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先秦秦汉士人阶层的形成课件.ppt

26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91218665
  • 上传时间:2024-09-1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2K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先秦秦漢士人階層的形成閻 鴻 中教師研習會西松高中2010.05.12 1. 「原儒」:從儒家看士人¡章太炎 〈原儒〉儒有三科:達名,術士也,古之儒明天文占候,故諸有術者悉晐之類名,知禮樂射御書數,周官效其才藝為儒私名,儒家題號由古今異 ¡胡 適 〈說儒〉 殷民族的教士衣服是殷服,宗教是殷禮,柔弱的人生觀,以治喪相禮為職業「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孔子孔子「仁以為己任」,革除部落性;把柔弱變成剛毅進取老子正宗的儒宗教史的解釋¡傅斯年 〈夷夏東西說〉〈周東封與殷遺民〉 〈戰國子家敘論〉 三年之喪,蓋殷之遺禮,非周之制度 多元文化的解釋一、、回顧::重要的解釋 1. 「原儒」:從儒家看士人(續)¡馮友蘭 〈原儒墨〉 儒與俠即文士、武士之流衍貴族、世官流為儒;墨出於俠社會史¡錢穆〈駁胡適之說儒〉孔子法周 禮不下庶人 儒尚剛強〈釋俠〉俠為私人團體;儒、墨設教開其先,皆尚勇《先秦諸子繫年》 先秦學風四期 一期:相宰之祿,懸為士志;故史之記,流為儒業 二期:魏文侯、魯穆公養賢(子夏、曾子、墨子)   三期:齊威、宣王稷下興學(百家競起) 四期:平原君、呂不韋招客(流入秦趙,公子卿相養賢)學術思想與社會變革一、、回顧::重要的解釋 2.社會史¡徐復觀《周秦漢政治社會結構之研究》 士和國人¡許倬雲〈秦漢的知識分子〉  知識階層流動研究¡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  士的自覺¡日本學者:民間秩序、士人和士族西嶋定生  秦二十等爵制豪族、任俠、鄉里社會論谷川道雄  士人道德的社會作用一、、回顧::重要的解釋 3.政治史與思想史¡錢 穆《國史大綱》、《秦漢史》由平民政府到士人政府¡余英時《漢代循吏與文化傳播》 自主的教化事業¡閻步克《樂師與史官》 教化之儒和官僚系統《波峰與波谷──秦漢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文明》法吏到儒吏(循吏)一、、回顧::重要的解釋 4.知識史¡楊向逵 《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儒出於巫祝。

      與涼山彝族相比¡陳來《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葛兆光《中國思想史》¡李零《中國方術考》、《中華文明史第一卷》第九章〈教育的發達與學術的昌盛〉一、、回顧::重要的解釋 甲、「士」的廣狹意義1.男子¡《毛詩‧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毛詩‧鄭風‧溱洧》:維士與女,伊其相謔¡《毛詩‧鄭風‧褰裳》:子不我思,豈無他士?¡《毛詩‧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二、、春秋時代的士及其溯源 2.官職名;輔弼之臣¡《尚書‧酒誥》 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乃穆考文王,肇國在西土,厥誥毖庶邦諸侯、庶士諸侯大臣,越少正、御事周室官吏,朝夕曰:「祀茲酒 」祀通已,禁止義¡《尚書‧多方》 王曰:嗚呼!猷告爾有方多士,暨殷多士,今爾奔走臣我監五祀¡《尚書‧顧命》 卿士、邦君¡《左傳‧隱公三年》 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甲、「士」的廣狹意義二、、春秋時代的士及其溯源 3.爵級¡《左傳‧隱五年》 公問羽數於眾仲,對曰:「天子用八,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左傳‧哀二年》 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杜預注;得遂進仕。

      人臣隸圉免 ¡《周官》 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4.軍士:四民之一¡《左傳‧僖二十八年》 子玉使鬬勃請戰,曰:「請與君之士戲,君馮軾而觀之,得臣與寓目焉」甲、「士」的廣狹意義二、、春秋時代的士及其溯源 5.仕者──相對於庶人工商¡《左傳‧桓二年》 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親¡《左傳‧襄十四年》 天子有公,諸侯有卿,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商皂隸牧圉皆有親暱,以相輔佐也 甲、「士」的廣狹意義二、、春秋時代的士及其溯源 乙、士的文化意義軍士 仕者 士君子 士族(宗族)以上意義時常重疊¡《毛詩‧周頌‧清廟》 於穆清廟,肅雝顯相,濟濟多士,秉文之德¡《毛詩‧大雅‧文王》 凡周之士,不顯亦世……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論語‧微子》 周有八士:伯達、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儀禮》 「士昏禮」、「士喪禮」、「士冠禮」 例:《儀禮‧士冠禮》主人玄冠朝服,緇帶素鞸主人:冠者之父兄鞸,蔽膝始加緇布冠(古之冠,已無實用僅為文化象徵再加皮弁服(朝服,表將出仕三加爵弁服。

