪考点 2】在立法上,在发现严重侵犯法益或者侵犯重大法益的行为没有被刑法规定为犯罪时,立法 机关应当及时修改刑法,将这种行为规定为犯罪 例如:刑法修正案九修改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规定将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男子的 行为规定为犯罪【考点3】在司法上,没有侵犯法益的行为,即使外形上符合分则条文的规定,也应解释为不符合分则 条文规定,不构成犯罪 例如:滥伐林木罪的法益是森林资源,未经批准砍伐干枯的松木,以便种植活树苗的行为,没有破坏 森林资源,不得认定为滥伐林木罪四、刑 罚基本概念 刑罚,是国家为了防止犯罪行为对法益的侵犯,由法院根据刑事立法,对犯罪人适用的建立在剥夺性痛苦基础上的最严厉的强制措施。

      刑罚种类 主刑五种: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四种:罚金、剥夺政治权 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一、罪刑法定原则①第二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第3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 不得定罪处刑一)基本内涵: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二)思想渊源:三权分立学说与心理强制说三)思想基础:民主主义 只有国民以民主形式选举产生的立法机关才有权规定犯罪与刑罚考点】司法机关严格遵照刑法定罪量刑,就是严格尊重民意,这是民主主义的体现, 仅依据部分网民所谓的意见判决的做法本质上违反民意自由主义 必须事先明确规定犯罪与刑罚,使国民事先能够预测自己行为的性质与后果疑点】自由主义又称尊重人权主义,而保障人权必须使公民能够自由行动,不受不当 干涉,事先明确规定犯罪与刑罚,使公民在行动前可预测何者当为,何者不当为,就不 会因为不知道其行为是否会受到制裁而不敢实施合法行为,故自由主义与预测可能性原 理同义四)基本内容:形式的侧面 实质的侧面法律主义、禁止溯及既往、禁止类推解释、禁止不定(期)刑,旨在于限制司法权 刑罚法规的明确性要求、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禁止残酷的刑罚,旨在限制立法 权1.成文的罪刑 又称法律主义,只有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成文刑法才能成为刑 法定 法的渊源。

      排斥习惯法 【考点】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国际公约和条约、习惯、判例都不得作为刑法渊源 2.事前的罪刑 又称禁止事后法,犯罪及其惩罚必须在行为前予以规定,今天公布的法律仅对今后 法定 的行为有效力,刑法不得对在其公布、实施前的行为进行追诉,禁止适用事后制定 禁止溯及既往 的法律追究之前实施的行为考点】只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在法律有 变更时,如果新法有利于被告人,可以溯及既往适用新法,但仅适用于未决犯3.严格的罪刑 应严格地、合理地解释刑法,不能超出刑法用语可能的含义解释刑法法定 【考点】类推解释,指解释者明知刑法没有将某种行为规定为犯罪,但以该行为具 禁止类推解释 有危害性、行为人有人身危险性等为由,将该行为比照刑法中的相似条文定罪量刑例1:破坏军婚罪中的“同居”解释为包含通奸,属于类推解释 例2:侮辱尸体罪中的“尸体”解释为包含骨灰,属于类推解释 但有利于被告人的合理的类推可以适用: ②例如:刑法第390条第2款规定:“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 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行贿罪中的此规定可类推适用于对单位行贿罪、单位 行贿罪4.确定的罪刑 ⑴明确性要求规定犯罪的法律条文必须清楚明确,使人能确切了解违法行为的内 法定 容,准确地确定犯罪行为与非罪行为的范围,以保障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不会受到 刑罚法规适当 刑罚处罚。

      考点】含混的刑法必然导致司法机关扩大处罚范围,但明确性的实现与刑法条文 字数的多少无关,与分则条文中罪状的规定模式无关 例如:简单罪状并不违反明确性的要求① 罪刑法定既是刑法铁则,又是宪法原则,当然也是刑法学的永恒课题—张明楷② 《刑法修正案(九)》修改了盗窃、侮辱尸体罪,在本罪的行为对象中加入了尸骨、骨灰,骨灰成为与尸体并列 的行为对象⑵禁止绝对不定刑及绝对不定期刑绝对不定刑指法条只规定“犯……罪,判处刑罚”,不规定刑罚的种类; 绝对不定期刑指法条只规定“犯……罪,判处有期徒刑”,不规定具体刑期 国民无法根据这样的法律规定准确预测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法官也被赋予了过大 的自由裁量权考点】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并不违反罪刑法定主义⑶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 立法机关不能随心所欲地确定犯罪范围,只能将值得科处刑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以此制约立法权,以防止立法者过度地侵害国民的自由 例如:奢侈浪费、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等行为不得规定为犯罪⑷禁止不均衡、残虐的刑罚 罪刑应当均衡,防止轻罪重判;禁止以不必要的精神、肉体的痛苦为内容的不人道酷刑,是为了防止立法者过度地 侵害犯罪人的自由,实现公正、平等。

      总结】罪刑法定原则,只是限制入罪(认定犯罪)判断的原则,而不是限制出罪(宣告无罪)判 断的原则例如,被害人承诺等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虽然没有法律规定,却能予以适用认定行 为人无罪二、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均衡原则)刑法第5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具体内容: 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当其罪、罪刑相称刑罚与犯罪性质相应 立法上应制定轻重有别的法定刑,建立一套合理的刑罚体系 刑罚与犯罪情节相应 量刑时要侧重考虑犯罪情节,做到重罪重判、轻罪轻判刑罚与犯罪人的人身 刑罚执行过程中根据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的消长情况,合理地对其减刑、假 危险性相应 释三、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司法平等而非立法平等) 刑法第4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基本内容 平等地认定犯罪(定罪上的平等)平等地裁量刑罚(量刑上的平等) 平等地执行刑罚(执行上的平等)【疑点】这是对刑事司法的基本要求,本原则并不意味着刑法在立法保护上具有平等性考点】平等适用刑法与刑罚个别化原则并不矛盾,即:平等适用刑法并不否定因犯罪人或被害人 特定的个人情况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