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方县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doc
7页大方县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大方县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茶叶产业是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也是全面打 造最美“多彩贵州”的五大名片之一,大方县是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的 42个重点县之一近几年来,大方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全省大力 发展贵州茶产业,打造“最美茶乡”的契机,以大方县历史名茶“海 马宫”贡茶和“九洞天仙茗”名优绿茶为突破口,建设高山生态有机 茶示范县,全面推进大方茶产业发展,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13年,大方县茶园面积9・41万亩,投产茶园而积1. 2万亩,幼龄茶园& 21万亩茶叶产量80吨,产值800万元 其中,名优茶叶产量15吨,产值240万元茶树良种繁育基地3个, 基地面积1000亩,可繁育良种茶苗20000万株 目前,大方县茶叶产品主耍以绿茶为主,生产的茶品牌有“九洞天仙茗”牌毛尖、 “九洞天仙茗”翠片、“海马宫牌”毛尖、“海马宫”牌翠片、“海 马宫”牌竹叶青、大方县香螺、“彝家女”牌绿茶、大定绿府茗绿茶 系列名优茶,外形美观、冋味悠长、栗香浓郁、耐冲泡,深受消费者 的青睐在茶树品种上,除少部分茶区种植的茶树品种是地方群体品 种,绝大部分茶区种植的都是福鼎大白茶、大白毫等优良品种。
大方县现有茶叶企业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 1家,4家企业取得了 QS认证,两家企业获得了有机茶产地、产品认 证,全县共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4个 二、产业发展的优势1.自然资源优势 大方地处黔中高原向黔中山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享有“天然空调”之美誉地势较高处周年云雾缭绕,空气相对 湿度80%以上,年平均气温11・8°C,年日照时数1335.5小时,是全 国少有的寡日照地区天然的气候资源优势条件造就了茶树生长缓慢、 新梢持嫩性强、茶叶有机成分相对含量较高,具有香高味醇、清心怡 神、经久耐泡的独特品质由于县内工矿企业少,环境污染少,空气 清新,水质条件好,生态环境优良 2•区位优势 大方县“于滇为咽喉,于蜀为门户”,县境内321国道、326国道纵横交错,毕节飞雄机场、杭瑞高速公路(遵义一毕节段)已开通运行,贵毕公路、 大方至纳溪高等级公路是西南出海和北上长江的辅助性大通道;建设 中的黔大高速公路、厦蓉高速公路,规划即将建设的成贵快速铁路、 隆百铁路、昭吉铁路和毕水兴铁路在县境内交汇,将使大方成为川滇 黔交界的结合部,彰显“大进大出、畅通无阻”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 代物流中心。
3.品牌优势 大方县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造就了独具一格的茶叶品质和风格,是历史上乞产朝廷贡茶 的地方近儿年来,大方生产的“九洞天牌”毛尖、“九洞天牌”翠 片、“海马宫牌”毛尖、“海马宫牌”翠片、“海马宫牌”竹叶青、 大方香螺、“彝家女”牌绿茶、大定绿府茗绿茶系列名优茶,外形美 观、回味悠久、粟香浓郁、耐冲泡其得高山原始生态之灵气,品之 神韵十足,为大方绿茶之精品九洞天牌”毛尖、“九洞天牌”翠 片在2009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分别获金奖、银奖,在2009 年第八届和2011年笫九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双获一等奖; “海马宫牌”毛尖、“海马宫牌”翠片、“海马宫牌”竹叶青、“彝家 女”牌绿茶系列名优茶在国内、国际茶叶博览会和其他展销会、农展 会上得到了专家和业内人士的好评2013年,大方县猫场镇乂被贵 州省第二届“最美茶乡”组委会评选为贵州“最美茶乡” - 4.茶文化底蕴厚重优势 大方县产茶历史悠久,明代贵州著名彝族政治家、女土司奢香夫人以海马宫茶上贡,明太祖朱元璋品之,甚喜, 厚赏之夫人建就黔中驿道,海马宫茶绪为贡品,载入《中国茶经》 该茶具有茸毛显露、叶底匀整、汤色翠竹、栗香溢人、回味甘甜、耐 冲泡等特点。
