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农林学类论文-大豆去皮浸油有利于油厂、饲料厂、养殖户--三赢格局.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7336407
  • 上传时间:2017-09-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5.50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农林学类论文-大豆去皮浸油有利于油厂、饲料厂、养殖户--三赢格局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国最初的制油工艺是将大豆破粒压片(制坯)常压蒸汽处理后经人力压榨出油,随后改用水压机为压榨动力该法出油率低而饼残油高(8-10%) ,且往往因加热不足而不能将抗营养因子(如抗胰蛋白酶)充分破坏机械螺旋榨先将生豆坯用加压的间接蒸汽加热(120--130t,蒸炒)再经螺旋压榨,所得“豆饼”呈瓦片状螺旋机榨使制油加工连续化,且因加热和压榨强度高,饼残油可降至 4-5%9 出油率相应提高;另一方面,因片面追求出油率也会出现过度加热导致美拉德反应,使氨基酸失效,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溶剂浸出制油工艺使豆粕残油进一步降至‘0.5-1%由于浸出制油工艺过程中的热处理较易控制,豆粕质量也较易达到稳定去皮浸出则是浸出制油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在美国,五十年代开始出现浸出制油工艺,随后转向去皮浸出目前,在美国加工的大豆,绝大部分采用的是先去皮、后浸出的工艺,机榨加工大豆估计不超过 1%螺旋榨油机主要用于浸出前初榨花生、油菜籽、棉籽等高含油种籽中国于八十年代中实现由压榨法向浸出法的转变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弓}入去皮浸出工艺,‘2001 年去皮浸出的日加工能力估计己达 1.5 万吨以上。

      图 1 所示为去皮浸出法加工大豆的一般工艺流程清理过的大豆先经初步干燥(降低水分 1 一 2 个百分单位)或适度加热(20 一 30 分钟缓慢加热至 600C,然后迅速加热至 850C),使豆皮与子叶易于分开,再经破粒、风选,分离豆皮去了皮的子叶经保温软化、压片后,即进入溶剂浸出过程浸出豆油后,还需经过进一步加热,以排除残留溶剂(脱落)并钝化抗 胰蛋白酶等影响豆粕利用的有害因子,豆粕加热程度掌握至关重要,脱溶工艺的一个关键环节 是用常压直接蒸汽在依逆流原理(含溶济的湿粕)自上而下,直接蒸汽自上而下,在设定的温度(一般为 72-80 度)水分一般为 18-23%)、时间(一般为 15-30 分钟)条件下排除溶剂,钝化抗胰蛋白酶,再经干燥(温度一般不超过 1050C)冷却该工艺可有效地破坏抗胰蛋白酶等有害因子,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赖氨酸的有效性,比之传统的加热处理方法所生产的豆粕质量高而稳定其尿酶活性(相对反映抗胰蛋白酶活性,是评价加热不足的指标,超过 0.4 表明加热不足)可接近于零,而 KOH 溶解度(评价加热过度的指标,低于 70%表明加热过度)可高达 85%以上为了节省能耗和溶剂,新近的工艺在直接蒸汽处理前先用温和的间接蒸汽进行‘预脱溶’,或在溶剂浸出前增加一道挤压膨化工序(图 1) o用上述工艺生产的产品是去皮豆粕。

      如用户要求含 44%蛋白的“普通”豆粕,制油厂需将豆皮加热、粉碎后,按比例重新搭配到去皮豆粕中,并混合均匀因此,对于现代化的去皮浸出工艺来说,带皮的“普通”豆粕并不普通,而是经过再加工的产品为此,本文中将使用“带皮豆粕”一词来表示不去皮加工的产品或去皮制油后又重新将豆皮粉碎,混入去皮豆粕的产品先去皮、后浸出,首先是制油工艺的需要豆皮主要由种皮组成种皮含粗脂肪仅 1%,含蛋白 8.8%(表 1)加工中分离出的豆皮约占大豆重量的 8%,占大豆体积的 10%去皮后浸出,可以使加工厂产量提高 10%与此同时,溶剂的消耗也相应减少目前加工一吨大豆的溶剂消耗为 0. 5-3kg,一个日处理 1000吨的大豆油厂可因采用去皮工艺,每天相对节省溶剂消耗 50 - 300kg一不仅降低加工费角,也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组分 占整粒大豆% 蛋白% 脂肪% 灰分% 碳水化合物%整粒大豆 100.0 40.3 21.0 4.9 33.9子叶 90.3 42.8 22.8 5.0 29.4种皮 7.3 8.8 1.0 4.3 85.9胚轴 2.4 40.8 11.4 4.4 43.3去皮浸出,对动物 饲养来说可以更有效的利用饮料,豆皮的主要组分是细胞壁或植物纤维,不能或很难被鸡,猪等单胃动物消化吸收,但可很好地为反刍动物 及其它草食动物所利用,在在加工过程 中把种皮与子叶分开,形成去皮豆和豆皮两个产品 。

