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成语故事典故.docx

29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36502914
  • 上传时间:2022-09-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1.88K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典故: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东西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任何东西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拼音】 自相矛盾 zì xiāng máo dùn 【解释】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出处】 《韩非子·难一》  【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不能用于两方以上,只能用于单方自我抵触    【反义】 天衣无缝 自圆其说 无懈可击【近义】 相互抵触 前后抵触   【示例】 毛泽东《论持久战》:“英勇战斗于前,又放弃土地在后,不是自相矛盾吗?”朝三暮四典故: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理解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拼音】 朝三暮四 zhāo sān mù sì 【解释】 1.(古意)指聪明人善于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2.(今意)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或者用来比喻花心,想得太多 【出处】 庄周《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语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比喻反复无常的人理解   【反义】 墨守成规、一尘不变、以一贯之、从一而终 【近义】 反复无常、朝令夕改、变化多端、朝秦暮楚  【示例】 所谓朝三暮四而喜怒交设者也——南朝(梁)刘勰《灭惑论》  坐井观天典故: 在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一天,青蛙在井边碰见一只从东海来的大鳖青蛙自豪地对海鳖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惬意呀!我要高兴,就在井边跳跃游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有时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你看旁边的那些小虫、螃蟹和蝌蚪,它们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独自占据这口废井,多么自由自在!先生为什么不经常到井中观赏游玩呢?” 海鳖听了青蛙的一番高谈阔论,就想进入井中看看。

      可是,它的左脚还没有完全伸进去,右脚就被井栏绊住了它只好后退几步,把它看到的大海的情景告诉青蛙:“你见过大海吗?海的广大,岂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古时候,十年里就有九年闹水灾,海水并不因此增多;八年里就有七年闹旱灾,海水却不因此而减少大海不受旱涝影响,住在广阔无垠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乐拼音】 坐井观天 zuò jǐng guān tiān 【解释】 坐在井旁边看观看井水中倒映出的天用来比喻和讽刺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之人 【出处】 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缘木求鱼典故:孟子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也是儒家的创始人之一有一次,孟子得知齐宣王想要发兵征讨周围的邻国,扩大他的疆土,便去求见齐宣王,问道:大王,听说你要兴兵,有这件事吗?”“有这件事情这是为了完成我多年来的一个追求大王,您说这是一种追求,这又是什么呢?”齐宣王就笑而不答  孟子说:“让我来猜一猜吧可是还真不好猜您哪,是一国之君您想吃什么,不管是山珍海味,要什么就有什么;您现在有穿不尽的衣服,绫罗绸缎,您需要什么都会有臣子送到跟前;您的宫廷里有很多专业的舞女,有专职的乐师乐队,不管想看想听怎样的舞乐,也都能享受到。

      恐怕饮食、衣服、舞蹈、音乐,都不是您的追求吧?”“先生说的对我的追求呢,是扩大我的疆土   孟子说:“您想扩大您的领地,占取别国的疆土吗?如果您追求的是这的话,那不应当兴兵作战,应当施行仁政您施行仁政,老百姓都感激您,您的国力强盛,疆土自然就会扩大;反过来,如果您用武力去征服,我觉得犹如缘木而求鱼,是找不到的会这样吗?”“对啊,缘木而求鱼,爬到树上找鱼,充其量只是找不着而已,没有鱼您下来就得了这比您出兵征讨别的国家恐怕还要好一些别的国家,像秦国,楚国,都是强国,您非要出兵把人家征服了,这后果是很难预料的,或许会比缘木而求鱼还要糟糕呢!”【拼音】 缘木求鱼 yuán mù qiú yú 【解释】 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语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反义】 探囊取物、瓮中捉鳖【近义】 水中捞月、缘山求鱼、竹篮打水【示例】 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引狼入室典故:有个牧羊人在山谷里放羊他看见远远地有只狼跟着,就时刻提防着几个月过去了,狼只是远远地跟着,并没有靠近羊群,更没有伤害一只羊。

      牧羊人渐渐地对狼放松了戒心后来,牧羊人觉得狼跟在羊群后面有好处,不用再提防别的野兽了再后来,他索性把狼当成了牧羊狗,叫它看管羊群牧羊人见狼把羊管得很好,心里想,人们都说狼最坏,我看不见得……   有一天,牧羊人有事要进城去,就把羊群托狼看管,狼答应了狼估计牧羊人已经进城了,就冲着山林中大声嚎叫了几声它的嚎叫声引来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狼那群羊全被狼吃掉了   牧羊人不了解狼的本性,才被狼的伪善欺骗了拼音】 引狼入室   yǐn láng rù shì 【解释】 引:招引把狼招引到室内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出处】 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一折:“我不是引的狼来屋里窝,寻的蚰蜒钻耳朵语法】 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反义】 拒之门外【近义】 开门揖盗【示例】 再娶者,皆~耳,况将于野合逃窜中求贤妇哉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黎氏》以逸待劳典故:西汉末年,陇甘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刘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器,结果反被隗器打败   刘秀再派征西大将军冯异,前去占领枸邑隗器得到消息,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枸邑抢占有利地形冯异的部将们知道后,都劝冯异不要和行巡大军作战冯异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抢占枸邑‘以逸待劳’。

