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题的答题模式高考计算题解题技法.docx
18页计算题的答题模式---2023年高考计算题解题技法目 录解读高考计算题 2高考计算题的类型 2高考计算题考查的内容 2解高考计算题的一般过程 3解高考计算题的一般步骤 4高考计算题评分的主要原则 5高考计算题失分的五大原因 5高考物理计算题涉及的主要物理概念、规律和模型 5列方程解题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 7边分析边计算 10先写每个原理后综合计算 12高考新题速递 14解读高考计算题《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把物理课程中形成的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用于分析解决问题,要从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审视习题教学的目的,应通过习题教学(问题解决)使学生在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实践意识、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有效提升高考计算题的类型高考计算题根据试题设问形式的不同,通常分为“递进式”和“并进式”两种类型解答“递进式”试题的思维流程:“顺藤摸瓜、瓜熟及第(考取大学)”解答“并进式”试题的思维流程:“遍地开花、花好梦圆(实现梦想)”高考计算题考查的内容解高考计算题的一般过程解题核心---建模,拆联程序规范建立模型确定对象分析受力明确运动建立坐标正交分解统一单位列分量式求物理量思合理性解高考计算题的一般步骤【典例】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开口向上内壁光滑的汽缸,内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密闭活塞,将缸内理想气体分成Ⅰ、Ⅱ两部分,活塞A导热,汽缸及活塞B均绝热.活塞横截面积为S,且mg=p0S.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Ⅰ、Ⅱ两部分气体的高度均为L0,温度为T0.外界大气压强为p0并保持不变.现在活塞A上逐渐添加细沙,当细沙质量等于2m,两活塞在某位置重新平衡时,Ⅱ中气体的温度升高到T0.求活塞A下降的距离.【答案】L0【解析】对Ⅰ气体,初状态p1=p0+mgS=2p0;(1分)末状态p1′=p0+=4p0(1分)根据玻意耳定律有p1L0S=p1′L1S(1分)解得L1=L0对Ⅱ气体,初状态p2=p1+mgS=3p0,(1分)末状态p2′=p1′+mgS=5p0(1分)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且T=T0(1分)解得L2=L0则A活塞下降的高度ΔL=2L0-(L1+L2)=L0.(2分)高考计算题评分的主要原则1.只看对的、不看错的,不在错的式子里找对的2.一定要有原始公式,但乱写公式不给分,跟题目情境无关的原始公式不给分3.只看物理公式和答案,不怎么看数学运算过程,仅有数字运算不给分高考计算题失分的五大原因1. 死记硬背,不会运用,只写公式不与试题具体条件联系,导致不能得分2. 解题习惯不好,不用字母表示物理量,直接带数字运算,解题时,思维跳跃,缺漏步骤,无法给公式分。
3. 用图像法求解时,画图习惯不好,没有标注特殊点坐标和特征量的大小,看不出计算方法,虽然结果正确也无法得满分4. 不能正确分析物理过程,解题层次混乱,犯低级错误,也无法得过程分5. 随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前后不统一,造成公式错误不仔细读题,符号不当或用错,不能得公式、结果分高考物理计算题涉及的主要物理概念、规律和模型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3个概念,5个公式,两种图象2.六种常见力的产生、大小、方向、做功特点及做功计算:重力、弹力、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万有引力、电场力(库仑力和静电力)、磁场力(安培力和洛仑兹力)3.平行四边形定则,物体平衡条件,正交分解法4.牛顿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5.平抛运动规律;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周期、转速的关系;6.万有引力定律;同步卫星、环绕速度和宇宙速度概念7.功,功率;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原理8.冲量和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9.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能、电势及电势差概念;电场线、等势面及其关系;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电场力,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变化的计算10.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规律(电阻、电压、电流、电功率关系);电功和电功率公式;焦耳定律;电源的电动势、内电阻和路端电压的概念。
11.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洛仑兹力大小和方向1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右手定则13.能够熟练处理六种常见的运动模型:(1)匀速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 (3)平抛和类平抛运动(4)匀速圆周运动(水平面内匀速圆周运动,库仑力作用下匀速圆周运动,天体运动和电子绕核运动及其对比分析,磁场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5)变速圆周运动(重力场和复合场) (6)机械振动(含单摆)14. 高中物理计算题涉及的典型物理模型常见有:(1)追击与相遇模型;(2)连接体模型;(3)超重和失重;(4)圆锥摆(5)双星模型(近年来一些地区把它演变成三星模型);(6)子弹打木块模型;(7)碰撞和反冲等短暂作用模型;(8)传送带模型;(9)流体流量和流体冲击作用模型;(10)弹簧滑块模型;(11)示波器;(12)质谱仪;(13)速度选择器;(14)磁流体发电机;(15)磁聚焦;(16)回旋加速器等模型;(17)带电粒子在不同磁场中的复杂运动;(18)导电滑轨模型(分水平面、斜面和竖直面;它们又都分单棒切割和双棒切割;双棒切割又有等宽和不等宽,速度同向和速度反向;收尾速度也往往会被涉及)。