      饲喂不同动物,做到了各得其所,物尽其用,下面就这一问题作进一步讨论去皮豆粕的质量标准及营养成分表 2 所列为美国“全国油料籽加工者协会”(National Oilseed ProcessorsAssociation,简称 NOPA)制订的带皮豆粕与去皮豆粕的质量标准中国正在修定豆粕的质量标准,预计将增加去皮豆粕一项,并采用 KOH 蛋白溶解度作为评价豆粕加热过度的指标去皮豆粕 带皮豆粕蛋白,%不低于 47.5-49.0 44.0脂肪%不低于 0.5 0.5精纤维,%不低于 3.3-3.5 7.0水分,%不超过 12.0 12.0根据表 2,去皮豆粕的平均蛋白含量为 48,但由于大豆本身的蛋白含量受品种和环境,特别是气候的影响(例如美国中西部和西北部所产大豆的蛋白含量一般比南部所产大豆低),去皮豆粕的蛋白含量也相应地有所变化,NOPA 规定去皮豆粕的白含量标准由买卖双方商定这一原则也适用于粗纤维的含量标准在2000 年春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饲料周报杂志(Feedstuffs)将去皮豆粕按蛋白含量分为a(48%), b(47.5%), c(46.5%)三个等级除大豆本身的蛋量还与去皮程度、豆皮蛋白含上述关系可用以下公式表达:SBMcp=(Bcp-BHd*hcp%)100/[(100-0extr-DHd)-(Bm-Mm(100-0extr-DHd))式中:SBMcp=豆粕蛋白含量Bcp=除杂后的大豆蛋白含量DHd=去皮程度(占大豆百分数)Hcp=豆皮蛋白含量Oextr=出油率Bm=大豆含水量Mm=豆粕含水量以上公式可用于大豆去皮浸出加工的相关产品指标的控制。

      由于各有关因素尤其是大豆本身的蛋白含量的差异导致的豆粕蛋白含量的差异,有时会使人难以用蛋白含量来绝对区分去皮豆粕和带皮豆粕例如,印度带皮豆粕蛋白含量可高达 46以上,而产于北方冷凉地区的去皮豆粕的蛋白含量有可能不超过 47二者尽管蛋白含量接近,代谢能含量却相差很大,而且由于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水平不同,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的有效性也会有很大不同用粗纤维含量的差异来区分两种豆粕似更为妥当,可惜的是粗纤维分析不仅手续繁杂,分析本身的相对误差也较大从动物营养角度来看,除蛋白质以外,代谢能、必需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和蛋’氨酸(第一与第二限制氨基酸)的含量是重要的指标表 3 是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发表的去皮豆粕与带皮豆粕的主要营养指标以及据此计算出去皮豆粕与带皮豆粕单个营养指标的比例关系以上资料中并未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的消化率或可利用率根据罗纳普朗克动物营养公司(Rhone-Poulenc Animal Nutrition)的资料,去皮豆粕的蛋白质、赖氨酸及其它几种主要氨基酸的真消化率均明显高于带皮豆粕(表 4)表 3 去皮豆粕与带皮豆粕的主要营养指标(NRC)去到豆粕 带皮豆粕 去皮/带皮粗蛋白 CP,% 48.0 44.0 1.0909赖氨酸 LYS,% 2.96 2.69 1.1004蛋氨酸 MET,% 0.67 0.62 1.0806代谢能 ME,MCAL/KG 家禽 2.44 2.23 1.0942猪 3.385 3.22 1.0512表 4 去皮豆粕与带皮豆粕的蛋白质与氨基酸的真消化率蛋白质 赖氨酸 蛋氨酸 胱氨酸 苏氨酸 色氨酸去皮豆粕 92 91 92.5 86 88 91带皮豆粕 88 87 89 46 84 87相差 4 4 3.5 10 4 44去皮豆粕在饲料配方中的作用及其实际价值如果从单项营养成分蛋白、代谢能、赖氨酸、蛋氨酸来比较(表 3),去皮豆粕的价值最高不超过带皮豆粕的 110%。

