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六部讲义汇编.pptx
25页Six department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 2016.04 历史追溯 •东汉:尚书台、六曹尚书 •晋朝:尚书省六曹 •隋朝:初设三省六部 •唐朝:三省六部制成形 三省六部制 1、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 种政治制度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 二十四司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 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 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2、隋设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秘书省类似于后来的馆阁,内侍省 则是一个专门的宦官机构,主持中央政权的就是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三省互相 牵制,共同向皇帝负责其中,决策者为内史省,长官称内史令;审议者是门下省 ,长官称纳言;处理日常政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置尚书令、左右仆射各一人,下设 吏、礼、兵、度支(后改称民部)、都官(后改称刑部)、工六部隋朝,三省长 官均为相职,同时,三公、三师也参预朝政,也是宰相。
3、唐代与隋代大同小异,三省制的特点是在建立不久就向二省、一省转变这种 变化的动因在于皇权对于相权的控制以及提高行政效率三省合署议事、办公,三 省职能逐渐趋向混同合一 明 明代废中书省,六部乃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为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 高机构各部置尚书一人,总管本部政务,下有左右侍郎各一人,为 尚书之副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定六部具体职掌,并於岁终进行考绩,分其 优劣,以行黜陟六部官员相对稳定,不得轻易调动,凡有劳绩者, 则在本部升用自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罢中书省后,即升六部 品秩:尚书为正二品(建文中曾一度提为正一品,永乐时复旧),侍 郎正三品, 郎中正五品,员外郎从五品,主事正六品 六部尚书、侍郎都是堂官,由皇帝直接领导,其中吏部尤为重要,因 为官吏的除授都必须经过吏部 明朝吏部 明朝的首任吏部尚书为滕毅,樊鲁璞、汪河分任左、右侍郎洪武六 年(公元1373年),吏部分三个属部,即总部,司勋部,考功部;十 三年(公元1380年),增司封二十二年(公元1389 年)改总部为 选部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改定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个 清吏司每司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
明代与六部之外还有监察机构六科,其中吏科与吏部相对应各科都 给事中一人,左右给事中一人,其中吏科给事中四人 • 吏部各清吏司如下: • 文选清吏司:求贤科、开设科、僧道科、升调科、还职科、给假科、给凭 科、缺科、揭帖科 • 验封清吏司:告敕科、实拔科、拔吏科、还役科、截替科、勘合科 • 稽勋清吏司:考牌科、丁忧科、起复科、侍亲科、贴黄科 • 考功清吏司:有司科、京官科、杂职科、老疾科、人材科、三考科、二考 科、记录科、求贤科 • 四清吏司中相对而言,更重要的是文选司与考功司,而稽勋和验封司职权 相对较轻 • 潘星辉:纵向 部、司、科三级 横向 四清吏司与吏科 名称人数秩品所属备备注 吏部尚书1正二品吏部 吏部左侍郎1正三品吏部 吏部右侍郎1正三品吏部 司务2从九品吏部司务厅 郎中1正五品吏部文选清吏司 郎中1正五品吏部验封清吏司 郎中1正五品吏部稽勋清吏司 郎中1正五品吏部考功清吏司 员外郎1从五品吏部 主事1正六品吏部 主事1正六品吏部文选清吏司洪武三十一年增设 主事1正六品吏部考功清吏司正统十一年增设 • 明代六部吏部权力最重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所云:明处设六部,属 中书省较轻,多仰丞相意旨。
