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同游】琉璃厂最新详解.docx
3页父母邦 快乐亲子生活【胡同游】琉璃厂最新详解【概述】 琉璃厂大街位于北京和平门外,是北京一条著名的文化街,它起源起于清代,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这里经营古玩字画的店铺很多大多数外国人来京旅游都要到这里 闻名中外的京城琉璃厂文化街,位于现在北京的和平门外,西至宣武区的南北柳巷,东至宣武区的延寿寺街,全长约800米实际上从历史上远在辽代,这里并不是城里,而是郊区,当时叫“海王村”后来,到了元朝这里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自明代建设内城时,因为修建宫殿,就扩大了官窑的规模,琉璃厂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琉璃厂便不宜于在城里烧窑,而迁至现在的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厂”的名字则保留下来,流传至今开放时间】全天【门票信息】无【景区地址及路线】地址:北京是西城区和平门外乘车线路:乘7、14、15、45、66路琉璃厂站下;或乘102、105、603、603支虎坊桥下车向南特色看点】漫步琉璃厂 当年琉璃厂是一条土路,街道两旁都是一家挨一家的低矮店铺,书店里那时没有柜台和收款台。
一两间门脸的书店里,一进门四壁都是书架,摆满了书籍,每本书都附有标签,上边写明书目和价目里间屋的临窗都有一张榆木擦漆的八仙桌,桌两旁是太师椅,壁间悬挂着对联,对联内容都离不开书——“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还有不少联上字不好认,大都忘记了 琉璃厂除去书店,就是古玩铺,那时“古玩”叫“骨董”,就是古董,后来才叫古玩 “古玩”在文人口中称“文玩”,意思是文人雅玩之物,若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说也是可以的,因为要玩这些古玩艺儿,不是一般人都玩得通的,必须具备些历史文化知识才行,其意义比“古玩”还广泛,因它包含新的,而不仅仅是古的古玩铺都是为富人有权势者预备的,一般穷读书人是不敢问津的在《藤阴杂记》中有程晋芳移民,以诗寄袁枚,诗中有“势家歇马评珍玩,冷客摊前向故书”句,就说明古玩铺历来都是权势豪绅者光顾的地方,一般人只能在旧书摊里选些物美价廉的旧书而已 民国以来的琉璃厂,书店、古玩等业早已衰落,特别是北京沦陷时期,所有书店都是奄奄一息,许多店铺纷纷倒闭,正如当年《故都竹枝词》中所云:“阅肆张罗雀掠门,海王村果静如林。
空闲海估尊哥定,待价千年画宋元”,一片萧条景象 词中的海王村,即今东琉璃厂西口路北的中国书店和古玩商店处,当年叫“海王村公园”园门前左边,有一家照相馆,挂有名画家肖像,悬于门前其中齐白石先生的像,身穿翻面狐裘,头戴黑紫羔的土耳其式冬帽,手持一把扇子 相片上有白石自撰数语:“摇扇可以消夏,着裘可以御凉,二者日日须防,任人窃笑癫狂以显示画家孤僻、耿直的情性此照也是琉璃厂一景,总有些人观之文房四宝 东西琉璃厂都售有文房四宝 在众多的文具和古玩店门前,大都根据自家经营的内容,写有对联,这也是琉璃厂文化街的一大景观除了门联,不少店铺室内也有对联,其内容多是劝善、清高、修身、处世等,如“天地无私为善自然获福;圣贤省教修身可以齐天”…… 在琉璃厂文化街上,一些其他行业的店前,也有结合自家所从事的工作写有门联,这是长期受传统文化街的影响所致,这都是古老的琉璃厂文化街特有的景观 昔日名扬京都的琉璃厂“火神庙”,现已成为“宣武区文化馆”和“北京宣武区作家协会”驻地,这里开展多种文化活动,经常有著名作家和教授在这里讲课原“火神庙”大殿内座无虚席,协会的作家们还写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这座文化馆,为现在的琉璃厂文化街增添了霞光异彩老店铺 琉璃厂有许多著名老店,如槐荫山房、古艺斋、瑞成斋、萃文阁、一得阁、李福寿笔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