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科学家与科学史.doc
9页化学科学家与科学史卡尔•威廉•舍勒1742年12月19日出生于瑞典南部,是18世纪中期到18世纪后 期一位相当出名的科学家舍勒很早就对化学发生了兴趣,对于当时一•些有名的化学书里的实验,他都重复做过他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在实验研究中发现了许多新物质1775年2月4日,舍勒当选 为瑞典科学院院士舍勒早年曾在哥德堡、马尔默、乌普萨拉、斯德哥尔摩等地的药房短期工作过,大部分 时间是在小城镇彻平的药房工作,大量实验研究也是在彻平进行的舍勒经常处于穷困之中, 大量的实验工作是用简陋的仪器在寒冷的实验室中进行的他还经常在夜里工作,这大大损 害了他的健康,得了哮喘病,使他在1786年5月21日过早地病故了,终年仅44岁舍勒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所取得的成果却相当多,他一生发现的新物质有30多种, 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在舍勒一生的发现中,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发现氧气和氯气氧气的发现是在1773年,舍勒分别通过硝酸钾、硝酸镁、碳酸银、碳酸汞、氧化汞等 盐的热分解,以及软镒矿与浓硫酸的共热制得了氧气,并对氧气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舍勒把 自己的研究成果汇集于《论空气和火的化学》一书中,但由于出版商的延误,此书1777年 才出版。
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于1774年制得并研究了氧气后,很快就发表了论文因 此化学史上认为,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各自独立发现了氧气,他们都是氧气的发现者舍勒的很多实验研究成果,生前没有发表1892年,纪念他诞生150周年之际,化学 史学者详细整理了他生前的日记和书信,但并没有正式发表直到1942年,纪念舍勒诞生 200周年的时候,他的全部实验记录经重新整理之后,才正式发表,共有8卷之多道尔^(1766-1844) 0化学是在近代兴起的一门学科,无数的科学先驱者为这门学科 奠定了理论基础,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约翰•道尔顿就是其中的一位道尔顿既具有敏锐 的理论思维头脑,又具有卓越的实验才能,尤其是在对原子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果, 因而被称为“近代化学之父”,成为近代化学的奠基人道尔顿出生在英国坎伯兰的一个贫困的乡村,他的父亲是一个纺织工人当时正值第 一次工业革命的初期,很多破产的农民沦为雇用工人道尔顿一•家的生活十分困顿,道尔顿 的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都因为饥饿和疾病而夭折道尔顿在童年根本没有读书的条件,只是 勉强接受了一•点点初等教育,十岁时,他就去给一个富有的教士当仆役也许这也算是命运 赐予他的一次机会吧,在教士家里他有读了一些书,增长了很多知识。
于是两年后,他被推 举为本村小学的教师1781年,年仅十五岁的道尔顿随哥哥到外地谋生不久后,他就成为了肯达耳中学的 教师在教学之余,他一边系统的自学科学知识,一边进行气象观察在这里他还结识了著 名学者豪夫(Johann Hauf),他从豪夫那里学习了很多知识,教学水平迅速提高,四年以 后,便成为了肯达耳中学的校长1793年,在豪夫的推荐下,道尔顿又受聘于曼彻斯特的 一所新学院在这里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科学著作一《气象观察与研究》o第二年,他 在罗伯特-欧文的推荐下成为曼彻斯特文学哲学会的会员1799年,为了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道尔顿离开了学院他在几个富人 家里做私人教师,每天教课时间不超过两小时这样,既能谋生又保证了他的科研工作现 在,他越来越重视对气体和气体混合物的研究道尔顿认为,要说明气体的特性就必须知道 它的压力他找到两种很容易分离的气体,分别测量了混合气体和各部分气体的压力结果 很有意思,装在容积一定的容器中的某种气体压力是不变的,引入第二种气体后压力增加, 但它等于两种气体的分压之和,两种气体单独的压力没有改变于是道尔顿得出结论:混合 气体的总压等于组成它的各个气体的分压之和。
