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50页2022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地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二)能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三)培育学生比较、分析的思维实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亿以内的数位依次 教学难点: 大数的改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打算 在下面○里填上>、1660000板书) ①这两个数各是几位数? ②这两个数都是七位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怎样比较大小呢?先比较哪位上的数? ③两个数左起第一位百万位上分别是9和1, 由此来看,位数相同,从高位起先比较 ③同学们推想一下,七位数与六位数比较呢?八位数与七位数比较呢?那么假如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怎样比较大小呢? (假如两个数的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大,七位数比六位数大,八位数比七位数大 出示其次组数:1220000,450000 提问:谁大谁小? 启发学生逐步总结出完整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提问 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有几种状况?位数不同怎么比? ②假如位数相同怎么比?先要从哪一位比?假如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怎么比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比较两数大小方法的结语,举例说明。
老师说明:“位数”是指一个数用几个数字写出来的(最左端的数字不能是0),有几个数字就是几位数如99864是五位数,101010是六位数左起第一位”是数位,数位是指一个数中的数字所占的位置如99864左起第一位是“9”,“9”是在万位上,101010左起第一位是“1”,“1”在十万位上数位”与“位数”是不一样的 练一练 (1)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说说是怎么比的? 70080○70101;98965○100000 (2)根据从小到大的依次排列下面各数 404004004004400050004 指导学生做第(2)题时,先比较位数的多少,再把位数相同的几个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把这四个数排成一竖行,相同数位对齐如 可以看出:400400,40400最小再把它们从小到大编成序号,按序号进行排列:40400<4400<50004<400400就不简单错 2、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出示50000,让学生读数 老师指出:这是一个整万的数像这样整万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比较简便 提问:万位在右起第几位?整万的数万位后面有几个0? 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后面的四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
例如50000写成5万,或50000=5万又如1800000写成180万,或1800000=180万 练一练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250000 (2)3200000 (3)1994年我国共生产自行车40450000辆 其中第(3)题强调单位名称,即4045万辆 (三)巩固反馈 1、总结性提问 (1)今日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怎样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 (3)怎样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2、发展性练习 指导学生做10页2、3题 第3题指导性提问 (哪个数最小,哪个数,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3、课后练习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基本上驾驭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以后,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虽然内容不非常集中,但与过去学过的旧学问联系紧密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采纳帮助学生回忆有关的旧学问,引导学生探究出新方法 本节课分三个层次,分两段提出课题 第一层次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由复习万以内数比较大小,引伸到比较亿以内两个整数的大小分成位数不同和位数相同的两种状况,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其次个层次是学习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第三个层次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训练强化所学新学问,并适时引导,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归纳推理实力依据本节课的内容,教学中采纳边讲边练的形式,对课本中的练习进行适当地指导 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和数的改写 比较方法:位数相同,从高位起先比起 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实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策略: 依据情境图让学生得到信息,在前面画线段图的铺垫下让学生依据题意画线段图有助于理解ax+bx或(ax-bx)可合为一项(a+b)x或(a-b)x之后能运用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打算: 图片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主导活动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激趣明标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洁的应用问题,今日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这方面的学问。
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比较干脆的引入新知 二、扶放结合 探究新知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 老师:谁能说一说图上告知我们哪些信息?谁能依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老师强调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引导学生一起板书 x+3x=180 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 4x=180 是4个x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二、拓展延长: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假如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谁能说一说你是依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老师引导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须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依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看图上的信息 分组探讨 小组汇报 1.先画线段图 2.依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边听边板书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则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 4x=18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全班沟通 举例: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须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三、反馈矫正 落实双基 第96页试一试: 第97页练一练的第2题 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97页练一练的第3题,第4题 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选两题进行板演 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进行解答 学生先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 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巩固新知 四、小结评价 布置预习 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沟通学习收获 并提出疑问 对本节课所学学问的总结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复习内容:书本第116—118页第15—22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相识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正确进行升和毫升之间的简洁换算; (2)使学生进一步相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进一步明确三角形三条边之间、三个角之间的关系,更好地驾驭三角形的分类,加深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梯形特征的相识; (3)使学生进一步相识轴对称图形和平移、旋转,切实驾驭对称轴的含义,加深对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会选择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在经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复习过程: 一、复习升与毫升 我们学过的容量单位有哪些?(升和毫升)升和毫升之间有什么关系? 1、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大瓶可口克乐大约是2() (2)一大桶纯净水大约是20() (3)一小盒牛乃大约是300() (4)一小瓶眼药水大约是5() 2、填空: 3升=()毫升0毫升=()升 8升=()毫升6000毫升=()升 二、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1、三角形有哪些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是什么?梯形呢? 3、在书上点子图上画出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书本第17题) 4、出下面每个图形底边上的高书本第18题) 学生画,师巡察指导 5、探讨第19题: 下面每种小棒的根数都足够多 3厘米4厘米 5厘米2厘米 (1)任选3根小棒围三角形,是不是都能围成?你能围出什么三角形,是怎么围的? (2)要围出平行四边形,最多能用到几种不同的小棒?最少呢?你能把围出的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吗?这三种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 (3)要围出梯形,最多能用到几种不同的小棒?最少呢? 6、计算三角形角的度数:(书本第20题) (1)在三角形中,已知∠1=42°,∠2=68°,求∠2。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40°,它上午顶角是多少度?它又是什么三角形?假如顶角是40°呢? 三、操作题: 1、按要求在方格图中画图 (1)画出左边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2)把锤子图先向右平移9格,再向下平移4格要平移到规定位置,还可以按怎样的方向平移? (3)把图中的平行四边形绕A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 2、了解自己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上学期每学期期末的身高状况,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在小组里沟通你的身高增长状况估计现在自己的身高可能是多少厘米? 四、全课: 通过今日的复习,今日你有什么收获?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第一单元 小数的相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小数的意义不能单纯依靠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背诵结论获得,必需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体验本环节老师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先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让学生在体验中逐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视察发觉,学会总结,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活动一:量一量 说明与运用 活动二:量身高 激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和原来的想法比较,加深对正确方法的理解 让学生独立练习,老师重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
多层次的练习,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实力,能正确娴熟的比较小数的大小 6、引导学生小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歌手大赛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能解决简洁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结合问题情境,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依次 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特性调整 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视察探讨 二、练一练 三、全课小结: 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上的歌手大奖赛吗?请看大屏幕,这个“专业得分”是什么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