逐步形成的奢香茶文化体现的核心和实质是民族团结文 化、民族进步文化,且随着电视剧《奢香夫人》的热播而进入社会各 界的视野,这为进一步宣传和推介大方县茶叶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技术优势 一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为毕节市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长期为毕节市各县市区培养茶叶技术专业骨干人才二 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是大方县的院地合作项目单位, 经常为大方县培训茶叶技术人才,为大方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 术支撑三是大方县茶叶技术干部在省、市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狠抓《名优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运用与推广》、《无公害及有机茶生产技术普及推广》、《良种茶树短穗抒插育苗技术运用》等茶叶课题的组织实施, 在荣获两个贵州省农业丰收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的同时,也积累了许 多茶叶生产实践经验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茶园规模小,基础较差,建园标准不高,多为山地种植,水土流失严重,未按 照生态茶园高标准建园,有机肥施入不足,缺乏灌溉设施二是技术 力量缺乏,社会化服务环节薄弱缺少提供茶叶产前、产中、产后的 系列化服务的中介组织,茶叶产销信息闭塞三是组织化程度低,缺 少龙头企业带动茶农产品分散销售,存在恶性竞争。
茶叶销售价格 低,销路不畅产品未统一品牌,市场竞争力弱四是茶叶品牌多, 产量少,市场占有率低五是茶叶加工设备及技术落后,难以满足全 县茶叶生产加工的需要相当部分茶叶仍沿用手工加工,全程技术无 规程,生产加工无标准茶叶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品质较差六是资 金投入力度不够,没有以短养长、管护费用,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 四、市场分析 1 •国际茶叶市场分析 世界产茶国家(地区)多在亚洲,其产量在近40多年(1970〜2013年)长期保持80%〜90%, 其次为非洲,同期保持10%〜15%长期以来(自笫二次世界大战后 至今)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尼西亚保持世界五大产 茶国地位,从2008年起,土耳其、越南超过了印度尼西亚 2012年,世界茶叶产量462.5万吨,出口 177万吨,进口 162万吨2013 年,除印度尼西亚与坦桑尼亚产量比2012年略低外,其余茶叶主产 国的产量均有所上升,总体增产比例在10%左右,2013年世界茶叶总 产量预计大于500万吨进出口总量分别逼近200万吨 纵观近儿年世界茶叶市场的主要特点:一是茶叶市场消费保持稳中有升,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没有大起大落现象。
世界人均年消费茶叶达500克,英国人均年消费 2460克,H本1005克,爱尔兰3170克,中国330克,香港特别行 政区1370克可看出发展茶产业具有广阔前景二是史趋向消费名 特优新茶叶从“物质”转向“感觉”的消费变化已逐渐显现茶叶 消费依据不同地区的饮用习惯而不同,但主要趋向消费名特优新茶 目前消费市场中,低档茶滞销,大宗粗茶积压,而价格昂贵的名优茶、 名牌茶走俏,高档茶畅销不衰名优茶的价格起码要高于一般茶叶50%以上三是更加注重茶叶的安全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 以及进I I国各种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标准的不断提高,“绿色壁垒”高 筑,茶叶生产今后必须更加重视无公害生产,建立优良的茶叶生产生 态环境和严格的无污染加工流程,超标茶叶今后在市场将无立足之地 四是更加注重产品的包装茶文化将进-•步得到发扬光大,优质的茶 叶包装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2.国内茶叶市场分析2013年,我国茶园面积258万公顷,采摘面积194.5万公顷,总产 量189万吨,比上年增长7. 57%;其中红毛茶19. 8万吨、绿毛茶124. 9 万吨、乌龙茶22.9万吨、紧压茶原料19. 7万吨、其他茶1・7万吨。
