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治”工程建设情况汇报.doc
3页丹治”工程建设情况汇报“丹治”工程建设情况汇报“丹治”工程建设情况汇报:2013-5-11 16:18:54把握机遇 强化建管 奋力实现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建设新跨越“丹治”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市“丹治”工程的建设情况向大会作简要汇报:一、一期工程建设情况我市一期“丹治”工程涉及丹江口、郧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和武当山特区,共计7个县(市、区)46个项目区、234条小流域,总投资10.4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39平方公里自2007年启动实施以来,在水利部、长江委、水利厅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们抢抓项目建设机遇,以“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为目标,坚持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库区生态环境、提高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治理思路,市县齐抓共管,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圆满完成了工程各项建设任务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10.4亿元,占计划的100%,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638平方公里,占批复任务的100%其中,坡改粮梯5505公顷,坡改果梯4859公顷,蓄水池2719口,排灌沟渠2213公里,沉砂池3116个,田间道路731公里,谷坊489座,拦砂坝100座,退耕还生态林29713公顷,退耕还经济林38647公顷,荒山造生态林35073公顷,退耕还草320公顷,等高植物篱22893公顷,整治河堤40公里,新建河堤130公里,整治塘堰278口,完成生态修复面积326816公顷,建省柴灶2934个,沼气池3817个,封禁标志牌170 与控制面源污染并重,推动了“丹治”工程顺利实施。
丹江口市率先开展了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的探索,通过“三道防线、五级防护”实现了技术含量的提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二是提升了水保工程的社会形象为破解贫困地区配套资金难筹措的问题,我市库区各县市采取“政府搭台,部门唱戏,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办法,将相关部门资金集中到一起办大事、办实事,发挥整体效益, 顺利建成了大批水保民心工程,社会形象得到全面提升三是提升了水保工程的综合效益我市“丹治”工程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改梯及配套工程为突破口,将工程措施与植物、农艺措施相结合,发挥综合效益,建设集中连片、高质高效的样板工程和精品流域,工程三大效益明显提升四是提升了生态治理效率我市在综合治理的同时,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面积已达3251平方公里在我市降水量700-1000mm的丹江口库区推行生态自然修复的措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态修复效益日益显现五是提升了建后管护水平工程验收合格后,各项目县市按照预先确认的产权,及时把工程移交项目乡镇,再由乡镇与受益单位和群众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管护责任,确保了工程效益的长久发挥三)做到了“五个”结合一是进退结合对小流域5°-25°的坡面进行综合整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使之能够持续满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需要,再对大于25°的坡耕地推行退耕还林、还草,达到以进保退,以退促进的目的。
二是上下结合按照水土流失规律的链条式作用过程,在规划和治理上按照“先上游,后下游,先坡面,后沟道”的顺序进行综合治理三是堵疏结合堵”就是通过植树和工程措施,拦蓄径流和泥沙,发挥蓄水保土作用疏”则是理顺坡面和沟道的排水系统,防止径流的冲刷破坏,使洪水能够畅其流,尽其用,得其利四是点面结合各县市积极推行水土保持示范区建设,每个项目区要有精品小流域,精品小流域建设要体现“三道防线”和“山、水、林、田、路,拦、截、蓄、灌、排”的综合治理理念,以指导和辐射项目区内小流域建设;五是防建结合防服务建,建促进防全市上下始终把“防治水土流失”这一基本国策作为水土保持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丹治”工程实施以来,每条流域均设立了流域标志碑、封禁治理牌、永久性宣传标语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途径,激发了干群建设水保工程、爱护水保工程的激情和意识四)打造了“五大”工程一是打造了“粮仓”工程近年来,我市丹江口库区各地以基本农田为突破口,按照重点治理,规模治理,连续治理的办法,共完成石坎坡改粮梯5743公顷郧西县香口小流域华家坡通过连续的治理完成坡改梯面积635亩,人均产粮由治理前的118公斤增加到现在的168公斤二是打造了“钱袋”工程。
各项目县市区结合各自实际,向山林资源要效益,累计实施退耕还经济林37613公顷,经济林+等高植物篱共计22912公顷竹山县擂鼓镇田家河小流域133公顷坡耕地采取金银花套种木瓜模式,每亩产值达2190元,年均亩产净收益1390元,年增收277.3万元,为农民增收致富找到了出路三是打造了“着装”工程我市一期“丹治”工程共完成了退耕还生态林32240公顷,荒山造生态林34743公顷,退耕还草722公顷,封禁治理3251平方公里,为昔日荒山披上了绿装,项目区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四是打造了“减灾”工程一期“丹治”工程共兴修旱地蓄水池(窖)3392口,整治、新修塘堰312口,排灌沟渠2493km,增加蓄水1.9亿立方米,为群众排涝抗旱、减灾保收打下了基础五是打造了“保安”工程丹治”工程共整治河堤34.19km,新建河堤113.15km,新建谷坊736座,拦沙坝102座这些工程有效保护了坡下基本农田和村镇设施,也保障了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被喻为“保安”工程五)取得了“五大”成效一是生态环境逐步改善通过治理,我市库区水土流失面积已从过去的1.19万平方公里下降到9026平方公里,强度以上流失普遍降至中、轻度,强度以上流失面积由4287平方公里下降到2542平方公里,项目区年平均侵蚀模数由4454t/km2.a下降到3368t/km2.a,年拦蓄泥沙量2266万吨,年拦蓄径流量1.9亿m3,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有效地保持了水土,涵养了水源。
二是粮食安全保障有力丹治工程的实施带动了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标准坡改梯工程的实施,库区粮食总产量由原来28916万kg增加到30200万kg,年增产粮食近1300万kg,有效保障了项目区群众和后靠移民口粮问题;三是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十足各项目县市区着眼于“打基础、管长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成、壮大了柑桔、茶叶、香椿、核桃等一批优势特色产业,为库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预计这些产品进入盛产期后,各类果品产量年将增加超过2.2亿kg,茶叶年将增加超过70万kg,将给库区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四是社会效益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