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XX年08】关于皖南地区徽派建筑园林考察报告.docx
13页20XX年08】关于皖南地区徽派建筑园林考察报告 关于皖南地区徽派园林建筑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7.08.26-2017.08.27考察项目: 一、潜口民宅 潜口民宅,又名紫霞山庄,坐落于XX省XX市XX县区潜口镇紫霞峰南麓,分两个组团群落,清代建筑群以祠堂、戏台、商铺、收租院、大户人家等建筑为中心的建筑群落,布局合理,院内装饰精美,摆设豪华另一处以标有潜口民宅牌匾的山庄,在一个小山峦上展示出各类不同古民居风貌,主要是明代建筑群,以牌坊、小桥、府邸、百姓人家等建筑两个建筑群中间有个湖泊,水香园这是徽州人布置家园的特色,画龙点睛,将风水与房屋相连,背山面水,保佑环境、保佑家族,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居住建筑 2、公共建筑 荫秀桥 建于明嘉靖年,为单孔拱桥,“荫秀桥”三字,一半为阳刻,一半为阴刻,桥中央成了佛界与人间的分界线,故又叫“阴阳桥” 方氏宗祠坊 走过“荫秀桥”,便是“石牌坊”,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牌坊正面无题字,只雕着一个龇牙咧嘴的“鬼”,手里拿着一支笔,脚上踏着一只方形大斗,“鬼”与“斗”合起来为“魁”。
牌坊背面刻了月宫桂树图表明立坊者方氏期望家族子弟多出文魁星,去蟾宫折桂,光宗耀祖 善化亭 “善化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乃取旧时“善化贤良释化愚”之意亭为方形,四柱居空,飞檐翘角,造型美观,亭顶梁横木上刻有对联:“阴德无根方寸地中种出,阳春有脚九重天上行来”,意在劝人诚心行善方可积德此亭还有一对联:“走不完的前程,停一停,从容步出,急不来的心事,想一想,暂且丢开” 二、唐模 以狮子山为支撑点,以徽派水口园林和水乡景致为主要特色,村中还保存着较完好的青石板路,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溪中有一座清代建造的高阳桥过桥即见小溪南面的古银杏林至今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古村落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恬静的田园风光和古朴的人文景观相得益彰,青山绿水,粉墙黛瓦,是个具有浓郁徽派气息的古村落 唐模村的水口园林是皖南古村落水口园林的杰出代表,有着“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之美誉 【祠堂文化】 家族观念深刻,集宗教、伦理道德、法律于一身,也是一个宗族最高权利的象征祠堂作用:供奉、祭祀祖先、办理婚、丧、寿、喜等大事、商议重要事务、族长行使族权等 唐模村现存有一座许氏宗祠,被称为“徽歙祠堂的典型”,在清太平天国年间毁于战火,但从它现存的遗址、建筑面积和规格上,依然可以看出它昔日的宏大规模,唐模这座初建于明代,清嘉庆年间重修的许氏宗祠就是按民间最大规格-三进七开间修建的,占地3000多平方米。
水口文化】 “水口”,指水源所从出之洞口,在徽州村落建设中是一项重要设施,对绿化和生态环境优化有着典型的意义水是财富的象征,为了防止它外流就应该修建“水口”,将水留住,才会“户闭”则财用之不竭,水口多选于山脉转折,流水环绕的地方,此外在水口还会辅助建造些富于人文气息的建筑,以庙、亭、堤、桥、树为主,据说可以加深水口的锁匙气势 唐模水口建于村东,既有水口,又有园林,形成了古徽州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水口园林,名为:檀干园檀干溪和进村的古驿道穿园而过,河溪两岸数十株百年古树,浓荫蔽日,充分利用天然的湖山坡地,因地制宜,将山水、田野、村舍溶于一体,形成独特的皖南古村落的水口园林风格檀干园的空间组织非常成功,整座园林,连同村落,恰是清奇诗篇,起承转合,余音袅袅檀干园有起景、高潮、结景的空间,主次分明 唐模水口以桥、堰作为关锁,以亭、庙、坊作为镇物,以古树、花草作为背景,在风水理论指导下精心营造而成,反映了徽商在兴旺时期的环境意识和对物质及精神上的追求整个水口建筑构思独特,自然景观优美,并与徽派园林、江南水街共同构成了人性化的人居条件,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认和谐共存的生存理念。
