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一个英文名字.pdf

1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46583993
  • 上传时间:2018-06-2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04MB
  • / 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4JYDB绿原2017 年 11 月 11 日星期 六编辑郭路路美编 彭浩然邮箱jydb4@热线 (028) 86110109本报全国发行 邮政编码: 610041 报址: 成都市锦江区上南大街49号 邮发代号: 61-30 广告联系: 028-86140497 定价1.30元 本报法律顾问: 万刚律师 : 13908091146 广告发布登记编号: 川广登字[2017]045号 印刷: 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印务分公司■嵇绍波秋天的风从四面围剿过来 在远离城市的小树林里散步 簌簌落叶在空中不停地翻动着 我一伸手就能捉住纵横枯黄的经脉停在掌心里 就像一封封反复投递的鸡毛信 无需借阅密码本 逐层加厚的衣衫翻译得很清楚早晨的气温已经接近零度 向上提一提衣领, 迎着西风走 我的身体内部躲藏着 从昨天夜里偷渡过来到黑暗我要把后背留给太阳 用黄金铸成的长鞭驱逐出来 冰冷、 黑暗的影子, 踩在脚下 住进温暖和明媚坐上四季的最后一趟列车 ——冬天, 看到的第一个路标便是 立冬 立冬这个词是很有意思的 有人说, 立是 “建始” , 冬是 “终了” , 但我觉得冬天更像是一页薄薄的 纸, 在两股不同的风、 两种不同的 空气作用下, 飘飘荡荡, 于秋与冬 两个季节之间来回徘徊, 直至最终 安稳下来, 是为 “立” 。

      与立春、 立夏、 立秋一样, 在国 人眼中, 立冬是冬天这个季节的开 始《周脾算经》 有云:“四立者, 生 长收藏之始 ” 通常, 一个季节的开 始, 往往也预示着另外一个季节的 结束于是, 秋风到此时便听不见 声音了, 风继续吹着, 不过已经换 了一个称谓, 唤作冬风, 或者北风, 秋雨落到此处也不叫秋雨了, 改作了冬雨, 也许有一天还会变成冬 雪 宋人仇远在立冬时节写过两 首即事诗, 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 “细雨生寒未有霜, 庭前木叶半青 黄小春此去无多日, 惟有黄花不 负秋 ” 虽然冬与秋只是一墙之隔、 一夜之隔, 但气温似乎要差上许 多立冬风冷, 连带着雨水也生了 寒意也许此时说 “冬天到了, 春 天还会远吗” 为时尚早, 但诗人总 是要较寻常人来得敏感,“小春此 去无多日” , 这里的 “小春” 有可能 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春天, 也有可能 是指南方的 “十月小阳春” , 但如论 是哪一种, 见着此语, 总觉得眼前 有一股融融的暖意扑入怀中来 或许, 这股暖意也与这个季节的物 候有关——天气虽然寒冷, 草木却非无情, 那满地的黄花, 守着远逝 的秋天, 不肯入冬来——此等义 气, 岂不令人心暖?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四时原 有规律。

      在早前科技、 交通还未发 达的时候, 反季食物并不常见, 闻 着冬天的气息, 人们便思量着屯粮 了, 以免大雪封门时, 出不得村去, 只能干嚼馒头或者白米饭动物 们经过一秋的准备, 该冬眠的都已 冬眠了, 偶有几只不愿冬眠的, 或 是懒洋洋地, 或是得意洋洋地, 在 这个降了温的世界里放肆地徜徉, 一副 “山中无老虎, 猴子称大王” 的 做派鸟雀如此, 猫犬如此, 游鱼 亦如此 与北方的干冷不同,南方的 空气略略有些潮湿,也正是为这 个缘故,尽管南方的气温要较北方来得高,但那种湿冷的感觉比 干冷更不好受一旦这种阴冷潮 湿超过了一定限度, “冻疮”便随 之而来提到冻疮,不知该说是 这个季节的馈赠抑或是惩罚寒 冬时节,你骑着车在风中穿行, 一不小心,耳朵上、手指上就长 出一个个硬块,像是突然之间发 了福,天气一热,就痒得不行 更可恼的是这种“痒”药石无 效,只能等它自己慢慢退去 有时,立冬也是一种盼头 民间有一句谚语: “好吃不过饺 子 ”立冬之日,对于许多的北方 人来说,饺子是不可不吃的 “饺”有“交”的谐音,大年三十 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则处于 秋天和冬天之交,故“交”子之 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由此也足见人们对于这个节气的重视。

