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某高层住宅桩基质量问题研究及处理.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5540465
  • 上传时间:2021-11-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6.5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某高层住宅桩基质量问题研究及处理【摘要】本文结合某高层住宅的桩基工程,对该桩基工程 施工完所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处理及 加固措施,桩基质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满足了规范要求关键词】高层住宅;桩基质量问题;原因解析;处理 方案1工程概况某高层住宅,地下两层,地上29层,建筑总高度为 84.50m,上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人 工挖孔灌注桩+条形承台梁,其间设250mm厚防水底板,以 中风化辉长岩为桩端持力层,桩端入岩深度不小于0. 5m桩 径为800〜1300mm不等,扩底直径为桩径+300mm,桩身混凝 土强度为C30o1.1工程地质概况:依据地质勘察报告,场地地层由第 四系坡洪积形成的粘性土、碎石土组成,上覆一定厚度的近 期人工填土和建筑垃圾,下伏白垩纪辉长岩,地质概况如下: ①杂填土,松散,稍湿,层厚1.8〜3. 9m,主要成分为建筑 垃圾、生活垃圾及碎石等:②黄土状粉质粘土层,可塑,干 强度中等,局部存在碎石夹层,层厚3. 3〜6. 2m,为I级非 自重湿陷性黄土:③粉质粘土,可塑,干强度中等,含少量〜 多量铁猛氧化物及结核,偶见姜石或碎石,该层呈透镜状分 布③1亚层碎石,稍湿,稍密〜中密,局部呈胶结状,层厚 6. 2〜6.7m,⑧1亚层层厚1. 3〜2. 6m:④全风化辉长岩,中 密〜密实,稍湿,岩芯多呈砂状,局部呈碎块状,层厚1.2〜 4. 5m:⑤强风化辉长岩,密实,岩芯呈粗砂状〜碎块状,为 极软岩,极破碎〜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层厚1.8〜 8.8m:⑥中风化辉长岩,等粒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柱状, 采集率70%〜90%,坚硬,为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 级,该层未揭穿。

      1.2基础选型:钻孔灌注桩在辉长岩地区普遍采用,但 由于拟建场地内碎石层分布广泛,机械钻孔穿透该层的难度 较大,钻进成孔很难判断桩端岩性,而桩端岩性及其嵌岩深 度对单桩承载力影响很大根据勘察报告描述,勘察钻孔期 间,碎石层出现漏浆现象,若采用钻孔灌注桩需采用粘土造 浆,这样桩基成孔过程中的泥皮和孔底沉渣会影响单桩承载 力的发挥该工程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强风化辉长岩中水量 不大,采取边施工、边护壁、边抽水可进行人工挖孔作业, 综上所述,原设计采用了人工挖孔灌注桩2工程质量问题及原因解析该工程桩基施工完一个月后,在做桩基检测前的准备工 作时,发现大量桩头松散、浮浆过厚,个别桩身下沉,经开 挖4〜5ni验证,桩身多为松散的石子和黄砂,混凝土不凝固, 手抠即掉,无强度为此对全部工程桩进行了钻芯法检测, 检测桩身混凝土强度、完整性、桩长、桩底沉渣和桩端持力 层的岩土层性状,方法是在距桩中心10〜15cm的位置钻孔, 全部穿过桩身进入桩底下岩层5nu根据钻芯检测结果,桩身 混凝土普遍松散、破碎,无法取样或虽能取样但无法加工成 试件,桩端持力层多数未达设计要求的中风化层,质量存在 严重问题,原因解析如下:2.1混凝土离析,强度低。