列方程解题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一是要物理公式,而不是数字表达式 ◆二是要原始表达式,而不是变形式,如:F−f=ma不要写成f=F−ma;qvB=mv2R不要写成R=mvqB;GMmR2=mg不要写成GM=gR2◆千万不要数字和字母混写◆三是要分步列式,不要一步到位◆四是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 如不要这样写:F=BIL=BERL=BBLvRL【典例1】(2019·江苏)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块A和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左边缘对齐.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先敲击A,A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在B上滑动距离L后停下接着敲击B,B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A、B都向右运动,左边缘再次对齐时恰好相对静止,此后两者一起运动至停下.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1)A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A;(2)在左边缘再次对齐的前、后,B运动加速度的大小aB、aB';(3)B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B.【答案】(1);(2)aB=3μg,aB′=μg;(3)【解析】(1)由牛顿运动定律知,A加速度的大小aA=μg匀变速直线运动2aAL=vA2解得(2)设A、B的质量均为m对齐前,B所受合外力大小F=3μmg由牛顿运动定律F=maB,得aB=3μg对齐后,A、B所受合外力大小F′=2μmg由牛顿运动定律F′=2maB′,得aB′=μg(3)经过时间t,A、B达到共同速度v,位移分别为xA、xB,A加速度的大小等于aA则v=aAt,v=vB–aBt且xB–xA=L解得。
名师点拨】 1.物理问题的解决往往都要从“受力分析、状态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这三个角度开始,而受力分析需要将问题定格在一个具体的状态,如初始状态、终止状态与临界状态等通过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对于题目中的关键点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得出隐含在背后的关系和规律,利用这样的逻辑推理激活思维2.从静态到动态活化物理过程,培养动态思维题目中的文字和图像都是静态的表象,在通过思维加工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形成一幅“问题图景”,想象成在你面前有这样一幅真实的景象,并且要让它“动起来”,也就是将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培养动态思维有了这样一幅图景,此时的问题就有“生命”了,接下来就是你与它之间的“对话”,采用这种方法很容易把握状态和过程的关系 【典例2】图所示,圆形区域半径为R,圆心在O点,区域中有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电子在电子枪中经电场加速后沿AO方向垂直进入磁场,偏转后从M点射出并垂直打在荧光屏PQ上的N点,PQ平行于AO,O点到PQ的距离为2R电子电荷量为e,质量为m,忽略电子加速前的初动能及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求:(1)电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v;(2)电子从进入磁场经多长时间打到荧光屏;(3)若保持电子枪与AO平行,将电子枪在纸面内向下平移至距AO为处,则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点位于N点的左侧还是右侧及该点距N点的距离。
答案】(1) ;(2) ;(3)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点位于N点的左侧,该点距N点的距离【解析】(1)电子在磁场中,洛伦兹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电子轨迹如图甲所示,由几何关系得:;由以上各式联立得:;(2)电子在电子枪中,由动能定理得:解得:(3)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故平行于AO射入磁场的电子都将经过M点后打在荧光屏上从与AO相距的C点射入磁场的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G点,所以G点位于N点的左侧;其轨迹如图乙所示,由几何关系得解得:【名师点拨】本题借助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考查洛伦兹力、圆周运动等知识;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数学中的几何关系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考查考生物理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根据物理学规律正确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等. 本题的难点在分析推理、画轨迹图、物理建模、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等.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素养,会将新问题转化为旧问题、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边分析边计算比较复杂的计算题采用这种办法,可以得到一些过程必要分数典例】某工厂为实现自动传送工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传送装置,由一个水平传送带AB和倾斜传送带CD组成.水平传送带长度LAB=4 m,倾斜传送带长度LCD=4.45 m,倾角为θ=37°.传送带AB和CD通过一段极短的光滑圆弧板过渡.AB传送带以v1=5 m/s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转,CD传送带静止.已知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重力加速度g=10 m/s2.现将一个工件(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水平传送带最左端A点处.已知sin 37°=0.6,cos 37°=0.8.求:(1)工件从A端开始第一次被传送到CD传送带上,工件上升的最大高度和从开始到上升到最大高度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2)要使工件恰好被传送到CD传送带最上端,CD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运转的速度v2的大小.(v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