      当来 自北方的风吹过黄河,吹过长 江,吹到了南方,这个起源于北 方的习俗竟也渐渐地成了南方的 一种舶来传统,在江南甚至江南 以南的更多地方的人们心中扎下 了根于是,立冬之日,家里, 街角巷陌的馆子里,你都能吃到 各色饺子当饺子从锅里捞出来 被摆上餐桌时,冒着腾腾的热 气,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欲 罢不能当然,立冬时节,为了 补充元气和能量, 人们也会适时适 量地多吃一些羊肉, 管它入粥还是 做成羊排, 吃在嘴里甚是美味 立冬风冷, 天也黑得早明明 上一刻夕阳在山, 天光还是大亮 的, 不知不觉间就黑了下来街 上, 路灯一盏盏亮起, 如熟睡中的 人们陡然睁开了眼睛, 沿路的高楼 和矮楼里, 也都陆陆续续地有了 光当此时分, 秋风吹尽, 中宵清 寒, 冬天已经来临了我天生对食物的热爱没有华 服强烈, 对于吃什么从不介意, 要 求朴素, 裹腹而已常常挂在嘴 边的话是: 吃什么无所谓, 再好的 东西吃到肚子里也没人看见, 不 如买来衣服穿在身上 一日三餐粗茶淡饭, 对大鱼 大肉不感兴趣, 认为花长时间做 一顿吃食, 是 “不理智” 的事情 有身边的朋友为发泄情绪暴饮暴 食, 我不以为然, 发泄情绪的方式 有很多种, 何必折磨那个每天辛 苦工作的胃?有朋友就我寡淡的 食欲发表感言: 日子粗糙, 生活没 有激情, 缺少生命的活力。

      我当 然不认同, 我的精神世界丰富多 彩 当我终于有了自己独立的生 活空间, 不用住单位宿舍以后, 我 尝试着让自己爱上食物, 也不枉 费我那设备齐全的厨房因为我观察过, 但凡对吃有无限追求、 讲 究的人, 都过得安稳、 满足、 活色 生香我给自己定了个提高厨艺 的计划: 每天必须做一个菜, 每10 天学一个新菜网络帮了我大 忙, 有关美食的文字和视频, 我看 得津津有味, 以前, 对这些嗤之以 鼻, 把做一道菜的过程写得缠绵 悱恻, 至于吗?可我现在好像顿 悟老祖宗说的话了: 食色性也 两者都是生命的原始动力 总得显摆一下自己的厨艺 吧, 发微博广而告之: 今晚好菜伺 候, 欢迎报名品尝, 只取前三, 有 捧场的吗?朋友做 “扶墙” 状来 了, 饭毕美滋滋地剔着牙, 然后口 吐莲花般提出 “整改建议” , 我居 然 “贱贱” 地凝神聆听, 牢记在 心朋友对我的表现很是满意, 而我, 也在充满烟火气的一顿晚 餐里, 觉得生活不错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被我 看得烂熟于心,因此,也对我影 响颇深,食物不光是裹腹和满足 口腹之欲,它还承载着文化发 展、社会变迁、生活态度、情感 表达的功能,我开始理解食物在 特定空间里特定的意义,就如我 理解父母对那个我誓死想逃离的 落后山村的不舍。

      喜欢读《红楼 梦》 ,以前只爱看里面的好诗妙 词,如今也关注里面关于美食的 文字段落 开始喜欢写美食的作家, 喜 欢他们笔下活色生香的日子, 喜 欢他们用美食表达情感某日深 夜无眠, 晒了一张美食图在微博, 并配文字若干: 忽然很想回到遥 远的山村, 吃一碗母亲做的手擀 面没想到在深更半夜引起众多 朋友留言, 大家纷纷回忆起记忆 中的美味, 其中有一条留言深深打动了我: 还记得围着母亲呆在 厨房的日子, 看着她摊煎饼、 炸年 糕、 汆丸子, 趁着母亲不注意, 拿 上一块放嘴里的窃喜, 这份喜悦 已经久违, 那份滋味却长长久久 地印在心间 妹妹远在深圳, 一日, 忽然打 急切、 欣喜地告诉我, 她那里 的超市有真空包装的东北酸菜卖 了, 她一下子买了5袋晚上又 打来, 无比郁闷地述说: 味道 不对我笑了, 意料之中的事, 妹 妹的 “滋味记忆” 还停留在母亲的 手艺里, 一包真空包装的酸菜, 怎 么能轻易化解乡愁啊, 必定要怅 然若失 儿时养成的习惯, 深入骨髓 难以改变, 心心念念中, 该远走的 滋味不会回来, 失去了就失去了, 如同那些旧时光, 过去了就过去 了, 能留下记忆, 已然不错。