洪武十三年,中书省革,部权乃专,而铨部 尤要……量能授职,核功过以定黜陟,则唯吏部主之 • 户部 • 明代户部分为十三司,各掌其分省能之事,每司分为四科:(1)民科、主 所属省府州、县地理,人物,图志,古今沿革,山川险易,土地肥瘠、 宽狭,户口,物产多寡登耗之数2)度支,主会计夏税、秋粮、存留、 起运即赏赐、禄秩之经费(3)金科 主市舶、鱼盐、茶钞税课,及赃罚之 收析(4)仓科 主漕运,军储出纳料粮 • 《中国历代中央官制史》 王超 • 户部掌全国户口土地田赋诸事,明制,户籍分为三大类:民户、军户、匠 户,各类又分为若干种,如民户中业农者外,还包括有医户、阴阳户等, 明制禁止隐匿人口,对逃民和流民允许其附籍,户部掌有关土地的政令, 田土分为官田和民田 《中国古代政治 制度史》罗辉映 • 礼部 • 礼部尚书及侍郎自成化后,必由翰林出身,尚书可兼大学士,侍郎可兼侍 读,但常备被坏。
礼部还辖有与礼仪有关的一些机构,计有:行人司、司 正、左右司付、行人、铸印局、大使、付使等 • 兵部 • 明代兵部尚书,侍郎均可出外督师,参赞戎机 • 刑部 • 明代刑部与唐宋不同,受理天下刑名,专主审判,然后移交大理寺审核 死刑须奏请皇帝批准,明代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称三法司,重大案件需 三司会审 • 工部 • 工部下辖手工业制作机构和储藏物件的仓库,计有:文思院、皮作局、鞍 辔局、宝源局、颜料局、柴炭司等,工部还对京师市集的薪炭竹木制品等 实行抽分征税,同时班匠和住坐匠的名额、令派等均由工部管理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罗辉映 • 明代六部特点: • 1)提高六部地位,扩大六部地位,六部官员地位也提高了,六部尚书在明 中后期往往兼内阁大学士 • 2)六部加强对地方的领导,例如户部和刑部设十三清吏司,是明代的创新 • 3)设六科给事中,加强对六部的监察,六科给事中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 • 明代六部与隋唐六部的区别 • 1)两者的隶属关系不同,隋唐六部属于尚书省机构,明代六部属于皇帝直 接管辖 • 2)两者在国家机关的地位不同,隋唐六部是相府的下属机构,官职多位正 三品,明代六部为独立机构,官制为正二品 • 3)二者机构完善程度不同,打破了自隋唐以来六部二十司的框架 清 清代前期组织 太祖:牛录额真制度 太宗:太宗初立,设八大臣,名固山额真,每旗一人,与诸贝勒偕坐 议事,又设十六大臣,每旗二人,料理国政,审断讼狱,另设十六大 臣,出兵驻防仍行差遣,居则审理词讼。
是否职权重叠?) 天聪九年:蒙古八旗 天聪五年:始设六部 崇德元年,设都察院三年始设理藩院,和六部为八衙门 吏部 1、职权 2、部属 堂主事、清档方、汉本房、司务厅、另有文选、考功、稽功、 验封四清吏司 3、人员安排 4、职用 5、结果 清末变法,改组内阁,设咨叙、制诰等局,吏部遂废 户部 1、职权 2、部属 堂主事、司务厅司务和十四省清吏司 3、人员安排 4、职用 5、结果 光绪三十三年,户部更名为度支部 礼部 1、职权 2、部属 堂主事、清档方、司务厅司务、笔贴式、又有典制、祀祭、主 客、 精膳四清吏司 3、人员安排 4、职用 5、结果 光绪三十一年,罢科举,更精膳为光禄、主客为太常,鸿胪归 入典制局,另有会同四译馆 兵部 1、职权 2、部属 堂主事、司务厅司务、缮本笔帖式及武选、夺驾、职方、武库 四清吏司 3、人员安排 4、职用 5、结果 光绪三十二年,兵部更名为陆军部 刑部 1、职权 2、部属 堂主事、清档方、司务厅、缮本笔帖式、另有直隶、奉天等十 八清吏司等等 3、人员安排 4、职用 5、结果 光绪三十三年,刑部改为法部 工部 1、职权 2、部属 堂主事、清档方、笔贴式、司务厅、另有营缮、虞衡、都水、 屯田四清吏司 3、人员安排 4、职用 5、结果 光绪三十二年,工部更名为农工商部。
