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测试.doc
8页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测试(一)专业基础知识1、汉语拼音2、字词句近义词、反义词、 改正错别字、关联词语填空、古诗句理解、褒义词、 贬义词、修辞、语法、名人名著大致内容及作者(语文书上的名篇)等3、写作题给材料作文,以想象文为主二) 教材教法1、小学语文教材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对教学内容按要求进行分析;针对教学中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说明采用的教法以及如何指导学法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3、实际应用(1)教材教学设计(2)阅读理解与教学设计(能写出设计意图)(3)案例分析(给出一段课堂实录,依据课程标准理念进行分析)二、试卷结构与题型(一) 专业基础知识填空题 选择题 写作题(二)教材教法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论述题(三)实际应用简答题 阅读理解与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片段分析评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质测试复习资料之四——三年级上册教材一、教材编排1、本册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
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 2、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3、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4、要求认识 200 个字,会写 300 个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这些字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后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这在以往的教材中是没有过的5、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 、“趣味语文”、“展示台”或 “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二、特别提示:1、关于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 ”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重的一个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两次综合性学习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延伸和拓展。
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正如课标所指出的那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其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更能在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综合性学习不是标准化的学习,它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确定具体内容,选择学习伙伴,自己制定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 2、关于“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从本册开始,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这是从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的划分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3、注意发挥导学系统的功能“导学”是本册教材的一大亮点。
教材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4、教材强调训练围绕课文提出问题的能力1)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 (2)用感悟性、点评性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的内容 (3)引导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写法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关于课后练习本册教材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改变了过去以布置、要求的语气提出思考练习内容的叙述方式,采用了以激励的口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这不仅仅是形式的改变,而是体现了编写指导思想的变化其中,有的是以“我能……”“ 我要……”的方式引领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课后练习,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有的课后练习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究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一种是提出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教学中要求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的努力3.关于语言积累一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
如,“我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了下来,你抄了哪些?”“读了第二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二是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词语表中的词语,为本课要求写的字或以前要求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不穷尽本课所有的词语这部分内容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做相应处理,要既灵活又扎实三是加强了朗读、背诵训练,而且增加了自由度课后练习大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如,“课文写得很美,我要好好读一读,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我要读出自豪的感情,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在此基础上,教师酌情推荐、检查和组织交流,既体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又体现兼顾基本要求4.关于校“小练笔 ”本册在二、 四、六、八单元分别安排了的四次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练笔的机会如,《小摄影师》课后安排了续写故事;《玩出了名堂》课后安排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安排写一处景物;《给予树》课后安排替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这些内容的安排都紧密联系学生阅读和生活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 小练笔” 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注意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法和写作方法,但不要拔高要求,不要把它当作语文园地中的“习作” 来对待。
5.关于习作教学 (1)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2)教材中不少“ 口语交际 ”和“习作”的安排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把它们割裂开来,要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可以先习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有的话题要事先引导学生开展有关的语文活动要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以动笔的机会,指导学生的习作3)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4)本册习作练习主要是写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在指导时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培养学生能够再现生活,这是很重要的表达能力不要瞎编,不要说假话三、知识点1、一乘轿子中的“乘”读音是:shèng2、熟记《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栏目的名言警句等3、注意多音字“爪”的两个读音4、《夜抒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阅读全文(1769) | 回复(8) | 引用通告(0) | 编辑 标签:其乐山人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质测试复习资料之三——二年级教材二年级上册一、教材编排1、教材结构: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
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面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构字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2、特别提示:(1)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2)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3)识字和写字教学遵循识、写分步,多认少写的原则这二、知识点:1、熟记下面的古诗:赠刘景文(苏轼)山行(杜牧)、回乡偶书(贺知章)2、能写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开头的成语,其中有“二话不说”3、常娥奔月:奔读音:bèn 二年级下册一、教材编排1、教材结构教科书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热爱自然,了解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日积月累”──引导学生在复习已经学过的字词的同时学习生字新词,感受和强化词语之间的搭配习惯,并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册教材的“日积月累”中增添了能突显中华文化的、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的成语韵语、对联、节气歌、古诗词等内容;它们使学生在复习字词的同时,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
口语交际”──话题与本组专题有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习作能力的培养,从本册教科书开始,在“口语交际”中特别增设了“写一写”栏目,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写话训练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宽带网”──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2、特别提示:编写角度由服务于教师的“教”转向既方便教师的“教”,又易于学生的“学”,教科书由“教本”转变为“学本”二、知识点1、《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 104 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 15 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 “一个节气”每年运行 360 度,共经历 24 个节气,每月 2 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 12 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