道尔顿发现山此可以做出某些重要的结论, 气体在容器中存在的状态与其他气体无关用气体具有微粒结构来解释就是,一种气体的微 粒或原子均匀的分布在另一种气体的原子之间,因而这种气体的微粒所表示出来的性质与容 器中没有另一•种气体一样道尔顿开始更多的研究关于原子的问题,他顽强进行研究工作, 寻找资料、动手实验、不断的思考……1804年以后,道尔顿又对甲烷和乙烯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实验,他发现,甲烷中碳氢 比是4.3:4;而乙烯中碳氢比是4.3:2他由此推出碳氢化合的比例关系,并发现了倍比定律: 相同的两种元素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时,若其中一•种元素的质量不变,另一种元素 在化合物中的相对重量成简单的整数比道尔顿认为倍比定律既可以看作是原子论的一个推 论,又可以看作是对原子论的一个证明1807年,汤姆逊在它的《化学体系》一书中详细的介绍了道尔顿的原子论第二年道 尔顿的主要化学著作《化学哲学的新体系》正式出版书中详细记载了道尔顿的原子论的主 要实验和主要理论自此道尔顿的原子论才正式问世在科学理论上,道尔顿的原子论是继拉瓦锡的氧化学说之后理论化学的又一•次重大进 步,他揭示出了一切化学现象的本质都是原子运动,明确了化学的研究对象,对化学真正成 为一门学科具有重要意义,此后,化学及其相关学科得到了莲勃发展;在哲学思想上,原子 论揭示了化学反应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继天体演化学说诞生以后,又一次冲击了当时僵化的 自然观,为科学方法论的发展、辩证自然观的形成以及整个哲学认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原子论建立以后,道尔顿名震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各种荣誉纷至沓来,1816年,道尔顿 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1817年,道尔顿被选为曼彻斯特文学哲学会会长;1826年,英国 政府授予他金质科学勋章;1828年,道尔顿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此后,他又相继被 选为柏林科学院名誉院士、慕尼黑科学院名誉院士、莫斯科科学学会名誉会员,还得到了当 时牛津大学授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一法学博士称号在荣誉面前•,道尔顿开始还是冷静的、 谦虚的,但是后来荣誉越来越高,他逐渐改变了,变得骄傲、保守,最终走向了思想僵化、 固步自封1808年,法国化学家吕萨克在原子论的影响下发现了气体反应的体积定律,实际上这 —•定律也是对道尔顿的原子论的一次论证,后来也得到了其他科学家的证实并应用于测量气 体元素的原子量但是吕萨克定律却遭到了道尔顿本人的拒绝和反对,他不仅怀疑吕萨克的 实验基础和理论分析,还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抨击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佛加德罗建 立了分子论,使道尔顿的原子论与吕萨克定律在新的理论基础上统一起来他也遭到了道尔 顿无情的反驳1813年,瑞典化学家贝齐力乌斯创立了用字母表示元素的新方法,这种易 写易记的新方法被大多数科学家接受,而道尔顿一直到死都是新元素符号的反对派。
虽然道尔顿的后半生科学贡献不大、甚至阻挠别人的探索,人们还是给予了他深切的 怀念居里 法国物理学家和放射化学家1867年11月7 口生于波兰华沙,1934年7月4 日卒于法国上萨瓦省o 1883年中学毕业,并获得金质奖章山于家中经济困难和当时波兰 的大学不接受女生,她担任家庭教师八年1891年到法国深造,189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 巴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1894年毕业于数学系1895年与P.居里结婚1904年被巴黎大学 聘为助教;1906年P.居里去世后,她接替了丈夫的工作,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她 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并被15个国家的科学院选为院士在H.贝可勒尔发现铀的放射现象以后,M.居里和P.居里首先对各种物质进行放射性考 察,发现元素针也具有放射性,铀矿物则有肴比纯铀高得多的放射性;依靠科学推测和精巧实 验技术,1898年在铀矿物中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针和镭,开创了一•门新的科学——放射化学 按照传统的概念,确证一•个元素的发现应该提供可以目睹的该元素的足够纯的化合物或单•质 样品他们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从数以吨计的铀矿物废渣中提取少量的纯镭盐最终经光 谱分析和原子量测定,证实了元素镭的存在。