檀干园独特的水口园林建筑同时把园林作为乡村规划的有机部分加以综合考虑,又运用诗人画家意境,其造园手法之高,艺术之妙,堪称会派园林之典范 1、唐模小西湖 "檀干园"又称"小西湖",以门外溪堤遍植檀树、紫荆树而得名相传,清初时当地的许氏家族有一富商,为弥补其母想去杭州西湖一游,却因年老体衰不得成行的遗憾而建造这位孝子不惜重金在村边挖塘垒山,模拟西湖的景致亭台楼阁、水榭拱桥点缀其间 2、"同胞翰林"碑坊 沙提亭的附近,为纪念康熙皇帝钦点许承宣、许承家兄弟同入翰林而建,因工丽典雅、雕刻精美而被誉为唐模的门户和象片 3、“千年古银杏树” 树高22米,胸围790厘米,树冠为33米31米,覆阴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据考证,树龄大约已有1370多年 二、棠樾牌坊群及鲍家花园棠樾牌坊群 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 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
棠樾牌坊群结构布局都采用严格的中轴对称手法,给人以稳重感,在视觉的焦点处加以强调,精心雕刻牌坊群两侧保留了永久农田,四周没有构造物,远眺牌坊群,七座牌坊仿佛从农田“拔地而起”,显得格外突出牌坊群位于棠樾村口,其周围的农田、树木、池塘、河流及人工环境(如古桥)等构成了完整的村落外部环境,反映了古代村落选址、建设所遵循的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 棠樾牌坊群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虽然时间跨度长达几百年,但每座牌坊的建筑风格确混然一体XX县区棠樾牌坊群一改以往木质结构为主的特点,几乎全部采用石料,且以质地优良的“XX县区青”石料为主这种青石牌坊坚实,高大挺拨既不用钉,又不用铆,石与石之间巧妙结合,可历千百年不倒不败 鲍家花园 鲍家花园,原为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徽商、盐法道员鲍启运的私家花园,鲍家花园总体占地面积360多亩,是典型的古徽派园林与徽派盆景相结合的中国私家园林精品,堪与苏州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无锡蠡园、梅园齐名,毁于清末太平天国战争,现经修复重建,成为中国最大的私家园林和盆景观赏地 四、呈坎(游呈坎一生无坎) 呈坎八卦村,古名龙溪,中国风水第一村,现存保存最古老神秘的八卦村,按《易经》“阴阳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藏风聚气,纳四水于村中,聚水聚财、阴阳调和、依山傍水,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
呈坎村内古老的龙溪河宛如玉带,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村落周边矗立着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共同构成了天然八卦布局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宋-朱熹“十有九迷路,留在呈坎富”民间俗语 1、呈坎村横街短巷造成的一种错觉,就是绝处逢生古老的徽州人利用这样的错觉向我们诠释了一个人生道理,那就是“车到山前必有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莫慌张,莫气馁,要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肯努力,选择正确的规避方式就一定能化险为夷,“柳暗花明又一村”呈坎村的祖先说得更加通俗易懂,虾有虾路,鳖有鳖路,螃蟹无路橫着走小巷丁字路,印有:泰山石敢當(繁体字) 2、一人巷(谦让石) 3、黄山外围36峰,黄山支脉,八卦之首葛山(坐西向东) 4、围墙材料:鸡蛋清、糯米粥、桐油(有机物),围墙十分坚固,少裂痕,易生苔藓 5、梁柱目前主要是银杏木或樟木 6、布局考虑八卦,改龙溪为呈(凸阳)坎(凹阴)(潜龙在溪无法腾飞,不易于长久) 7、门槛高即地位高,入户内凹,地位弱;二三四等姨太太,门上方挑檐高度逐渐降低; 8、房厅”,明代建筑,距今500年历史。
