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四讲美术教学准备.doc

23页
  • 卖家[上传人]:世***
  • 文档编号:173744199
  • 上传时间:2021-03-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6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讲,美术教学准备学习要求通过本讲的学习,使我们知道,做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对教材的分析,对学生的了解,以及教案的撰写,教具,学具的准备等等,这是上好一堂课必要的前提目录一, 分析教材二, 了解学生三, 教案撰写四, 教学准备上好一堂美术课并不难,但真正上好一堂既能让学校满意,又能得到学生,家长赞许的美术课,却很难很难古人云:“功夫在诗外”教师上课的功夫却是在课外,所以,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充分备课美术教师不要把自己等同于画家,首先视自己为教师,才能正确对待教学工作,对待备课问题下面让我们进入角色,去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吧一, 分析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用于教学活动的材料要了解教材,首先必须了解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美术教学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指明了美术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学段划分、课程实施建议等,对它有个基本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把握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并有意识的根据实际情况处理教材内容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三个阶段的要求,即懂得双基内容的要求和规律性;吃透教材的基本精神;把知识和精神转化为教师的行动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和教案的编写,是一件费工、费时、费神最多的工作,它凝聚着教师的知识,闪烁着教师的智慧。

      美术教材包括文字材料和视听材料,美术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美术教材的构成要素可以分为文字和图像两大类一)文字类包括(1) 课题——如《吉祥图案》、《京剧脸谱》、《手绘线条图案的表达》2) 主课文——描述本课知识的概况或学习本课的作用和意义如《吉祥图案》:是通过老师的教学,将学生零散的剪纸文化知识引导到吉祥的艺术形象上来,并通过剪刻吉祥图案,加深他们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3) 提示:剪纸时,要注意对称关系;使用剪刀时,要提示注意安全;(4) 解释:如利用黑、红、绿、白、黄色设计出的脸谱,所体现出的不同性格的差异5) 祁使:如为你身边有意义的活动,如,为运动会、汽博会、农博会设计一个吉祥物二)图像类包括(1) 主题图:可以是美术作品也可以是摄影作品,如《长白秋色》,展示几张长白山的自然风光图片等等(2) 活动场景图:通常为照片,能够反映环境或营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生在外搜集标志的活动照片(3) 欣赏范作:应该是美术家完成的具有较高水平和美学意义的作品4) 步骤图:将某种技法分解成若干步骤,变成具有示范性的可操作的程序5) 学生作品范例:应该注意选择与同龄人状态基本一致情况下的作品。

      6) 有文字要素和图像要素,按照一定的学习要求和审美标准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不同美术教科书的版面二、 了解学生(一) 对学生的整体把握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有效的教学是建立在对学生的正确了解和认识之上的从学生实际出发,应做到目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有的放失对学生应该做如下了解:1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因此千万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独立的见解2学生是具有不同的个性,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人,因此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3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不同的禀赋和兴趣,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美术,所以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喜欢美术那是神话,但让更多的学生,喜欢美术却是现实,也是我们可以努力做到的二)学生的发展分期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教育的12年可以划分为如下阶段:(1)儿童时期(6—12岁),大致为小学阶段,也有人成为“团帮期”或“结党期”l 在身体方面发育迅速,是人体发育的黄金时期l 在智力方面,记忆力发展迅速,知识的吸收速度相当快,逐渐能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在11岁左右,开始能够系统地理解事物,12岁以后就能自由的组织一些抽象思维了l 在社会行为方面,开始从囿于家庭逐渐热衷于与同学交往,形成所谓的“团帮”,父母的影响力开始下降。

