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学案版—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鲁教版必修2).doc
5页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知识拓展】英国城市化历史过程分析与启示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英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不仅仅是工业革命,还包括农副业革命、商业革命正是这一组因素奠定了英国城市化的基础英国早期城市化以自由放任为特征,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英国城市化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我们在研究英国城市历史时,也毫不例外地发现了英国城市化对世界城市化历史进程的贡献如英国第一个制定了“城市规划法”,第一个建立了“田园城市”,第一个实行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第一个建设了“卫星城”,第一个实现了郊区城市化等从这点意义上说,英国似乎成了世界城市化的一个试验基地,城市化的新思想和新计划得以在英国进行实践和论证英国的城市化是在一种毫无先例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就使得英国学术界和城市规划工作者能大胆地设想、创造、试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别国经验的借鉴和考虑,所以,更多的是对自己历史的总结和反思,对自己行为的修正和完善英国城市化又是在一个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开始的,当人们开始注意到它时,城市化已酿下了不少恶果和灾难伦敦的烟雾事件使得4 000多人丧生,就是一例这足以说明英国城市化初期的盲目性。
对于在盲目性条件下所形成的城市化模式可能是一个特殊例子,而不能将它看作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有规律的模式来加以仿效因此,我们在对英国城市化历程进行研究时,注意到了许多英国学者对本国城市化的反思,从中深有启发与许多后来工业化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相比,英国的城市化是在一个没有任何压力、从容不迫的心态和条件下完成的它有充分的时间,没有什么需要追赶的对象英国长达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和商业革命以及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的城市化犹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一、英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英国大规模城市化始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在此之前,英国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商业革命这不仅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城市化启动积累了资金一)英国的农业革命英国的农业革命有两个显著特点:实现了农业商品化,完成了圈地运动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不同的是,它的农牧业生产很早就卷入了国内外市场,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新航道的开辟,商品化农业开始发展起来,到16世纪中期,大部分庄园土地已被出租合并到农场主手中转向了面向市场的生产这就使农业生产较早地越过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英国农业革命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圈地运动圈地运动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摧毁了农村中小生产的传统,先改为大规模的畜牧业,后改为大规模的农业。
创造条件使大量资本投入农业生产,使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为实现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可能;第二,圈地运动使部分土地贵族变成了资产阶级,使农民成为第一代工人,英国农村面貌大加改观,土地贵族将大片土地租给大农场主,成为资本主义企业,而耕种的人已不再是农民,而是农业资本家雇佣的农业工人农民阶层分化,自耕农消失,大多数流入城市成为工人,或是移居国外作为英国农民,这个阶段已不复存在实际上,英国农业商品化和圈地运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正是由于圈地运动成为大规模的社会经济行动,才有可能将粮食、牧草种植和养羊全部投入商品化生产农业部门的首先发展不仅为社会提供充裕的粮食,从而使得大量工业人口的生存成为可能,而且导致人力和资金最终大规模地转移到工业部门,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起飞一些学者对西方国家农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贡献如下评价:第一,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一个由农业社会转化为工业社会结构的过程;第二,认为西方国家的发展破坏和改造了农业社会原有的功能结构,使其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和动力;第三,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压榨和剥夺农业部门,不是通过市场,而是通过政治干预去压榨农村,这是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2)这种评价大概仅仅适合于英国早期工业革命,而对此后发展起来的美国、日本,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则不完全适合,或者说完全不适合这种评价。
实践已经表明,工业化不能以对农业的破坏和剥夺来实现,而是要以农业的发展作为工业化的基础条件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尤其具有借鉴意义二)英国的商业革命英国城市化的重要前提是商业革命16世纪是西方经济的重大转变时期,资本主义取得了新的动力,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商业资本骤然得到机遇,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商人活动的范围顿然扩大,从原来的地中海周围扩展到大西洋以至东、西半球各地,贸易额大幅度增长,早期殖民体系的建立,为欧洲人奠定了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地位英国商业革命主要体现了以下变化过程:(1)远洋航船的建造以及枪炮的配备和航海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商业与殖民地范围;(2)贸易范围扩大,贸易额增加;(3)海外贸易发展,政府采取重商主义政策;(4)全国性市场形成,民族国家兴起,行会被取消;(5)货币经济占了支配地位;(6)近代信用经济建立,其中包括价格革命英国商业革命的后果是形成了商业资本家,即主要从事贩运商贸、奴隶贩卖、海上掠夺、海外开矿等16~18世纪,英国实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一个国家拥有金钱越多,这个国家便越富裕以前认为商人是低人一等的,可这一时期社会对经商的看法大大改变,认为发财致富是非常光荣的,商业资本家能购买土地,取得议席出席国会。
