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docx
4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 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1 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以下几点:1.认真听讲的习惯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 1 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的表扬如, “武瑞思听讲多认真呀,有的小朋友真应该向他学习 ”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1 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 1些1 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2.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 “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 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 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 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 1 边分计算棒 1 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 是这样的” 要好得多另外,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在进行10 几减 9 的减法学习时,我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 11-9=2、 12-9=3、 13-9=4……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园的学生,而那些没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则 1 无所知另外,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 1 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等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么算出来 11-9=2、 12-9=3、 13-9=4……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 这就促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重新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从而重新思考关于 10 几减 9 的相关知识而对那些还不会计算 10 几减9 的学生我则引导:“同学们,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了这么多减法算式,我们可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试试看。
”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调动起来了之后,我再请小老师说说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3、大胆发言的习惯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但 1 节课让学生们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老师,怎么不喊我呢?”我向孩子们解释:“1 节课老师不可能让全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起来回答问题,但敢于举手的小朋友都是爱学习的勇敢的孩子,老师都看见了,这节课老师喊不到你,以后的课老师会尽量喊你上课的时候如果你来不及跟老师说你的想法,下课还可以告诉老师呀 ”于是,1 些课上没有来得及回答问题的学生会在下课以后跑到我跟前说自己的想法,适时的表扬仍让他们心满意足另外我也注意利用“同位互相说说 ”、 “小组内大家讨论讨论”、 “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 ”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且清晰,那是再好不过了。
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彻,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 1 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加以引导,就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如有 1 次遇到这样 1 道题目:“小红的前面有 5 个人,后面有 3 个人,这 1 排 1 共有几个人?”学生有的说是 8 个,有的说是 9 个,于是我请答案是 8 的 1 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他答道:“小红前面 5 个人,后面 3 个人,5+3=8,所以应该是 8 个人 ”我又请了答案是 9 的学生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大家最后都明白应该是 9 个人想想 1 些高年级的学生不喜欢回答问题,恐怕就是因为怕回答出错挨批评 “你的回答错了,坐下,听别人怎么说的 ”“不对,你也好好想想再举手呀 ”诸如此类生硬的批评话语,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还是应该慎重 1 些4.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 ”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 “感受” ,才能真正“理解”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
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 ,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分与合” 时,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将 4 个桃放在两个盘里: 1 盘放 1 个,另 1 盘放 3 个;1 盘放 2 个,另 1 盘也放 2 个;1 盘放3 个,另 1 盘放 1 个有了这 1 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5.“认真作业”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对作业要严格要求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强调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1) 认真审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我们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指边读,强调他们多读,弄懂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读中画重点字、词,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2)规范书写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从写数字清楚,书写整齐、美观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要求学生在限时内完成作业有了时间限制,学生不敢随意浪费时间和时间比赛的结果会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3) 细心演算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
我们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树榜样4)检验改错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再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所以,我借助每 1 次家长会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 1 些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 1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