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新乡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26页高三阶段性诊断测试生物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人类基因组中98.5%的非编码序列曾被称为“垃圾DNA”,它们不编码蛋白质然而研究发现,这些非编码序列在基因的转录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非编码区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B. 编码区的基因指导mRNA的合成C. 非编码区发生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的合成没有影响D. 编码区碱基序列发生改变,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可知:人类基因组中含有一些非编码序列,可以转录出非编码RNA,它们不能编码蛋白质,但有重要的生理和生化功能详解】A、非编码区也属于DNA序列,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A正确;B、编码区的基因能编码蛋白质,则需要指导mRNA的合成,m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C、这些非编码序列在基因的转录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所以非编码区发生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的合成有影响,C错误;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编码区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转录形成的mRNA上密码子可能编码同一种氨基酸,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C2. 半滑舌鳎(ZW型)是一种经济鱼类研究发现,染色体组成为ZW型的受精卵在28℃下培养发育为雄鱼(伪雄鱼)研究表明,甲基化通过抑制gsdf基因的表达来影响半滑舌鳎的性别分化不同性别表现的半滑舌鳎性腺中gsdf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程度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半滑舌鳎性别雄鱼(ZZ型)伪雄鱼(ZW型)雌鱼(ZW型)甲基化程度++++++++++++A. 雄鱼与伪雄鱼gsdf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程度低于雌鱼的B. 甲基化导致gsdf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C. gsdf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不能遗传给后代D. gsdf基因的表达产物不利于半滑舌鳎发育为雄鱼【答案】D【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指在基因的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发生的可遗传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生物体的表型(即可以观察到的性状或特征)发生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可以传递给后代【详解】A、雄鱼(ZZ型)gsdf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程度为+++++,伪雄鱼(ZW型)甲基化程度为+++++,雌鱼(ZW型)甲基化程度为++,故雄鱼与伪雄鱼gsdf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程度高于雌鱼的,A错误;B、表观遗传是指细胞内基因序列没有改变,但发生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使基因的表达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因此甲基化不会使gsdf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B错误;C、表观遗传是可以遗传的,gsdf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能遗传给后代,C错误;D、据题干可知,gsdf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高,抑制gsdf基因的表达,将不利于半滑舌鳎发育为雄鱼,D正确。
故选D3. 图1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分子的数量关系,图2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中甲时期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B. 图2中的①~②之间的时期可能会发生联会现象C. 图2中的0~①之间的时期可对应图1中丙时期→甲时期D. 图2中的②时期对应图1中的丙时期→丁时期【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甲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丙表示体细胞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丁表示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图2每条染色体的DNA是1的时候表示DNA分子复制之前或着丝粒断裂之后,2表示DNA复制之后到着丝粒分裂之前详解】A、图1中甲的核DNA和染色单体数目都是4n,染色体数目为2n,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因此图1中甲时期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A正确;B、图2的①~②之间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都是2,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因此图2中的①~②之间的时期可能会发生联会现象,B正确;C、图1中丙表示体细胞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甲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图2中的0~①之间的时期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由1变成2,表示DNA复制的时期,可对应图1中丙时期→甲时期,C正确;D、图2中的②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由2变为1,表示着丝粒分裂的时期,染色体单体消失,处于减数第二分裂后期或者有丝分裂后期,可对应图1中的乙时期→丙时期,D错误。
故选D4. 某同学用不同pH的溶液处理人体消化道中的某种酶,实验记录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组别ABCDE实验处理1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等量酶溶液实验温度?酶溶液pH12345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139114560A. 实验温度为无关变量,但其设置的情况会影响实验结果B. 该实验探究了pH对蛋白块中蛋白质结构的影响C. 将E组pH缓慢降低,该酶的活性将逐渐升高D. 该酶应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保存【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特性,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分析题意,本实验pH处理人体消化道中某种蛋白酶,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pH,因变量是蛋白酶的活性,酶的活性越强,蛋白质消失时间越短,因此可通过观察蛋白块的消失时间来判断酶的活性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实验温度为无关变量,但其设置的情况会影响实验结果,无关变量应该设置为相同且适宜,A正确;B、该实验旨在探究pH对人体消化道中某种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C、实验中的酶为蛋白酶,E组pH条件下,该酶的结构发生了不可逆的破坏,再降低pH,该酶的活性不会恢复,C错误;D、该酶应在低温和最适pH条件下保存,D错误。
