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类别儿游戏中教师的“介入”与“不介入”案例分析.docx
5页材料类别:游戏文本案例幼儿游戏中教师的“介入”与“不介入”案例分析一、 游戏背景 都说观念指导行为,的确,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我们的教育行为就会带来偏差虽说以前我们也讲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但是通常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由于老师对游戏的重视变成了对幼儿游戏的控制将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时间剥夺了,却还是自认为对游戏非常的重视,因为时间安排中清楚的显示了语言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等由老师组织发起的教学性游戏,认为这既是学习也是游戏同时出现的另一个现象是在幼儿自主性的活动中,老师干预的非常的多,在幼儿非需要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教育意图强加在幼儿的游戏之中,认为这既是游戏也是学习幼儿的游戏活动主要指他们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能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的发展可见,作为幼儿的自发性游戏,是幼儿的一种内在动机行为,游戏本身就是目的,因此没有外在目标但是游戏具有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功能,这不是我们为游戏提出的目标,而是游戏本身就有这样的价值存在它与我们所说的学习性游戏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老师预设的活动,而另一个是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
然后我们再回头看看以前我们的自主性游戏活动,才知道原来那根本不能真正的称之为孩子的自主性游戏活动,因为里面不允许孩子违背老师的目标,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通过对《指南》解读、理解之后的今天,我们正在不断的探索、尝试着改变这种现象,尽可能的将我们的目标淡化,隐形于我们的操作材料之中,取而代之的是老师在活动中的细心观察和适时介入,要学会从幼儿游戏行为和情感态度中分析他们的需要、经验背景以及动作、语言、情感、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的现有发展水平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观察游戏了解幼儿,通过环境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那么是不是介入越多,幼儿的游戏水平就发展得越好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自主性游戏是幼儿自发生成的,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盲目地介入游戏,不仅会打断幼儿正在进行中的游戏,干扰幼儿原来的活动意向,而且还会影响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伙伴间的相互作用就像《指南》中所说:成人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用教育的眼光来观照幼儿的游戏行为,只有适时适宜的介入,才能推进幼儿游戏的顺利进行,促进幼儿的发展二、 案例描述今天又轮到我们班玩欢乐运动场,讲完要求后,孩子们四处散开去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还是和往常一样,人字梯拿完了,孩子们就把单梯放在地上当路走或用轮胎架在两头,当小桥走。
我走到韦其仟和周睿凯身边指着花坛边上没人用的油桶说:“你们看,如果把油桶也加入进来会不会更好玩呢?”韦其仟和周睿楷听了相互看了看,跑过去一人一个把油桶滚到了活动场地,韦其仟对周睿楷说:你去拿个单梯周睿楷把单梯拿来后,韦其仟把单梯架在两个油桶上,“这样不行的,油桶会滚的,”当周睿楷踩上去试过后说韦其仟说:“那我们把油桶塑起来吧说着两人合作把油桶塑了起来韦其仟把单梯架放在两个油桶中间,周睿凯把另一个单梯靠在一边的油桶上,另外一边放了一个人字梯,一下子吸引了好多小朋友来攀爬他们搭建的游戏,周睿楷也去玩了 只剩韦其仟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小朋友游戏过了一会,韦其仟发现小朋友想从油桶爬到人字梯时,有点困难,还有危险他站在油桶和人字梯旁,边想边看小朋友玩,突然跑去拿来一个单梯想靠在油桶上,但因一个接一个玩的小朋友多,不能移动油桶,单梯又太长试放了几次后,又将单梯拿走,换了一个轮胎放在油桶和人字梯之间,也加入了游戏孩子们到了下油桶时,脚不够长,下来很困难,个别胆小的孩子在上面犹豫好久才在后面孩子的催促下战战兢兢的下来我在旁边没有去提醒韦其仟,等轮到他下来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没有继续游戏,又去拿了一个轮胎叠在上面。
小朋友又玩了一圈后,他又发现小伙伴们在踩轮胎下来时不稳,好几个小朋友踩进轮胎内圈洞里他又找来两块木板平铺在轮胎上,让小伙伴们可以安稳下来又把原先放在圆桶下的安全垫换成了一个横放的油桶,对着小朋友说:你们累了可以踩在这个油桶上休息说着得意的加入了游戏中...... 三、 案例分析 为什么说是细心观察和适时的介入呢?因为如果不是细心的观察,我们很容易从以前的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以往过多的干预转变成现在的放羊式的活动,孩子走到哪里是哪里,似乎这样就能体现出尊重孩子,殊不知这样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而如果不恰当的介入活动,也会抑制孩子的发展,如果过早的介入孩子的活动,他们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而如果介入的晚了可能就会引起一些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或使孩子形成一种在遇到困难时退缩的习惯等等因此在游戏中我们应该细心的观察幼儿的各种行为表现,应该适时、适度的介入孩子的活动之中,而且还应该注意介入幼儿游戏活动的方法那么什么是介入,老师又应该从那些方面来介入呢?《指南》中也指出了: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和游戏的顺利开展,老师应该适时、适度的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之中。
比如:当孩子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的时候;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当幼儿在游戏中反映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等等,老师都可以适度的介入 在这次游戏中,我了解了幼儿以往的游戏经验,在观察了幼儿此次的游戏情况,用语言和环境材料的介入“如果把油桶也加入进来会不会更好玩呢”,诱发了幼儿对材料的利用,并体验到了在低矮物体上游戏和高度物体上游戏的不同感受,有效推进了幼儿游戏的进一步发展在后面的整个游戏中,韦其仟尝试、观察,并通过自己游戏体验发现油桶的高度、轮胎的硬软度等(包括把安全垫换成油桶垫脚),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游戏建构物,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我一直作为一个旁观者静静观察韦其仟的游戏过程,尊重他的意愿,支持着他的游戏行为的意念,而没有去干预让自己成为一名“不速之客” 幼儿自主性游戏是愉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提升生活经验游戏介入的核心思想是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性,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合理介入指导需要教师的童心、细心和耐心,需要教师对幼儿尊重、理解和包容 总之,老师在游戏活动中角色和作用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满足幼儿游戏需要,体现选择的自由度,创设一种可选的环境;游戏开展的支持者:主要指老师介入游戏的时机,出发点是幼儿自己游戏的内在需要,而不是教师处于教育的意图,即幼儿需要的时候介入,老师的介入使他们更好的实现其游戏的愿望;游戏过程的观察者:游戏提供了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观察是重要的,观察是教师介入游戏的前提,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也能成为教师预设教育活动的依据,更是评价幼儿发展水平的机会。
参考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