因对放射性研究的贡献,他们和贝可勒尔共同 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10年9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放射学大会上,她和一 些专家提出建立镭的放射性标准的建议,这对放射性研究和辐射治疗都是必需的大会通过 镭的放射性单•位为居里,以纪念P.居里,并决定山M.居里负责制备镭的标准M.居里因发现 元素镭和针、分离出镭和对镭的性质及其化合物的研究,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和她的长女I.约里奥一居里一起参加战地医疗服务,担负伤员的X 射线透视工作0她积极提倡把锚用于医疗方面,使辐射治疗(早期也称为居里治疗)得到推广 和提高,使核能造福于人类M.居里一•生中担任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接受过7个国家的24次奖金或奖章 主要著作有《同位素及其组成》、《论放射性》、《放射性物质及其辐射的研究》0阿佛加德罗在物理学和化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常数叫阿佛加德罗常数NA = 6. 02205x1023 /摩尔它表示1摩尔的任何物质所含的分子数在物理学和化学中,还有一常见的定律叫阿佛加德罗定律它的内容是在同一温度、 同一压强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都相等,这一•定律是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佛加 德多于1811年提出的,在19IU:纪,当它没有被科学界所确认和得到科学实验的验证之前, 人们通常把它称为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假说。
假说得到科学的验证,被确认为科学的真理后, 人们才称它为阿佛加德罗定律在验证中,人们证实在温度、压强都相同的情况下,1摩尔 的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相等例如在0莒、压强为760mmlIg时,1摩尔任何气体的体积都 接近于22. 4升,人们山此换算出:1摩尔任何物质都含有6. 02205 x1023个分子,这一 常数被人们命名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以纪念这位杰出的科学家诺贝尔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33 — 1896)出生于瑞典一个贫穷的家庭 里他父亲不得不带领全家到国外去谋生,最后流落到美国漂泊的生活,使诺贝尔没有机 会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只在学校读过一年书,受过儿年家庭教育诺贝尔在年时,在父亲 劳作的工厂里打杂,多少接触到一点化学知识从16岁起,父亲送他到美国一•家工厂当学 徒,在那里他艰苦学习了五年诺贝尔目睹了劳工开山凿矿、修筑公路和铁路,都是用手工 进行的,体力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年轻的带贝尔想:要是有一种威力很大的东西,一下子 能劈开山岭,减轻工人们繁重的体力劳动那该多好啊!于是他开始研究炸约诺贝尔的一生是光荣而伟大的一•生,是不疲倦、勇于奉献、努力学习和工作的一生 他终身末娶,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科学事业。
他不仅在化学方面研究发明了硝化甘油引爆 剂、雷管、硝化H•油固体炸药和胶水炸药而被世人誉为“炸药大王”,而旦他对光学、电学、 枪炮学、机械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方面也都很有研究他一-生共获得200多项技术发明专 利他在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等五大洲明专利他在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等五大洲的 20多个国家建立了 100多个公司和工厂,积累了 3500万瑞典克郎的资金,是个赫赫有名的 大工业家诺贝尔研制炸药的本来目的是为和平建设服务,为民造福可是,反动统治者把它用 作屠杀人民的武揣 加更了战争的灾难因此,诺贝尔感到很痛心,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即 1895年11月27日,他本着科学造福人类的思想立下遗嘱,将他的所有财产存人银行,把 每年得来的利息平均分成五份,奖励世界上在物理学、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与和平事业 “给人类造福最大的个人和机构”,不管这些人属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他还注明,物理 和化学山瑞典皇家学院颁发;文学奖山瑞典文学院颁发;生理或医学奖山瑞典斯德哥尔摩加 罗林医学院颁发;和平奖委托挪威议会选出五人委员会负责颁发门捷列夫(1834-1907)在化学教科书中,都附有一张“元素周期表”这张表揭示 了物质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来似乎互不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