因此,16~18世纪,是商业资本家取得支配权的时代随着殖民地的扩大,英国对外贸易在18世纪增加了6倍,伦敦成了世界贸易中心国际市场建立了经济联系,正是这种贸易的往来,带来了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和流动,这成为英国城市化重要因素之一三)英国的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末基本完成,经历了70~80年的时间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巨大影响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业革命使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就业人口分布发生相应的变化农业、林业和渔业所占用的劳动力,由原先占总劳动力的40%以上,到1801年降为35.9%,1851年降为21.7%,1901年降为8.7%制造业、矿业和建筑业从1801年的29.7%上升到1901年的46.3%城市就业机会增加,把大批农村人口吸引到城镇和工矿区,随着工业集中化趋势的出现,一大批工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英国许多新城市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而发展起来,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上发展起来它的发展促进了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的发展工业村庄主要是为开展工商业活动提供服务,如商业、运输业、服务业一般的工业村庄开设了商框、货栈、旅店等服务设施。
随着生产的发展,在工业村庄中出现了信贷业务,发放有价证券,这些活动造成人口的增加在工业革命前的1750年,英国2 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5%,1801年增加到33.8%,1851年上升到50.2%,1911年达到78.1%,而农村人口则从一个半世纪前的75%降至21.9%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在新型的工业区出现了像曼彻斯特、格拉斯哥、伯明翰这样的大城市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对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化中城市的兴衰起伏状况来说,是再适当不过的描述了一些传统的城市发展缓慢,趋向衰落,他们甚至由于不能适应工业的变革而被淘汰,而分布在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农村小城镇则得到了发展机遇M·W·苏思在《1700年以来的英国社会经济史》中说:“有些完全是新兴的城镇出现了,它们起初是一些小村庄,但很快就扩大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廖跃文将工业革命前后不同时期的7个城市进行对比发现,在1841~1901年的60年间,7个古老城市人口增加了52.4万人,增长了2倍;而7个新兴城市人口增加了180.9万人,增长了48倍在人口增长绝对数方面,1901年7个新兴工业城市比7个古老城市人口多96.7万人。
城市化改变了城市分布的传统格局,出现了大批新工业城市在18世纪初,英格兰南部的七郡(米德尔塞克斯、萨里、肯待、格洛斯特、萨默塞特、威尔特、德文莱)人口占全英格兰的三分之一工业革命以后,英格兰中部、西北部由于纺织业和煤铁业的发展,纺织厂、煤矿、炼铁厂及其他制造业急需劳动力南部人口北移,苏格兰和爱尔兰人也多涌向北部工矿区自1801~1871年的70年间,英国总人口增长1.54倍,而西北部工业区增长2.58倍在西南部的非工业集中区,人口增长不到1倍其次,工业革命使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大为增强城市集中了市场、金融机构、公用设施文化教育机构,便于获取原料和劳动力,能就地销售产品,商业信息灵通,相关企业邻近,有利于实现生产的协作和专业化,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并有融通资金之便城市的聚集经济效益使制造业及其他服务业集中到城市,使其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中心最后,英国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还在于发生了交通运输业革命,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的趋势1825年,英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到19世纪中叶,基本形成铁路运输网在19世纪50年代,英格兰的大中城市都通了火车,大部分地方离火车站的距离已在10英里(1英里=1 609.344米)以内。
汽车、运河、汽船、公路、公汽、铁路等把英国的内陆城市与沿海城市连成一片,大大促进了商品流通和人口流动,同时带动了许多相关的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建筑业、邮政通讯、商业服务、教育科技、文化娱乐、金融保险等等19世纪末,英国出现了郊区城市化趋势郊区化主要表现为大城市人口从城市中心地区外移,这一趋势最明显的地区是伦敦商业中心区及其毗邻地区在1801~1851年间,伦敦商业中心区人口非常稳定,一直保持在13万居民左右,人口密度很大,平均每英亩(1英亩=4 046.856平方米)人口超过1 000人,有些地区达到近2 000人在19世纪后半期,由于交通和商业向城市外围地区扩展,伦敦商业中心区急剧衰落1881年人口不到5.1万人,1901年仅2.7万人英格兰和威尔兰北部8个大城市人口1901~1911年减少了9万,北部22个纺织城市1891~1901年减少4.1万,北部14个工业城市1871~1901年减少14.6万人,南部11个工业城市1841~1891年减少4.8万人在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的同时,市郊区的人口不断增多1861年时伦敦外围市郊人口为41.4万人,1891年为140.5万人,1901年达204.5万人。
英国的郊区城市化有其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从内部因素看,郊区城市化是人们为了摆脱城市化的消极影响,寻求更好的生存空间,以及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能力购买自己的住宅;从外部因素看,在大城市周围已形成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形成商业、服务业等多功能的城市聚集体(也可以称为集合城市),这样使高度集中型城市变为低密度的郊区化城市第一次转变导致农村向城市迁移,造成集中的大城市;第二次转变表现为大城市人口分散,作为大都市不景气的解决办法与郊区城市化现象相继出现的是城市聚集体的发展,比帕特里克·查德斯称之为“集合城市”他指出:“有轨电车和街道正在迅速地把相邻的大城市联接起来其作用不亚于铁路,而同时,大块的空地几乎无法还原,于是需要这些城市区域、城镇的聚集,命名就叫作集合城市这种集合城市主要出现在大城市地区,如纽卡斯尔、加兹海德、北设菲尔德、南设菲尔德、瓦尔索德和雅诺,构成了一个大的新兴城市复合体伦敦的发展吞噬了邻近的威斯敏斯特、索斯沃克、格林威治、乌利奇、德普特福德等,形成了一个大都市区,大伦敦市人口由1841年的223.9万人增长到1901年的685.6万人到了20世纪中期,全国总人口的15%居住在最大的城市——大伦敦。
一些学者认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夏炎德认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有许多优先条件:英国在17世纪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的社会环境安定而有秩序;商业资本家和土地贵族没有截然界限,关系密切;英国是个讲求实利的民族,对工商业有兴趣,务实、长于经营可以说,英国是个商业国家英国人重视科学,发明创造会很快应用和推广;崇尚自由,英国人自称是“生而自由的英国人”亚当·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