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九上课外古诗后四首教案(共3页).doc
4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外古诗四首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本首诗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层层诵读方法的指导,初步感受诗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难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教学方法:诵读、讨论、迁移练习第一课时学习要点:学习《咸阳城东楼》《无题》一、学生展示:1、《咸阳城东楼》简介:《咸阳城东楼》是唐代诗人的作品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2、无题诗古人的代表非李商隐莫属,李商隐的无题诗在《》中共收入了十六首,另外,还有许多诗以篇首或句中二字标题,如《锦瑟》、《为有》、《碧城》等二、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个读,赛读2、交流阅读感受。
三、课堂提升:学习《咸阳城东楼》1、小组合作,对照注释翻译全诗明确: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夕阳西下时分登上城楼,当时浓云从蟠溪上空涌来,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两朝故都,已成草树疯长的田野;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虫鸣,不识兴亡2、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含义和作用明确:愁,思乡,怀古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3、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明确: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或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或:今昔对比)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或“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4、概括作者“愁”的原因明确:官宦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5、背诵全诗学习《无题》 1、小组合作,对照注释翻译全诗明确: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2、诗句四联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呢?请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归纳明确:本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一首爱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全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受3、概括归纳本诗主旨?明确:本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了两个爱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又彼此思念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至死不渝的爱情的赞颂四、背诵并布置作业第二课时学习《行香子》《丑奴儿》一、学生展示:1、(1049~1100),字、太虚,号,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
北宋词人他的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影响,是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并称“”2、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二、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个读,赛读2、交流阅读感受三、课堂提升:学习《行香子》1、小组合作,对照注释翻译全诗明确: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2、简单语言归纳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首联: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
上阕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阕则描写流水青旗的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上下两阕的风景合起来,便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农村画卷3、赏析诗歌的写作视角明确:上片先从整个村庄起笔,一笔勾勒其轮廓,平凡而优美绕”字与“满”字显见春意之浓,是春到农村的标志景象,也为下面抒写烂漫春光做了铺垫东风”言明时令,“豪兴”点名心情,“徜徉”则写其怡然自得的神态,也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小园”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而又充满生机,达到了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下片“远远围墙”四句,作者的视野由近放远周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入遐想正莺儿啼”三句,仍是特写春之一隅,地点却已经转到田野之中与上阕对应部分描写静静绽放的开花植物不同,这里集中笔力写的是动感极强、极为活跃的虫鸟等动物;“啼”、“舞”、“忙”三字概括准确,写春的生命活力,更加淋漓尽致比起小园来,是别一种春光4、背诵诗歌学习《丑奴儿》1、小组合作,对照注释翻译全诗明确: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2、此词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此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3、结合写作背景和诗人经历,说说你对下片的理解明确: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4、归纳全诗主旨及其写作手法明确: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渲染一个“愁”字,并以此为线索层层铺展,感情真挚委婉,言浅而意深,将词人大半生的经历感受高度概括出来,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四、背诵两首词并布置作业专心---专注---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