      大禮服,主在婚、喪、成廟時用,表可行貴族之禮二、、春秋時代的士及其溯源 1.士階層的興起:春秋、戰國之交士的標準──《論語》¡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士」可上可下,不與「小人」完全相對三、、政治結構和社會階級變革中的士人 1.士階層的興起:春秋、戰國之交¡《墨子‧尚賢下》 今天下之士君子,居處言語皆尚賢,逮至其臨眾發政而治民,莫知尚賢而使能「士君子」連稱,政治地位¡《墨子‧兼愛中》 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則善矣,雖然,天下之難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此何難之有!特上弗以為政,士不以為行故也」「士」的政教功能三、、政治結構和社會階級變革中的士人 2.士階層的擴大:戰國至秦 ¡教育1.孔子和墨子2.貴族教育的轉型──養賢3.稷下學士:「列大夫」,「不仕而議論」¡變法:1.魏國:「文侯卜相」的故事2.官僚制度的興起三、、政治結構和社會階級變革中的士人 2.士階層的擴大:戰國至秦 ¡國君競相禮賢──燕、魏 1.史記燕召公世家 燕昭王於破燕之後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

      ……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里哉!」於是昭王為隗改築宮而師事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 2.史記魏世家  惠王數被於軍旅,卑禮厚幣以招賢者鄒衍、淳于髡、孟軻皆至梁 3.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是以騶子重於齊適梁,惠王郊迎,執賓主之禮適趙,平原君側行撇席如燕,昭王擁彗先驅,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築碣石宮,身親往師之──「賓禮」的傳統三、、政治結構和社會階級變革中的士人 2.士階層的擴大:戰國至秦 ¡公子卿相養士與好客例:孟嘗君和馮諼招致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食客數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  「先生」平原君和毛遂信陵君和侯嬴、薛公、毛公呂不韋和呂氏春秋──「賓禮」的傳統¡劉邦和信陵君 三、、政治結構和社會階級變革中的士人 2.士階層的擴大:戰國至秦 秦的制度¡軍功爵制──武士與尚武「公士」為初等爵,與軍隊組織結合,遞增至大夫、公卿、徹侯¡官僚制度的確立荀子彊國:入境,觀其風俗,其百姓樸,其聲樂不流汙,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順,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國,觀其士大夫,出於其門,入於公門;出於公門,歸於其家,無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黨,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

      觀其朝廷,其朝閒,聽決百事不留,恬然如無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勝,非幸也,數也¡以吏為師三、、政治結構和社會階級變革中的士人 3.漢朝的建立與士階層的關係¡軍功封侯──韓信與張良¡交游賓客──商山四皓¡長者之風──寬大¡太子教育與孝治¡游士活躍與諸侯王騷動¡文學與諸侯王¡任俠與民間交游之風三、、政治結構和社會階級變革中的士人 4.士人政府的建立¡文帝改革──德治法制──張釋之,廢肉刑,訂刑期太子教育──賈誼議興禮樂三、、政治結構和社會階級變革中的士人 4.士人政府的建立¡學校武帝初年,設五經博士、博士弟子員、如弟子弟子試可,補文學掌故、郡吏、邊吏、郎武帝末,「公卿彬彬」弟子員武帝十五十人,昭帝百人,宣帝二百人,元帝千人,王莽萬人東漢自明帝以下,天子親臨太學養老、講經、禮師,設太傅輔政「復為功臣子孫、四姓末屬別立校舍,搜選高能以受其業,自期門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經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學」三、、政治結構和社會階級變革中的士人 4.士人政府的建立¡選舉¡經義決獄¡封禪與郊祀、宗廟之禮¡帝王的儒家化西漢宣帝、元帝王莽東漢光武、明、章、和帝等三、、政治結構和社會階級變革中的士人 5.東漢魏晉的士人和士族¡豪族的士族化¡東漢經學革命¡東漢東漢的士論和太學生運動¡士人文化的建立¡士人的地方化、社會化和家族化¡漢魏之際新士風的形成三、、政治結構和社會階級變革中的士人 1.政治、生產和宗教¡政治──能否沒有士人?從貴族文化到文、武、法吏的分合¡生產──從多樣性產業到農業經濟形態周、秦、漢三階段的動向¡宗教──內省化四、、知識與學術變革中的士人 2. 知識的權威的建立¡「士」和「術士」──道術之分化¡儒、墨、道論「士」──道、德與學¡反對的一方:法家論「士」「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辟禁。

      」──李斯「職臣遵分,各知所行」,「遠邇同度,臨古絕尤,常職既定,後嗣循業」 ──之罘刻石 四、、知識與學術變革中的士人 文化史──政治、社會和知識史的交織六、、士人研究前瞻 謝謝大家‧敬請指教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