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实施方案.doc
5页1星 海 音 乐 学 院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实施方案星海音乐学院的历史沿革,可追溯到 1932 年由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先驱者马思聪、陈洪先生创办的中国第二家专业音乐学校--“广州音乐院” “广州音乐院”培育出的学生大多已成为岭南地区乃至华南地区的音乐艺术教育、现代音乐艺术的传播者1985 年 12 月,为纪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广州音乐学院更名为:星海音乐学院1992 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拨专款,在院内兴建了一座冼星海纪念馆,馆名由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自建校以来,先后有一大批著名的岭南音乐家在我院执教,如黄锦培、梁寒光、陆仲任、苏文贤、罗九香、饶从举、刘天一、吕文成等并培养出在国内外音乐界广泛认同并享有“天才技巧和深刻艺术思想音乐家”之称的余其伟和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金钟奖”金奖作曲家的李海鹰等一大批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为我国音乐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星海音乐学院在人文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岭南音乐文化研究”领域,在现代新音乐家研究方面,主要以“冼星海研究”为杰研究成果已经在现实的音乐教育实践和社会音乐生活中产生了直接、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发展星海音乐学院科学研究的优势、挖掘潜在的研究资源、扩展音乐研究的社会影响力,星海音乐学院正在全力打造“岭南音乐文化研究中心”这个传统的“拳头品牌” ,使之成为在国内独一无二、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基地。
围绕着这个“拳头品牌”战略,我院汇集院内外有关专家,在多方论证、数次研讨的基础上,2制定了“岭南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基地建设与实施方案一、 “岭南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的总体目标1、贯彻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教育强省” 、 “文化大省”的各项要求,迅速提高星海音乐学院的学术研究水平、拓展学术发展空间、提高学术研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对“岭南音乐教育” 、 “岭南音乐生活”中的诸多现实问题,对“岭南音乐”在中国音乐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卓有成效地展开课题研究为“教育强省”战略、 “文化大省”战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2、落实星海音乐学院制定的“抓建设、打基础、上水平、创特色”的办学方针,积极探索科研体制的改革方法通过“岭南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的建设,推动岭南音乐家群体(冼星海、萧友梅、马思聪、青主、吕文成、刘天一、罗九香、何大傻、易剑泉等)的研究,进而带动星海音乐学院各专业方向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推动广东省音乐艺术研究的整体水平的提高3、进一步推进星海音乐学院既定的“特色战略、尖子战略、拳头战略”的实施工作在“岭南音乐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拳头”学科队伍、有尖子人才梯队、有高水准研究基础的良性办学格局,争取在未来的几年内,把星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办成华南地区音乐学术研究的学术基地、信息中心。