      然而,大量、反复的饲料配方模拟和饲养实践结果表明,去皮豆粕的实际价值远远超过用单一营养成分所计算的差价我们先从电脑配方的角度来加以说明:表 5,表 6 所示均为笔者及其同事(邝玄斌,刘焕龙,1999)根据 excel 的规划求解(solver)软件所设计的一个制定最低成本配方在电脑屏幕上显示的矩阵参选饲料原料及需要约束的主要营养成分和价格均列明在相关的位置(格)上为简明起见,凡数值为零者均不显示B16-I16 诸格为主要营养成分约束的下限,B17-I17 为主要营养成分约束的上限K3-K15 为原料在配方中约束的下限,L3-L15 为原料在配方中约束的上限凡上限定为 99 者,仅仅是为了满足‘规划求解’软件的要求,实际是没有上限这里所举的是一个生长肉鸡的配方对营养条件的约束大约为国内中等水平除预混料固定(196)外,未对饲料原料设下限对次粉、鱼粉的使用量的上限分别设定为 590 与 396用传统数学表达,‘该配方的约束条件为:ME>=2. 95Mcal/kg, CP>=18. 596, Lys>=0.9396, Met>=0. 3690, M+C>=0.6796, 196>=Ca>=0.8396,有效 P>=0. 3596,预混料=1%,次粉<=590,鱼粉<=396. J15 是优化配方的每吨饲料的原料成本。

      电脑根据线性规划原理,通过变动饲料原料的配比(M3-M14)满足全部约束条件(营养成分:>=B16 一 I16;=K3 一K14;<=L3 一 L14),优化配方,表 5 去皮豆粕有货情况下生长肉鸡料的优化配方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原料 ME CP LYS MET M+C CA有效P NACI单价 下限 上限 配比玉米 3.25 8050.24 0.18 0.36 0.020.10 1250 99.064.68次粉 2.99 13.6 0.5 0.16 0.49 0.080.17 1100 5.05.00油脂 8.00 4600 99.01.01鱼粉 2.80 63.04.90 1.84 2.42 3.872.75 2.404800 3.0普通豆粕2.23 44.0 2.65 0.62 1.28 0.29 0.22 1850 99.0去皮豆粕2.44 47.5 2.97 0.67 1.39 0.27 0.21 1998 99.025.23赖氨酸盐2.80 94.4 78.0 2200099.01蛋氨酸3.30 58.0 99.0 99.0 2600099.00.07磷酸氢钙22.0 16.50 1350 99.01.36石粉 36.0 150 、99.01.24盐 95.00 780 99.00.42预混料80001.001.001.00营养成分2.95 18.20 0.930.360.670.83 0.350.40 1535100.0100.0100.00营养下限2.95 18.2 .0.93 0.360.670.83 0.350.40 营养上限99.0 99.0 99.00 99.0099.001.00 99.0099.00 表 6 去皮豆粕无货情况下生长肉鸡料的优化配方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原料 ME CP LYS MET M+C CA 有效PNACI 单价 下限 上限 配比玉米 3.25 8.5 0.24 0.18 0.36 0.02 0.10 1250 99.0 60.18次粉 2.99 13.6 0.52 0.16 0.49 0.08 0.17 1100 5.0 5.0油脂 8.00 4600 99.0 2.70鱼粉 2.80 63.0 4.90 1.84 2.42 3.87 2.75 2.40 4800 3.0 普通豆粕2.23 44.0 2.65 0.62 1.28 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