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pptx

445页
  • 卖家[上传人]:羟羟
  • 文档编号:339782967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13.51M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轮重点巩固一轮重点巩固一轮重点巩固一轮重点巩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研究考纲研究考纲辨明辨明考向考向重重 要要 化化及硫其其物合考纲解读考向预测1了解硫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了解硫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1高考对本部分知识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二是酸雨与大气污染及防治题型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难度适中或稍难2硫元素具有多种价态且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丰富,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素材,命题空间广阔,而且与生产、生活及社会联系紧密,预计本部分内容仍是以后高考的热点考纲要求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思维导图思维导图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从硫的化合价变化角度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不同的角度探究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制备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验证3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关注与SO2有关的污染和环境保护,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名师备考建议含硫化合物的制备及性质探究体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学科素养“思维方法”涉及的“科学思维”、“创新思维”,要求采用严谨求真的、实证性的逻辑思维方式应对各种问题,要求运用开放性、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应对问题情境,组织教材中硫及其化合物相关的知识与能力,注重独立性、批判性、发散性的思考,提出新视角、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设计含硫化合物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方案,并解决物质制备及性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氧、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高中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之一基于硫元素的转化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是常考题型,其不常见化合物多在工艺流程题、实验探究题中进行考查,也常结合工艺流程考查H2O2的性质从注重考查课本基础知识,逐渐向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转变,符合高考命题注重应用性的趋势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有四个考点:一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SO2的性质和用途;二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吸水性及SO42的检验;三是含硫化合物及其相关工业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四是以框图推断综合考查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复习备考时要注意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结合同时与新的含硫化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相关的探究型实验题也需要重点关注题型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难度适中或稍难硫元素具有多种价态且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丰富,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素材,命题空间广阔,而且与生产、生活及社会联系紧密,预计本部分内容仍是2023年高考的热点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原理,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能利用典型代表物的性质和反应,设计硫化物或硫酸盐制备、分离、提纯、检验等化学工艺流程预计2023年高考会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环境污染与保护,以与硫、硒相关的新材料为信息,综合考查物质制备、性质探究等,也可能会结合环境保护等来命题,以凸显对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硫元素有关知识要点网络 真题再现明确考向1.(2022年1月浙江选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与碘反应易生成碘化铁B.电解ZnSO4溶液可以得到ZnC.用石灰沉淀富镁海水中的Mg2+,生成碳酸镁D.SO2通入BaCl2溶液中生成BaSO3沉淀解析:I2属于弱氧化剂,与Fe反应生成FeI2,A错误;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锌溶液,Zn2+在阴极得电子析出Zn,B正确;石灰沉淀Mg2+生成的沉淀是Mg(OH)2,C错误;SO2通入BaCl2溶液中不能生成BaSO3沉淀,因为H2SO3酸性比HCl弱,该复分解反应不能发生,D错误;2.(2022年1月浙江选考)下列实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将碳酸氢钙溶液与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混合:HCO+Ca2+OHCaCO3H2OB.将少量NO2通入NaOH溶液:2NO22OHNO+NO2+H2OC.将少量SO2通入NaClO溶液:SO2+H2O+2ClOSO32+2HClOD.向氨水中滴入少量硝酸银溶液:Ag+2NH3H2OAg(NH3)2+2H2O解析:A.将碳酸氢钙溶液与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混合,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Ca2+OHCaCO3H2O,选项A正确;B.将少量NO2通入NaOH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2OHNO3+NO2+H2O,选项B正确;C.将少量SO2通入NaClO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H2O+2ClO=SO42+HClO+H+Cl,选项C不正确;D.向氨水中滴入少量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二氨合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2NH3H2OAg(NH3)2+2H2O,选项D正确;3.(2022年6月浙江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上通过电解六水合氯化镁制取金属镁B.接触法制硫酸时,煅烧黄铁矿以得到三氧化硫C.浓硝酸与铁在常温下不反应,所以可用铁质容器贮运浓硝酸D.“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和“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不能混用解析:A六水合氯化镁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无水氯化镁制取金属镁,A不正确;B接触法制硫酸时,煅烧黄铁矿只能得到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接触室经催化氧化才能转化为三氧化硫,B不正确;C在常温下铁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在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并阻止反应继续发生,所以可用铁质容器贮运浓硝酸,C不正确;D“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和“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不能混用,若两者混用会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不仅达不到各自预期的作用效果,还会污染环境,D正确;4.(2022年6月浙江卷)关于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SO4发生还原反应BNa2S2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1molNa2S2O3发生反应,转移4mol电子解析: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该反应的本质是硫代硫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发上歧化反应生成硫和二氧化硫,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只有S元素一种,硫酸的作用是提供酸性环境。

