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清县蚊媒本底调查工作小结.doc
3页德清县 2006 年蚊媒本底调查工作小结根据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 2006 年病媒生物监测与本底调查的有关工作要求,按照《德清县病媒生物本底调查工作方案》 ,2006 年我们开展了蚊媒生物本底调查工作,现小结如下:蚊子是有害的媒介昆虫,可以传播乙脑、疟疾等多种虫媒传染病掌握本地区蚊种种群的分布及消长规律,可以为控制蚊及相关传染病提供科学的依据一、监测点概况今年我们选择武康镇作为本底调查的监测点,武康镇地处德清县西部,属半山区年平均气温 15.5℃,年平均降水量 1460 毫米全镇辖 58 个村,12 个居委会,总面积225 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 7 平方公里,总人口数 4.5 万在镇区东、南、西、北、中方位选择吉祥、祥和、振兴、居仁、永兴 5 个社区作为监测点其中包括武康镇新、老城区,各种行业及居民住宅区等二、监测方法1、人工小时法即日落 1 小时后,用电动吸蚊器在每个监测点的室内环境(有成蚊栖息处)捕捉 15 分钟,捕获的成蚊只数乘以 4,即为人工小时密度指数居民区可以选择在楼道2、每旬调查一次,测定日期在每旬 4~7 日,相邻两次时间间隔不得少于 7 天,风雨天气(风力五级以上)顺延。
越冬蚊活动前一个月即开始监测,至一个月皆未捕到蚊虫后结束(一般为 3 月底至 11 月末)3、密度指数计算将捕获的成蚊携回后,用雷达喷雾剂杀死进行分类鉴定,对新发现种 应制作标本保存,并记录当天的天气、温度及湿度蚊虫捕获数密度(只/人工·小时) = 人工·小时三、监测结果1、全年共监测 4~11 月 8 个月,测得平均密度指数 37.7 只/人工小时2、蚊种种群分布:本年度监测结果显示,武康镇蚊种以库蚊属居多,占84.79%,旬平均指数 31.97 只/人工小时,中华按蚊也占一定比例,详见图 1图 1 武 康 镇 主 要 蚊 种 百 分 图淡 色 库 蚊 48.98%三 带 喙 库 蚊 35.81%中 华 按 蚊 12.11%白 纹 伊 蚊 0.97%黑 纹 伊 蚊 0.53%3、季节消长:监测结果显示,密度指数从 6 月中下旬开始明显上升,至 8 月下旬达到最高,9 月份以后下降明显,详见图 2图 2 武 康 镇 蚊 密 度 指 数 季 节 消 长 曲 线 图29263130324342495560597069818361606339373329282201020304050607080904月 上旬4月 下旬5月 中旬6月 上旬6月 下旬7月 中旬8月 上旬8月 下旬9月 中旬10月上 旬10月下 旬11月中 旬4、地区分布:从监测结果来看,处于新城区边缘的振兴、永兴、祥和社区密度指数明显高于吉祥和居仁社区,详见图 3。
21 214051.17 55.330102030405060吉 祥 社 区 居 仁 社 区 祥 和 社 区 永 兴 社 区 振 兴 社 区图 3 武 康 镇 各 监 测 点 蚊 密 度 指 数 分 布 图四、讨论本年度监测发现: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均占较高比例,提示要加强乙脑、疟疾等蚊媒传染病的监测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室内的防护工作做得较好但外环境治理,特别是蚊孳生地的处理,由于城市建设加快,环卫部门不能及时到位,室外环境存在脏、乱、差的现象四害监测工作量大,监测人员少,监测数据和爱卫会要求有出入,很难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基层防疫人员少,监测经费不足,四害监测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很难在乡镇开展县疾控没有专门的人员配置,蚊类鉴别有难度德清县疾控中心2006 年 12 月 8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