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字战术.doc
7页V字战术,也叫牛角战术,是太阳、纽约尼克斯和热火等球队经常采用的战术之一,是典型的跑轰战术这么说也许有人不太明白,那么就换个说法,V字战术就是当年太阳用快打旋风席卷全联盟时所主要使用的小球战术V字战术来源于NBA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中路挡拆,是21世纪的新兴战术之一与中路挡拆不同的是,V字战术的进攻重点更偏重于外线投篮,在三分线外和牛角区的威胁更大了,进攻时能同时对球场两侧都能施压由于相较于其他战术体系V字战术的战术配合更简单,其对核心球员的能力往往有很高的要求,比如纳什的传球和得分能力,安东尼和小斯的进攻能力其战术的发起点大多由牛角位的球员给持球球员做掩护发起,而这个持球球员往往即是球队的第一核心,比如纳什和安东尼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牛角战术的基本站位通常是两名内线球员站在高位(具体就是球场上的牛角位,级油漆区的两个顶点处),控卫在三分线弧顶处控球,另外两名球员落在底角三分线处而篮球上的牛角区则指的是罚球线两侧的区域这就是著名的V字站位,五名球员的站位呈现出一个“V”字如图:V字战术的发起,大多是由弧顶持球的控球后卫先判断球场上的形势,比如双侧的防守压力等等,然后和牛角位的中锋或的大前锋做挡拆配合,如果内线防守压力较小,则可切入篮下直接上篮得分。
如图:如果对方底角球员协防禁区,这时禁区的防守压力较大,突破禁区显然是不明智的选择,这时控卫往往会选择分球给底角的球员如图:如果对方球员通过弱侧的协防或补防来加强对强侧牛角位和底角的防守压力,控卫可以传给挡拆后由牛角位切入的内线,由内线直接得分如图:以上只是V字战术的几个简单的配合,可以看出V字战术讲究的是快速有效的传切配合,追求的是更多的外线投篮(尤其是三分球),更快的进攻节奏,以及更多的进攻回合和出手次数,而这些往往也是跑轰体系所追求的东西——用进攻摧毁对手快速的进攻节奏往往会让拥有大个子内线球员的阵地战球队疲于奔命,从而使得球队在体力上拖垮对手,这也是跑轰球队赢得比赛的手段之一然而,简单的进攻配合往往不能换来高效的得分效率,所以,拉空内线制造更多的突破机会,比如太阳和尼克斯,太阳往往会让纳什在强侧和另一名球员做挡拆配合,尼克斯则是安东尼和小斯在强侧做配合,而另外三名球员则拉空内线,在弱侧通过跑动、空切或在外线等待传球以寻求简单快速有效的得分机会这种战术配合更多地依赖于球员的临场应变能力以及对比赛的阅读能力,而不是几套固定的战术V字战术的高位进攻,往往是在外线球员无法有效的突破禁区时采用的战术,与普林斯顿不同的是,V字战术的高位进攻中,外线球员的跑位和空切并没有前者灵活多变,相较于前者更多地是以牛角位内线球员的突破来结束进攻。
尽管V字战术属于典型的跑轰战术,但仍然离不开低位进攻当挡拆、传切、空切、突破、分球等战术达不到目的时,低位进攻往往是V字战术的最后选择首先,控卫把球传给上提到翼位三分线出的球员,然后控卫做由弧顶到弱侧底角的空切,带走防守球员之后,牛角位的球员落到低位,翼位的球员将球喂给低位的球员,然后再向弱侧做空切或向弧顶移动以带走防守球员最后,由低位球员单打得分如图:由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出,V字战术的低位进攻是相当简洁的,低位球员落入低位的过程中没有掩护,这在高强度的防守下很难要到舒适的进攻位置低位战术和高低位进攻战术的匮乏显示出了V字战术等跑轰体系的弊端,那就是战术配合往往过于简单,在常规赛还好,在季后赛高强的防守压力下V字战术等跑轰体系往往会被高强度的防守所扼杀,比如当年风靡全联盟的太阳,连续倒在马刺的铁蹄下,还有今年的尼克斯,季后赛中被凯尔特人轻松横扫出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