      AH2SO4转化为硫酸钠和水,其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故其没有发生还原反应,A说法不正确;BNa2S2O3中的S的化合价为+2,其发生歧化反应生成S(0价)和SO2(+4价),故其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说法正确;C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SO2,还原产物为S,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说法不正确;D根据其中S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可知,1molNa2S2O3发生反应,要转移2mol电子,D说法不正确5(2022年北京卷)下列物质混合后,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溶液pH减小的是()A向NaHSO4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向NaOH和Fe(OH)2的悬浊液中通入空气,生成红褐色沉淀C向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生成蓝绿色沉淀Cu2(OH)2CO3D向H2S溶液中通入氯气,生成黄色沉淀解析:向H2S溶液中通入氯气,发生反应:H2SCl22HClS,弱酸变强酸溶液,pH减小,D错误;6.(2022年北京卷)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b中现象不能证明a中产物生成的是a中反应b中检测试剂及现象A浓HNO3分解生成NO2淀粉KI溶液变蓝BCu与浓H2SO4生成SO2品红溶液褪色C浓NaOH与NH4Cl溶液生成NH3酚酞溶液变红DCH3CHBrCH3与NaOH乙醇溶液生成丙烯溴水褪色解析:A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硝酸也能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遇淀粉溶液变蓝色的碘,则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色不能说明浓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故A符合题意;B铜与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品红溶液褪色能说明铜与浓硝酸共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B不符合题意;C浓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共热反应生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氨气,则酚酞溶液变红能说明浓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共热反应生成氨气,故C不符合题意;D乙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乙醇不能与溴水反应,则2溴丙烷与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能使溴水褪色的丙烯气体,则溴水褪色能说明2溴丙烷与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故D不符合题意;7.(2022年湖北卷)硫代碳酸钠能用于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备:2NaHS(s)CS2(l)Na2CS3(s)H2S(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CS3不能被氧化BNa2CS3溶液显碱性C该制备反应是熵减过程DCS2的热稳定性比CO2的高解析:ANa2CS3中硫元素为2价,还原性比较强,能被氧化,故A错误;B类比Na2CO3溶液,O与S同主族,可知Na2CS3溶液显碱性,故B正确;C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备了硫化氢气体,故该制备反应是熵增过程,故C错误;DS的原子半径比O小,故CS键长比CO键长长,键能小,故CS2的热稳定性比CO2的低,故D错误;8.(2022年广东卷)若将铜丝插入热浓硫酸中进行如图(ad均为浸有相应试液的棉花)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Cu与浓硫酸反应,只体现H2SO4的酸性B.a处变红,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C.b或c处褪色,均说明SO2具有漂白性D.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说明反应中无H2O生成解析:A铜和浓硫酸反应过程中,生成CuSO4体现出浓硫酸的酸性,生成SO2体现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A错误;Ba处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原因是SO2溶于水生成了酸,可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Cb处品红溶液褪色,其原因是SO2具有漂白性,而c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原因是SO2和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体现出还原性,故C错误;D实验过程中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其成分为无水CuSO4,而非蓝色的CuSO45H2O,其原因是浓硫酸体现出吸水性,将反应生成的H2O吸收,故D错误;9.(2022年江苏卷)实验室制取少量SO2水溶液并探究其酸性,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SO2气体 B.用装置乙制取SO2水溶液C.用装置丙吸收尾气中的SO2D.用干燥pH试纸检验SO2水溶液的酸性解析:A60%硫酸和NaHSO3(s)可发生反应:H2SO4+2NaHSO3Na2SO4+2SO2+2H2O,因此装置甲可以制取SO2气体,A正确;B气体通入液体时“长进短处”,装置乙可以制取SO2水溶液,B正确;CSO2不会与饱和NaHSO3溶液发生反应,因此装置丙不能吸收尾气中的SO2,C错误;DSO2水溶液显酸性,可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其酸性,D正确;10.(2021年全国甲卷)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的方法可行的是气体方法A氨气加热氯化铵固体B二氧化氮将铝片加到冷浓硝酸中C硫化氢向硫化钠固体滴加浓硫酸D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解析:A氯化铵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但两者遇冷又会化合生成氯化铵固体,所以不能用于制备氨气,A不可行;B将铝片加到冷浓硝酸中会发生钝化现象,不能用于制备二氧化氮,B不可行;C硫化氢为还原性气体,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浓硫酸与硫化钠固体反应制备该硫化氢气体,因为该气体会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不可行;D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可用此方法制备氧气,D可行;故选D。

      11.(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下列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用碳酸钠溶液处理水垢中的硫酸钙:CO32CaSO4CaCO3SO42B.过量铁粉加入稀硝酸中:Fe4H+NO3Fe3+NO2H2OC.硫酸铝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钾溶液:Al3+4OHAlO22H2OD.氯化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Cu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7.2 投影与视图.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4.3 全等三角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2.2 分式方程.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微专题 第二章 结合传统数学文化考查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考点知识梳理 2.2 分式方程.ppt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8.1 统计.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5.2 第3课时 正方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6.3 与圆有关的计算.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1.4 二次根式.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数3-北京版 (共15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鸡兔同笼人教新课标(共20 张ppt).ppt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苏教版 (共9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六单元 运算律 第8课时 相遇问题|苏教版 (共8张PPT).ppt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3.4 第2课时 二次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2.1 一次方程(组).docx 2025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15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3大模块知识梳理+9个考点+5个重难点+1个易错点)(原卷版).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数2-北京版 (共13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利用平移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一单元1.4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共12张PPT).ppt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第3课时 街心广场|北师大版 (共13张PPT).ppt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