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李惠娟.doc
3页1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李 惠 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意义,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需要在教学中加以精心指导,逐步培养在教学中,老师应致力培养的习惯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仔细审题的习惯、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检查作业的习惯、检查验算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耻下问的习惯……而计算的准确性的培养,更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各类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能力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基础计算教学贯穿小学阶段的全部教学过程中,所以计算能力的训练是长期的基础训练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呢?一、用“活”培养计算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先决条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要有准确的计算结果,还要运用合理的计算方法,才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学生的思维具有灵活性、创新性,灵活的计算是培养学生活跃思维的重要途径合理地进行计算,要以计算的技巧为依据,有针对性地进行简便计算而对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透彻地理解,是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在计算中要能运用自如,举一反三计算方法的选择是计算能力的根本学生的思维有时受思- 2 -维定势的影响,不能熟练地变换运用,教学中应教学生观察式子中数字、运算符号的特征与联系,再选择合理的方法计算。
如两个数相乘的式子中,可以根据数字的特征,把其中的一个数进行拆写,以运用定律、法则计算,如果几个数连乘的式子中的 5、25、125 之类的因数,想到找与其相对应的因数2、4、8,然后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计算有时是积相加或相减的式子,没有相同的因数,但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因数是倍数关系的,可以先根据积不变的性质进行转换成有相同的因数,再利用乘法分配律逆运算进行计算学生理解了方法,根据式子的特征,运用性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使计算迅速,且训练了思维能力二、讲“理” ,提高计算的理解能力言为心声” ,语言的发展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前提数学语言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要求准确无误,并且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对问题的理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素质说话时,要整理自己的思考内容,说什么,怎么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计算教学中首先加强学生对算式的表述,让学生从表述中知道计算的顺序,如 3×6÷2 可表述为 3 乘6,再除以 2 的商是多少?可知其中的计算顺序是先乘后除,而 3×(6÷2)表述为 3 乘 6 除以 2 的商,积是多少?得出运算顺序是先除后乘这种对算式的表述从而提高了学生解答文字题的能力。
分析应用题时,让学生分析过程,按照“已知( - 3 -?)和(?) ,可以求出(?) ,要求(?)必须先求(?) ”的句式去说从开始学着说,试着说,自己小声说,同桌互相说一说,逐步提高讲题说理能力再如“一吨是 1000 千克,5吨是 5000 千克,5 吨 70 千克是 5000 千克加上 70 千克就是5070 千克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化聚的方法教学中我们只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学生必然注意地听,认真地想,这样就促进学生由被动变主动,进入学习主体地位三、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加强速算教学多步计算的题,其解题方法并非"自古华山一条路",好多题都不止一种解法众多的解法中肯定有一种"又对又快"的这种算法依赖于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分解和组合依赖于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的应用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主动探索速算的方法,灵活计算方法活了,便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目的古人说,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学中,教师加强学法指导,有助于学生形成“爱学——会学——学好”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