4、为实现以上目标、完成目标所规定的任务,星海音乐学院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科研经费的资金支持力度其中主要包括:a、研究基地经费;b、项目立项经费; c、科研奖励基金; d、学术交流基金;e 、科研出版基金; g、机构建设经费;h、科研管理经费对于以上经费,学院已经设立了独立账号,确保专款专用二、 “岭南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的实施方案31、研究基地的课题规划星海音乐学院的省级重点学科,在“八五” “九五”期间,一直以岭南音乐中的三大核心乐种——广东音乐、潮洲音乐、客家音乐为基础,并以此为核心往纵深方面推进随着世界范围内音乐学术研究形势的变化与发展,我院把现有的省级重点学科扩充为“岭南音乐文化研究” ,在岭南音乐三大乐种研究的基础上,扩大成为对整个岭南地区存在的所有音乐文化现象的考察与研究该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展开:a、岭南音乐文化的人类学的研究,包含的课题有:岭南音乐历史源流研究、岭南音乐主体的社会组织结构研究、岭南音乐民俗与信仰行为研究、岭南音乐生态(自然、人文)研究b、岭南音乐的文化学研究,包含的课题有:音乐哲学研究、音乐美学研究、音乐心理学研究、音乐社会学研究、音乐批评学研究c、岭南音乐的音乐学研究,包含的课题有:岭南地区的乐种研究(含乐器、乐器法、演奏法、乐谱研究) 、岭南地区的歌种研究(含发声法、演唱风格研究) 、岭南地区的曲种研究(含唱腔、唱法及风格研究) 、岭南地区的名家研究(含现代中国新音乐家中的冼星海、萧友梅、马思聪、青主、李凌、陈怡、陈培勋研究,也含有现代广东音乐家群体中的各个代表人物研究) 、岭南地区的音乐形态与创作技法研究、岭南地区的音乐教育与传统方式研究。
该研究可以通过三个方向介入:a、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研究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研究、作品研究、基础音乐理论研究、计算机作曲技术研究b、音乐学研究音乐史学研究、音乐美学研究、音乐心理学研究、音乐人类学研究、音乐批评学研究c、音乐表演艺术研究4民族器乐研究、声乐表演研究、管弦乐研究、钢琴艺术研究2、研究基地的机构建设作为华南地区唯一一所专业音乐艺术高等教育的院校,星海音乐学院未能成为省教育厅科研规划中的“重点研究基地” 尽管如此,我院一直没有忽视“重点研究基地”的先期自主建设早“九五” 、 “十五”规划中,就把申请省级重点研究基地作为我院科研工作的一个重点为了打好基础,我院在“八五”期间,就投巨资兴办了国内唯一一家“冼星海纪念馆” ,并荣幸地邀请到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为该馆题写了馆名经过十几年的经营, “冼星海纪念馆”已经成为国内外“冼星海研究”的学术交流中心,为推动“冼星海研究”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冼星海纪念馆”效应的显现,星海音乐学院已经成为中国“冼星海研究”的学术基地与信息中心趁着这股“东风” ,我们在“十五”期间又投巨资建成了“岭南音乐文化博物馆” 该馆内设:岭南音乐民俗馆、岭南音乐乐器馆、岭南音乐品种馆、岭南音乐名家馆、岭南音乐文献馆(含岭南音乐原始资料库) 。
该馆作为学院自己的研究基地目前已经在我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我们计划在“岭南音乐文化博物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对 20 世纪初期以来在岭南地区诞生的、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新音乐家,进行系统的资料收集和深入的音乐学研究,之后把这些新音乐家的内容扩充进去,使“岭南音乐文化博物馆”成为比较翔实地收集传统音乐家与音乐作品的基地、比较全面地汇总近现代新音乐家与音乐作品的中心为将来“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的工作,做好“软件”的设计与“硬件”的建设星海音乐学院以开放的心态,开展音乐的研究活动聘请了一大批在国际、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学者、音乐家参与我院的学术研究、研究生培养的工作其中有:世界著名的华人作曲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周文中先生,美国著名华人作曲家陈怡博士,中国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唐建平博士,著名钢琴教育家、乌克兰音乐学院波波瓦教授,德国华人指挥家朱星博士等5在“请进来”的同时,我院的专家、学者还大踏步地“走出去” ,积极地参与国际、国内重大学术研究的群体攻关项目参与的重大项目主要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民族教育学科国家重点课题《岭南民族音乐教育研究》 ;教育部“十五”重大课题——《音乐百科全书》 ;教育部重大课题《新时期器乐创作》等。
3、具体课题的设计论证我院经过对重点课题项目的学术价值、社会效益以及对项目课题成员学术实力、资料积累、前期成果等综合指数的研究、考察与论证,认为“岭南传统音乐资料调查” 、 “冼星海历史档案与作品研究” 、“‘九宫大成’旋律的形态与审美研究” 、 “音乐专业课多媒体网络化教室探索”等课题,已经具备了整体全面推进、取得成果的条件我院音乐研究所拟将以上几个课题作为下一个“五年规划” ,集中社会、全院的人力、物力、财力,展开全面“会战” ,使之成为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2004 年 7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