      灌注混凝土时,不用串筒: 或者串筒到混凝土面的距离过大,在孔口将混凝土直接倒入 孔内,造成砂浆和骨料离析:在孔内有水时,未能按要求抽 干水就开始灌注混凝土或未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法,仍用干 法浇筑施工,造成桩身混凝土严重离析灌注某一孔桩身混 凝土时以及桩身混凝土初凝前,附近的桩孔挖孔工作未予停 止,继续挖孔抽水,且抽水量较大,结果地下水流将该孔桩 身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带走,混凝土呈散粒状,只见石子不见 水泥浆桩身混凝土未连续浇注,多次分段浇注,致使地下 水位上升后,混凝土面积水较多,接着往下灌混凝土,致使 桩身中部混凝土严重离析2.2桩端持力层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岩层:桩端下有软弱 夹层对桩端持力层的岩性判断有误未采取预降水措施, 孔内地下水较多,使挖孔作业无法进行到底,就“草草收 场”孔底超前钻芯及物探结果未准确反映孔底软弱下卧层 或软弱夹层情况,至钻孔取芯检查时才发现,为时已晚3处理方案处理该工程的原则是:首先确保结构安全可靠,同时兼 顾方案合理,施工可行,简便经济,还要尽可能减小对工期 的影响经反复论证,初步形成如下三个方案:3. 1采用新增人工挖孔灌注桩+筏板方案进行补强处理,桩径出1000,出800两种,新增桩间距尽量按2. 5〜3倍桩 径控制,因其与既有挖孔桩距离太近,新增桩承载力以端承 力为主,适当考虑桩侧摩阻力。

      在桩型的选取上,考虑到现 场挖孔桩位凌乱,如采用机械钻孔桩,无施工工作面,且两 种桩型混用,受力更加复杂:人孔桩施工不受场地限制,位 置可灵活多变,最终选用人孔桩3.2采用高压注浆法对既有挖孔桩桩底持力层及桩身混 凝土进行加固处理桩身钻孔后设置劲性钢筋束,高压注浆 使钢筋束与桩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以加入的劲性钢筋束补 偿混凝土缺陷造成的强度损失,钻孔直径出300, C40混凝 土,考虑桩身混凝土与纵筋共同受压3. 3改为复合地基,考虑桩、土共同作用,在中心桩距 较大处,增加出400素混凝土灌注桩,以中强风化辉长岩为 桩端持力层,桩长参照临近挖孔桩确定后经过多轮专家论 证,一致认为方案1虽相对保守,但安全可靠,施工可行, 工期可控方案2,对于这种直径大、承载力高的挖孔桩的 加固技术还在不断的完善,一些技术参数还需工程经验的积 累,研究性较强,对加固效果的检测相对复杂,技术含量较 高,施工难度大方案3,桩身质量检测结果离散性较大, 无法准确判定既有挖孔桩的实际承载能力,即使有一定强 度,但由于自身刚度过大,且为端承桩,很难与土体形成复 合受力体系最终设计人员选用了方案1为加固补强实施方 案。

      4检测措施及加固效果4. 1为准确确定桩端持力层及桩端下3倍桩径或5m深度 范围内有无不良地质情况,施工前针对具体桩位逐孔进行了 施工勘察4.2终孔后,对桩端持力层进行了岩基载荷试验,检验 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检测报告反映:在极 限荷载作用下,最大沉降量为17mm,检测结果均满足规范要 求4. 3对总桩数的5%且不少于5根,采用高应变检测:对 总桩数的10%和20%,分别釆用超声波透射法和低应变法检 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报告反映: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均满足 设计要求,除个别桩为II类桩外,其余全为I类桩,桩身 质量完好4.4加强主体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现主体结构已经封 顶,结构沉降基本稳定,最大沉降量为6mni,满足规范要求上述检测结果反映:参建各方在总结经验教训,强化质量管理,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后,桩基质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5结语桩基工程是一种隐蔽工程,同时又是托起高楼大厦的基 础工程,直接维系着整个工程的安危和正常使用对于桩基 质量问题的出现,我们应彻底查明原因,在加固补强措施的 选取上应慎之又慎,同时应及时总结工程经验,防微杜渐, 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