• 盛京五部 • 盛京五部虽受京都各部节制,在行政管理上的一些事务,仍须会同盛京将 军、奉天府府尹商办但其有独立性,亦可直辖向皇帝奏事.富有地方职 责 • 盛京户部掌治盛京之财赋,分设经会、粮储、农田三司 • 盛京礼部的职掌为专司祭祀各事宜盛京礼部之内部机构,分设左、右两 司 • 盛京兵部职掌盛京之戎政,凡盛京各衙门及四路各城、路、边门等处之军 • 械等,每三年依册点验简阅,办理每年春、秋二季旗员会射,管理驿站及 • 武职官员之铨选事宜盛京兵部之内部组织机构,分置左、右司 • 盛京刑部掌审办盛京地区旗人及边外蒙古之案件每届“秋审”,则会同 盛京四部侍郎及奉天府尹审议汇题,奉天府所办秋审案犯,亦会同盛京刑 部办理盛京刑部的内部机构,设肃纪前司、肃纪左司、肃纪右司及肃纪 眉司 • 盛京工部掌盛京地区之营缮工程,凡坛、庙、陵寝、宫殿、城垣、公廨, • 祠宇等之修缮工程均分别办理,题估会修,工竣具题核销凡岁修工程, • 均于次年夏季汇题,由京城工部核销 盛京工部的内部机构,分设左、右 • 二司及银库、火药库、杯秸厂等 清代六部特点 清代六部职权小很多,也不是主管全国行政的最高机关,六部尚书也不是行 政管理的最高负责人。
尤其是军机处成立后,六部具体职权也受到了侵夺 在集权专制高度发展了的清代,六部尚书的实际职权是很有限的 其他:清代户部增设江南一司 清代刑部除了十七清吏司等,还设有督捕司、秋审处、减等处、 赃罚库、赎罪处、律例馆 明清六部对比 1)六部尚书已无权对地方督抚指挥和监督,只能奏请皇帝颁发下达命令 2)一部之内,尚书和侍郎,都可直接向皇帝奏请 3)清代尚书、侍郎、满汉各事,虽有权单独向皇帝上奏,三实权操纵在满官 手中 《中国 古代政治与行政制度》李孔怀 三省六部、三权分立、三级会议 三权分立:司法权、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相对独立在美国,行政权指政府,立 法权指国会的参众议院制度,司法权指法院三权分立很好的实行了“宪政” 的主旨思想实现了依宪治国的目的,也是法治国家的根本面貌 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是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参加者有教士 (第一等级)、贵族(第二等级)和市民(第三等级)三个等级的代 表,故名三级会议 三个等级不分代表多少,各有一票表决权通常是国家遇到困难时, 国王为寻求援助而召集会议,因此会议是不定期的 它的主要职能之一是批准国王征收新税百年战争时期,为了抵抗外 敌,三级会议有权监督政府。
• 三权分立与三省六部制的异同: • 异:三权分立是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属不同部门 ,达到防止专制权力相互制衡的一种方式,使近代民主政治的体现三省 六部制是封建国家加强专制皇权下的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目的是加强 皇权,分割相权 • 同:都是通过权利的分散,达到中央政府部门互相制约与平衡,防止部门 集权 • 三级会议与三省六部制的区别: • 三级会议的主要职能便是收税,国王通过召开三级会议来取得一个收税的 权利,征得三个等级代表的意见与支持,并且这种会议并不是常备的,而 是根据国王的需要而召开三省六部是常备的国家机关,具有行政上的权 力 • 思考: • 1、无论是三权分立还是三级会议,都使得一部门出最高统治者以外的势力 获得一定的话语权,而三省六部制的发展趋势却是皇帝的乾纲独断不断加 强,这是否是造成中国近代积贫积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 2、中国古代遵循皇权不下县的原则,这便使得以乡绅阶层为代表的地方势 力获得一定的非官方承认的行政权力,而西方最高统治者往往借着宗教改 革的名头,使得排斥教权,从而使得教会的权利也能够集中到国王手中, 从而加强国王对地方的,对人们精神的控制,这种就迫使以城市市民阶层 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新兴势力生存空间,政治话语权被压缩,社会矛盾容易 激化,是否造成了西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