现存一小部分(两房),其他建筑在文革时遭破坏,原五房厅原本有大小房间110个,天井36个,门槛72道,里面装饰考究、精美,十分豪华、大气徽商曾经辉煌的见证; 9、明堂象征主人地位(需政府御批),四水归明堂,身份地位的象征;陶制下水管 10、主入户口 (1)内八字,经商,聚财(2)外八字,做官 11、徽州砖雕的前身—泥塑雕,也就是房屋外部门罩上的装饰泥塑雕制作工艺复杂,对工匠的技术水平要求极高,并且对原材料的选择也很苛刻,打捏成形后放到窑中烧制,在加热的过程中随时有可能发生断裂,所以对火候的掌握也很严格泥塑雕在当时可谓“十件难成一件”这上面大多运用了牡丹及莲花的造型牡丹象征富贵,莲花象征圣洁,比喻高雅、富足,出淤泥而不染所以说能够拥有这样华丽、精美的泥塑雕装饰门罩的人非富即贵,必然是有权有势的大户人家这从另一个侧面也体现出徽州人在艺术领域造诣十分高,徽州人聪慧、勤劳,在华夏历史长卷上留下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明代阳雕为主,特点:简单、大方、粗犷;清代以阴雕为主,细节 12、明清时期,徽商称霸商界300年,实行垄断经济,其中“茶、盐、木、典”为徽商四大行业。
指的是贩卖茶叶、食盐、木材以及开设当铺从事抵押贷款的生意当铺的柜台修得高,讲究的是“居高临下好压价,只认东西不认人”另一方面,柜台高也是为了防盗呈坎村有一句民谣,叫“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13、徽州明代三层建筑总计10栋,呈坎即有8栋,其中一栋是“扬州八怪”罗聘(最年轻者),清代画家,善画《鬼趣图》和刻印,“燕翼堂”,共有两进三层,建于明代初期,距今有600年历史;2004年获世界古代消防组织二等奖的殊荣房屋的自动灭火系统,隐藏在二楼及三楼的地板中地板的底下一层也就是我们现在抬头可以看见的是木板,木板的上面铺了一层厚厚的干细沙,干细沙的上面再铺一层小方石砖消防设计达到及时有效的灭火作用,又不会破坏房屋的整体结构,将来维修也较方便而且小方石砖面积不大,落下的过程中不易伤人 前面是中堂,墙上挂有书画,案桌上整齐排列着三件物品花瓶、摆钟、镜子案桌前面是八仙桌,左右各有一把椅子,古时候以坐为上,左边的椅子是一家之主也就是老爷坐的,右边的椅子就是太太坐的那么左边的椅子后面摆放花瓶(青花瓷)寓意男人在外为官经商要平平安安,而右边的椅子后面摆放镜子寓意女人在家要安分守已地侍奉公婆、抚养子女,做到心静(镜)如水。
中间还有摆钟,三者联系起来就是终生平静(钟声瓶镜) 14、屋主以前是大户人家,因为街巷狭窄,为了方便挑担、推车、抬轿的人转弯,特意削掉了一截然而,礼让也是有原则的,为了证明这块空间的所属权,上方无碍交通的墙角和下方的地基还是按90度建造的这有个说法,叫做“上不让天,下不让地,中间让和气”拐弯抹角),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徽州文化之中,都有许多值得好好研究和学习的东西从建筑中透露出来内敛从容、淳朴和善的民风以及有原则的礼让态度,是徽州文化的一部分 清顺冶版《XX县区志艺文志》等所载流传至今的那首五律《入黟吟》:黟邑小桃源,烟霞百里宽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市向哺时散,山经夜后寒吏闲民讼简,秋菊露清清 15、官街相较于百姓街稍宽,正二品,五开间(开间),第一进:会客厅,第二进:起居厅前面有两间卧室,是房屋的主卧,老爷、太太的房间二楼是少爷、小姐的房间,三楼则为仆人的房间一楼楼层较高,空间大,很舒适二楼次之,三楼楼层很低,空间狭小,十分压抑,冬冷夏热另外,楼梯窄又陡,行走很不方便唯独一楼和二楼十分舒适,阳光透进天井,温度刚刚好,冬暖夏凉 16、徽州居民入户两侧:1)出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