      老同学天南海北,终日为生 计奔波,难得一见,遂相约:等 老了的时候,一起找个南墙根儿 晒太阳 一起晒太阳, 多么浪漫美好的 约定想想曾经嬉笑打闹的小伙 伴突然变老, 老得白发白眉, 老得 精神矍铄, 老得颤颤巍巍, 然后大 家各抱一把小椅子、 小马扎, 拄根 拐棍儿, 躬背驼腰, 一起去南墙根 儿赴约这南墙根必是一避风的 去处, 定会有只小黄狗懒懒地坐一 边, 也会有几只鸡鸭悠闲地踱步, 间或会有辆拖拉机 “突突突” 地驶 过……然后, 我们一众老头老太 太坐一溜儿, 互诉当年, 或调侃, 或 打趣, 或笑而不语, 或用我们已快 掉光牙的嘴巴表白一下当年埋在 心底的情感……想着想着都会 笑出声来南墙根儿晒太阳的约 定便越发让人向往和期待 晒太阳的约定不仅浪漫而且 高雅,古人对冬日“负暄”也尤 为钟爱白居易也有此爱好,就 像他在《负冬日》里所写:杲杲 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 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 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 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 俱又如周邦彦的《曝日》 :冬曦 如村酿,奇温止须臾行行正须 此,恋恋忽已无 其实不必约到那么老, 我现在 就常在周末搬一老掉牙的藤椅, 端 坐一隅晒太阳。

      一杯清茶, 一张报 纸, 红砖白篱的小院子满满的都是 阳光那一刻, 阳光柔柔地沐浴着 我, 我就微眯着眼, 听凭孩子在近 旁草地上嬉笑玩耍, 或在阳光下的 棉被里钻进钻出我以一种无比 放松、 无比包容的心态放任着这一 切暖暖的阳光温柔地抚摸着我, 思绪浸润在冬日的柔波里, 或思 考、 或静默、 或缠绵, 身心便和大自 然融为了一体, 通体便鲜活透明起 来偶尔, 我也会拿上一本书, 似 看非看, 那淡淡的书香幽幽地环绕 着, 轻轻地合在脸上, 太阳便又和 书香一起袭扰着我, 心便懒懒的, 有种醉了的感觉 记得有一年去江西婺源, 也是 这样的一个冬日太阳暖暖地照 耀着这个中国最美的乡村在河 边的墙根儿, 坐着一溜儿老头老太 太: 有叼着旱烟袋的, 有摘着老豆 角的, 有双手插在袖筒里观景的 一只鸭子蹒跚地走过, 一只狗在旁 边打着盹儿, 河水静静地淌着, 偶 有淘米的人将水晃出几圈圆晕, 日 光便碎了这场景过去了六七年, 那暖暖的太阳还一直晃在我脑海 中 江南的冬季湿冷, 阳光稀缺 每有阳光, 我必视若珍宝一般唯 恐遗漏了一寸一丝, 内心已不单是 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感叹, 更是一种 珍惜、 珍视, 一种融入身心的怜惜。

      冬日的太阳也是四季里最招 人喜欢的,那暖暖的太阳也是最 诱人的,南墙根儿的约定也是最 浪漫的来吧,不必等到老了的 时候,我们现在就相约南墙根儿 一起晒太阳,一起醉在冬日的阳 光里那一年, 我有了一个英文名 字——Susan, 每当念及它, 我就 想起中学的班主任老师——施国 芳, 她那严肃又慈祥的面孔就会 浮现在眼前, 恍若昨天 当时, 初中年级有4个班, 唯 有我们班主任代英语课在上世 纪90年代人的印象中, 英语大概 还算不得主课, 起码要排在语文、 数学之后, 由此, 对她的期待也不 大热烈但这种情形只持续了一 阵子, 一周之后, 施老师的英语课 便成了大家的最爱 课堂上, 施老师从不照本宣 科, 让我们强记那些单词和句型, 而是变戏法似的拿出各种她自制 的道具——贴图的毡子、 与词汇 相似的模型等, 然后, 让同学依次上台扮演课文中的角色, 并进行 即兴对话一天, 施老师神秘地 拿出一张纸, 说为班里的每位同 学编发了一个英文名字以后, 每次上英语课, 她都会以我们的 英文名来提问, 大家都感到非常 新鲜同学们热切地听着课, 渴 望被她清脆好听的声音点到自 己灵活互动的教学方式极大地 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每堂课 都像过节一样热闹。

      我生性胆小, 加上偏科严重, 总是悄悄地远离同学, 上课来, 下 课走, 几乎不留声息而施老师 仿佛专要揪出我的弱点, 不停地 向我这边喊着:“Susan, 你来回 答 ”“Susan, 请你告诉大伙儿 ……” 我永远记得她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