      大约从9岁开始,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减弱,能够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思维方式2)少年期(11、12-14、15岁),又称为学龄中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l 身体发育出现高峰,出现第二性特征,关注异性以及自己在异性眼中的形象l 最大的特征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l 关注自己的身体,容貌、能力、性格和家庭环境,并与周围的人加以比较,是从孩子到成人、从家庭到社会、从依赖到独立的发展阶段,情绪和情感强烈,控制力较差,容易冲动l 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愿意接触和尝试l 以抽象的思维主导形态,但具体形象仍在思维中占有重要位置3)青年初期(14、15-17/18岁)大致相当于高中阶段l 身体的发育接近成熟,各项指标与成人相近l 形成高度概括化的观察能力l 记忆力成熟,各项指标与成人相近l 形成了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l 形成了成熟的语言特征,书面语表达基本成熟,词汇量丰富l 热情、容易激动,情感的持续时间长l 自我意识基本成熟(三)学生美术能力的发展与学习态度的变化1. 学生美术能力的发展研究表明,绘画能力因儿童的天赋和客观条件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并不能否认儿童绘画发展有着基本规律,而且这是实施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依据。

      儿童绘画发展是逐渐演进的,本无截然分明的阶段,但是儿童绘画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中确实具有不同的特征,并与其年龄、心理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划分为若干阶段的目的是有助于儿童绘画发展规律的研究的近百年来,许多心理学家都涉足于这方面的研究但由于研究者的出发点和理论背景不同,对于儿童绘画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特征也就有了不同的解释,从而提出不同的分期和称谓,便于研究和讨论 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把儿童美术发展分为:涂鸦期、前图式期、图式期、写实萌发期、伪自然主义期、青春危机期、青春期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涂鸦期2至4岁(自我表现阶段),通过下列过程开始自我表现:①无控制地涂抹;②重复性运动的控制;③开始命名绘画形式;④能画出非眼前物体与事件;⑤结果是绘画成为概念和情感的记录第二阶段:前图式期4至7岁(样式化前阶段),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用符号表示人画其所知而非所见,用透明或x光画表示所知的存在4—5岁阶段,幼儿对所画的形状说出名称或赋予意义,与无意识涂鸦有了本质的区别后期,儿童能画出组合的形状,开始有意识地去表示某种物体,即先说出要画什么东西然后去画,或边画边说比如:苹果、气球、碗、太阳、人……等等,形象散乱、拼凑,相互之间亳无联系,互不遮挡,他们不太注意颜色的使用。

      5—7岁阶段,这时儿童开始画自己心中喜欢的、稍复杂的形象,已能画出物体的主要特征,多用“线”和简化的二维轮廓来造形,不注意事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常常是他们认为重要的事物,就画的特别大,如大头小身子、人大于房子等图形很简单也不准确,常常缺这少那,而且在内容或形式上都会形成一个时期概念化的定势后期如作具体要求,他们能区别男女老少或事物的差别5岁儿童开始有了最初的空间意识,出现了“地平线”,或使用多种形式来表达物体的空间和前后层次关系,使画面形成整体此时儿童喜欢选择不同颜色的笔来描绘不同事物,或在勾好的形象中涂上不同的色彩,大多使用主观颜色有时能表现简单的情节,想象丰富、形象夸张、表现大胆、充满情绪 第三阶段:图式期7至9岁(样式化阶段),形成符号程式即形体概念的形式——人物样式和空间样式他们的画仍然有概念化的倾向,重复地画着所喜爱的事物,但在形象特征上已比较完整,比例大体正确,还能画出一定的细节,能较好地区别男女、老少和人物特征在空间表达方面,会出现直接在房子中画家具、汽车中画人物的“透明画”现象画面的颜色更加鲜艳、丰富,绘画的表现力也强多了约9岁左右,有的学生开始追求客观色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此时具有典型的“童话式幻想心理”,致使此时儿童的记忆画、想象画最具特点,能体现较明显的情节或表达某一事件,有很强的陈述性,常能表现一个完整的事件或场面 第四阶段:写实萌发期9至ll岁左右(理智萌发阶段),注意到透视现象,并获得表现能力对集体和小组活动感兴趣,即所谓“帮派年龄期”这时儿童开始对写实的作品感兴趣,对儿童画表现出不满童,羡摹成人的作品,作品开始从原本的童真转向现实主义,但仍包含相当的陈述性因素在造形方面,开始脱离符号画面出现写实性的线条,追求具体细节的描绘,画面构图饱满和谐空间表达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开始意识到透明画的空间表达方式与现实不符面逐渐弃之不用,产生了深度知觉,开始采用三维轮廓线、相互遮挡的方法或者使用“地平面”处理物体厚度或前后空间关系,有近大远小的童识,但仍常有反透视、错误透视的表现法,仍属于主观象征性的空间表达色彩表达能力迅连发展,更熟练也更自觉,总把画面涂得很充分,和谐美丽,具有装饰性,开始使用调色或蜡笔的重叠追求色彩的丰富、变化和客观性 第五阶段:伪自然主义期约12至14岁(推理阶段)也称“理性期”或“写实期”,喜欢戏剧性和想像活动,试图准确表达透视用色彩表现情绪,自我评价能力显著增强。