      冯异命令部队急行军,抢在行巡之前,占领了枸邑冯异严密封锁消息,紧闭城门,偃旗息鼓,让将士们休整行巡的部队急匆匆地刚赶到城下,城楼上突然鼓声大作,亮出了冯异的帅旗行巡的军队毫无防备,吓得四下逃窜冯异大开城门,领兵冲出城来,大败敌军   让自己的军队养精蓄锐,以等候从远方赶来的敌军,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称为“以逸待劳” 【拼音】 以逸待劳  yǐ yì dài láo   【释义】 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用法】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作战、工作等方法  【反义】 疲于奔命  【近义】 养精蓄锐、用逸待劳 【示例】 他踞了碉楼,以逸待劳,我们倒难以刻期取胜清·吴敬梓 《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典故: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八十老人姜子牙曾任商朝下大夫,因见纣王荒淫无道,便弃官逃往西岐本想自投西伯姬昌,又怕被人耻笑,所以暂时隐居在渭水河边的小村庄里,以待时机 一天,他正在渭河边钓鱼解闷,有一樵夫武吉担柴路过,见他竟用直钩钓鱼,还离着水面三尺远,鱼钩上也没挂香饵,便问长者贵姓姜尚答道:"姓姜名尚,字子牙,号正熊"武吉叹了口气说:"真是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象你这样愚拙的人,还自号正熊,实不相称!"姜尚微微一笑:"老夫钓鱼是假待机进取是真然而要钓王与侯,宁在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武吉道:"你哪像王侯倒像活猴"说罢,就担起柴担进城去了不料武吉进城失手打死了守门的军士招来杀身大祸,巧逢西伯姬昌路过,得知武吉是个孝子,家中有老母无人奉养,便赠与黄金十两,命他回去安顿好老母再来领罪老母绝望,便带武吉来向姜尚求教解救之法姜教他如此这般,从此武吉只在乡中干活,不再进城去了   光阴似箭,不觉又是一个春天一日,西伯来到渭河边踏青打猎忽听有人唱道:"凤非乏兮麟非无,但嗟治世有污龙兴云出虎生风,世人慢惜寻贤路……"姬昌命人将歌者找来,见是武吉,大喝道:"你怎敢欺我,不来领罪,反在此唱歌?"武吉便照实说了,并说这歌也是姜尚所作,姬昌认为姜尚必是贤者,便当即赦免了武吉的死罪,命他带路来河边寻访姜尚姜尚为试姬昌的诚心,未理采而避入芦苇丛中姬昌求贤心切,三日后,又封武吉为武德将军,再次带路,亲率百官一同再访姜尚,封为太公后来太公辅佐文王,随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拼音】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  【释义】 太公:指周初的吕尚,即姜子牙。

      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示例】 这有何妨,~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四出 【出自】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负命者上钩来!’”一箭双雕典故:北周的皇帝为了安定北方的少数民族突厥人,决定把一位公主嫁给突厥国王摄图为了安全起见,派长孙晟率领一批将士护送公主前往突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突厥突厥国王摄图大摆酒宴宴请长孙晟酒过三巡,按照突厥的习惯要比武助兴突厥国王命人拿来一张硬弓,要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铜线只听得“格勒勒”—声,硬弓被拉成弯月,一枝利箭“嗖”地一声射进了铜钱的小方孔好!”大家齐声喝彩   从此摄图对长孙晟非常敬重,留他在突厥住了一年,并经常让他陪着自己一块儿去打猎有一次,他俩正在打猎,摄图猛抬起头,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他忙送给长孙晟两枝箭说:“能把这两只射下来吗?”“一枝箭就够了!”长孙晟边说边接过箭,策马驰去他搭上箭,拉开弓,对准两只厥打得难分难解的大雕嗖”的一声,两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了拼音】 一箭双雕 yī jiàn shuāng diāo  【释义】 雕:一种凶猛的大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近义】 一石两鸟、一举两得、事半功倍【反义】 事无成、损兵折将、 事倍功半 【示例】 因为凤珠也是十六岁的人了,胡统领早存了个得陇望蜀的心思,想慢慢施展他~的手段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出自】 《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新唐书·高骈传》:“事朱叔明为司马,有二雕并飞,骈曰:‘我且贵,当中之’一发贯二雕焉《续景德传灯录·慧海仪禅师》:“万人胆破沙场上,一箭双雕落碧空后因以比喻一举两得 为虎作伥典故: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   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帮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人教精通版(2024)新教材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Lesson 1 教学课件.pptx 沪教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课时3教参课件.pptx 人教精通版(2024)新教材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Lesson 1 教学课件.pptx 沪教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课时3教参课件.pptx 沪教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6 课时2教参课件.pptx 人美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1 宣纸的故事》精品课件1.ppt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素养课件(第二课时).pptx 人音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唱歌 打花巴掌》精品课件.ppt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精品课件(第一课时).pptx 沪教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8 课时3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小小歌唱家 小放牛》精品课件.pptx 鲁教湘教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Module 1 Unit 1 课时1 教学课件.pptx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素养课件(第一课时).pptx 沪教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复习课件.pptx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精品课件.ppt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新课标课件(第三课时).pptx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教学课件(第一课时).pptx 大象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4 大自然里的风》精品课件.pptx 人教精通版(2024)新教材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Lesson 3 教学课件.pptx 沪教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课时4教参课件.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