茶业产值1106.2亿元,同比增长17. 7%,其中名优茶84. 9万吨,产 值791亿元,同比增长12. 5%;出口金额12.47亿美元,同比增长 19. 67%o 2013年,随着茶叶消费朝着品牌化、安全化、多元化方向 发展,国内茶叶市场的多元化趋势明显 2013年国内茶叶市场的主要特点:一是茶叶品牌经营发展迅速,在市场的引导下,消费者 的茶叶品牌意识逐步增强;二是红茶市场不再火爆,市场趋于理性化, 价格较稳定;三是随着消费者对喝茶安全的重视,无公害茶、有机茶 市场前景越來越广阔 目前,我国的茶叶市场已进入了优胜劣汰的竟争时代,开始由创名优茶发展到创名牌茶如今的消费者不仅 看重茶叶的质量,也注重茶叶的品牌、包装、对名牌茶的质量、历史、 美感也越来越挑剔从各茶类来看,绿茶依然会保持增长的势头,随 着品牌建设的加强,名优茶的开发与生产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这在 一定程度上会抑制茶叶总产的快速上升;普洱茶已回归理性价格,产 量有了一定幅度下降;红茶产量减少,花茶产量会有所回升,乌龙茶 产量持续增加,紧压茶基本稳定 在生产上应注意以下儿个方面:一是岀丨I茶叶的种植基地必须经检验检疫机构备案,国家质检总 局规定自2008年1月1 FI起,所有出口茶叶的原料必须直接来自于 检验检疫机构备案的种植基地,非备案基地的茶叶原料一律不得用于 出口。
二是加大生态茶园的建设力度,降低农药残留,提高茶叶品质 2007国际茶业大会暨博览会上发表的《全球茶产业宣言》中指出, 全球茶产业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质量保证、茶与健康、环境保护与茶 业可持续发展等四大问题三是培育知名茶叶品牌,提高我国茶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大方县茶叶产品开发方案与市场定位(1)产品开发方案大方县茶叶开发将以名优绿茶为主,适当开发 其他茶类;以开发绿色食品,有机茶为主,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 在开发中,围绕“九洞天”、“海马宫”品牌,重点是提高毛尖、翠片、 竹叶青、大定府绿茗系列名优茶的品质,开发相应配套茶叶产品,形 成品牌系列茶叶,通过品牌茶占领市场 (2)产品的市场定位大方县茶叶的开发应注重品牌茶叶的开发,在档次上以高中档茶叶开 发为主;一是满足大方县旅游开发的需要;二是满足礼品市场;三是 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市场定位,立足本地,以国内市场为主,短期以 贵州、广东市场为主,长期以开拓北方市场为主,同吋努力开拓有机 茶国际市场 五、大方县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的发展趋势 1.规模化、园区化 随着现代化农业进程的加快,一家一户的小面积,小作坊形式的茶叶加工产业将逐步淘汰,而规模化、园区化的农 场型生态有机茶叶产业园区的建设才是大方县乃至中国茶叶产业将 来发展的垂中之垂。
园区建设后的集中连片种植不仅使茶园便于管理、 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科学规划种植、降低生产投入、提高机械化和 科学化管理水平,有了科学的规划布局和相应的管理技术支持,更能 够提高单位而积的使用效率,增加产量、提高茶叶品质、减少农药使 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在如今资源环境问题FI益严重的情况下,茶叶 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园区化不仅是使农民增收、企业创收、政府丰收 的利民需要,更是解决土地资源不足,利用率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低、单位面积产值能力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的迫切需求 2•订单化、信息化 大方县如今的订单农业雏形已基本形成,以贵州海马宫茶业有限公司和贵州省大方县九洞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茶叶 分公司为代表的大型加工企业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茶叶生产基地,制 定茶叶的最低保障价格这样的订单化农业不仅能保障农户的种植利 益,将茶叶种植者的风险降到最低,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更能够根 据实际需求量在生产之前进行规划布局,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不必要 投入,减少甚至消除产能过剩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在全球市 场化的今天,市场信息获取能力更是衡量一个产业发展是否失衡的重 要标志之一完善的信息及网络系统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实吋监控市场信息,掌握行业脉搏。
在必要时更能够成为国家工具进行宏 观市场调控 3•科技化、知识化 随着产业的发展,生产的集中,规模的增大,过去粗放式的种植管理终将会被更加系统科学的 种植管理技术取代少量但知识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将替代大量粗放 式管理人员;如今简陋的,科技水平含量较低的农用生产加工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