故选A5. 某科研小组从菠菜叶肉细胞中分离出类囊体,并用磷脂分子包裹形成图甲所示的“油包水液滴”结构向该结构中加入足量的光反应所需的NADP+等物质,并对其进行明暗交替处理,及时检测该结构内产生NADPH的量,其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向该结构中补充CO2,则会有糖类的积累B. 图甲所示类囊体腔中会有NADPH的合成C. 图甲所示结构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且均储存在NADPH中D. 根据希尔反应可知,若将NADP+换成铁盐,则理论上该结构可产生氧气【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甲:油包水液滴中只含有磷脂,而磷脂分子的头部是亲水性的,尾部是疏水性的,故形成头部朝向水分子的油包水液滴分析图乙: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NADPH的含量,由图可知,NADPH含量明期上升,暗期保持不变,说明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油包水液滴在明期类囊体上发生光反应产生并积累NADPH;在暗期NADPH没有生成也没有消耗,其含量保持稳定详解】A、图甲所示结构中没有暗反应所需的酶等物质,通入CO2不能发生暗反应,A错误;B、光反应发生的场所为类囊体薄膜,B错误;C、光反应过程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NADPH和ATP中,C错误;D、铁盐是氧化剂,根据希尔反应可知,若将NADP+换成铁盐,则理论上该结构可产生氧气,D正确。
故选D6. 细胞内部与外部通过细胞膜进行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以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当细胞内部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时会触发细胞分裂、凋亡过程,其关系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细胞内部环境,范围0-1,0为最差,1为最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内部环境恶化程度会影响基因的表达B. 图中B点的恶化程度是细胞分裂最旺盛的点C. 若某细胞发生突变,使B点右移、A点左移,则该细胞可能变成癌细胞D. 若细胞内部环境经常处于略低于B的状态,则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在细胞环境由1恶化到0的过程中,随着细胞分裂的进行,A点的细胞内部环境恶化程度高于B点;细胞分裂、凋亡由细胞内部环境恶化程度触发的主动过程,不属于被动过程详解】A、当细胞内部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时会触发细胞分裂、凋亡过程,细胞分裂、凋亡过程与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A正确;B、据图可知,图中B点的恶化程度是细胞开启分裂过程的点,B错误;C、若某细胞因细胞突变导政B点右移的结果是细胞更易分裂,A点左移的结果是细胞更不易凋亡,这样最终结果是细胞数量增加,可能导致癌症,即该细胞可能变成癌细胞,C正确;D、环境经经处中略低于B的状态时,细胞更易分裂,在分裂程中容易变异,所以更容易发生癌变,D正确。
故选B7. 下图表示细胞凋亡过程,其中酶Ⅰ为核酸内切酶,能够切割核酸形成片段;酶Ⅱ为一类蛋白水解酶,能选择性地促进某些蛋白质的水解,从而造成细胞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过程可发生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衰老之后B. 酶Ⅰ、酶Ⅱ最有可能分别作用于氢键和肽键C. 吞噬细胞能吞噬分解凋亡的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 死亡信号发挥作用后,细胞内将有新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水解【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控制,通过凋亡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它是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首先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出凋亡信息,激活细胞中的凋亡基因,执行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最后变成小泡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细胞内完成分解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A错误;B、酶Ⅰ为核酸内切酶,能够切割核酸形成片段,故作用于磷酸二酯键;酶Ⅱ为一类蛋白水解酶,能选择性地促进某些蛋白质的水解,故作用于肽键,B错误;C、吞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时,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B、死亡信号发挥作用后,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内将有新型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水解,D正确。
故选D8. 大肠杆菌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每2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科学家运用DNA紫外光吸收光谱的方法对其DNA复制方式进行研究,具体操作为:将DNA双链均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放入普通培养基中培养20分钟,提取大肠杆菌DNA并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溶液的紫外光吸收光谱(如甲图所示);若培养时间为40分钟,则所得结果可能对应乙图中部分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紫外光吸收光谱的峰值位置即离心管中DNA的主要分布位置,峰值越大,表明该位置的DNA数量越多A. DNA是大肠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每20分钟复制一次B. 大肠杆菌拟核的DNA分子中,并非每个脱氧核糖都连接两个磷酸基团C. 若大肠杆菌DNA通过半保留方式复制,则40分钟后所得结果对应乙图中的e、f曲线D. 大肠杆菌DNA复制过程中以四种游离碱基为材料【答案】C【解析】【分析】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以亲代DNA分子的每条链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子链,子链与对应的母链形成新的DNA分子,这样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形成两个子代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