      此时学生的审美意识逐渐形成,尤其女学生会很好地体会到一幅画中的情绪、气氛和形式因素,对写实性作品更感兴趣一部分天才学生无论在造形、构图、色彩、表现力等方面都日趋成熟,对美术的兴趣日益增强,主动进行课外练习和创作第六阶段:青春危机期约13至16岁,也称“高原期”此时学生的创造表现停滞,多数丧失美术学习的兴趣少数人能摆脱危机期这一困境这是一个转折时期,他们绘画的题材从陈述事物转变为刻画具体的对象,表现手法从二维形象转向追求三维的视觉真实,主观上希望描绘得更逼真而客观技能跟不上的矛盾日益突出,进步困难画面拘谨,构图小器,造形呆板且越画越小,画面用尺或用橡皮修改的痕迹随处可见,画面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和生气,从而产生焦虑情绪并渐渐失去了绘画的信心处于两极之间的学生则或对某些绘画(如风景写生、山水画临摹等)较感兴趣,或对某些美术活动(如美术欣赏、设计、工艺等)仍抱有兴趣,即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出现分化罗恩菲尔德认为,儿童到12岁之后会分化为视觉型和触觉型所谓视觉型是观察者,能以比较理性、客观的态度去观察和再现物象,作品比较写实而触觉型则比较主观,多注重于表现由事物所引发的自我情感,对于画面形象的主次、大小、比例、色彩等关系全取决于个人的兴趣。

      心理学也认为这一阶段是少年兴趣的分化期,也是美术教育的危机阶段对于绘画能力不足的学生来说,“这一阶段标志着他们美术发展的结束当要求成人画画时,我们常发现他们的画是非常典型的十二岁儿童画” 第七阶段:青春期约16至18岁此时绘画强调完整性,即不愿画儿童画,亦未达到成人画的完整此时学生已进入青年初期高中生在身心发展各个方面都已进入成熟时期,他们的思惟正向理论型、辩证逻辑型发展,言语发展相当完美,充满理想和憧憬,主体意识正在确立、个性品质等方面都达到相当的水平,兴趣广泛,对艺术特别爱好有志于从事美术的学生可以进入专业化美术学习学校可以为高中生提供服装设计、各种小制作、雕塑、装饰画、计算机设计等选修课,让他们参与设计、创作和交流;高中生也乐于参观美术作品展,听美术欣赏、美术评论等讲座,他们已经可以从形式、内容到作品深层意蕴等层次上去体验、欣赏、理解不同流派、不同种类和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形成真正的审美体验和艺术鉴赏,实现深刻的言语交流罗恩菲尔德指出:“高中生不再困于具体操作;喜欢有机会从事抽象思惟他的协调和精力这类巨大的进步能在其艺术作品中看见但有时这些技巧被错误地引导,学生可能模仿和临摹他们认为伟大的艺术品,他的鉴别能力可能达到顶峰 ,尽管各人差异很大,但可能这是研究审美问题的最好年龄。

      罗恩菲德的分期理论实际上是建立在一个理论假设基础上的,即儿童必须生活在一种以西方焦点透视体系为参照的范围内,我们不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