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匮要略》历节病浅析.docx
5页《金匮要略》历节病浅析 (一) 《金匮要略》历节病属 中医痹证范畴 ,临床症状突出表现为关节疼痛、 变形 ,历节病有很强的关联性 , 对临床诊治有意义1 明确病因《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四至第十节 ,对历节病进行了专门 论述 描述了典型而严重的历节证侯 : “诸肢节疼痛 ,身体魁羸 ,脚肿如脱 ,头眩短气, 温温欲吐 历节的临床特点是:痛在关节,而且递历全身多个关节,此即“历 节 ”之含义据临床观察 ,患者全身多个关节先后或同时 发病 ,但不同关节病 变有轻有重 ;关节疼痛程度颇重 ,甚则疼痛如掣 ,不可 屈伸,即拘挛、僵硬、活动 受限据临床观察,患者白天彻痛难忍 ,不思饮 食;入夜疼痛更甚,不得安眠;疼痛既 伴热感,又畏惧风冷和水湿 ;关节不仅 疼痛,而且肿胀历节的病因病机特点本篇 认为肝肾不足 ,筋骨失健 ,是导 致历节的内因 ;汗出入水 ,寒湿外袭 ,则是导致历 节的外因 ; “如水伤心 ”则 言简意赅地指出 :水寒遏郁心阳 ,痹阻血脉,气血 凝涩,不得流通关节、温 养筋骨的历节疼痛机理 其余章节通过味过酸咸 ,伤筋 枯髓 ,再次强调历 节痹在筋骨 ,肝肾精血受损为其本 ,血不足气亦虚 ,营不足卫 亦滞 ,三焦气 化失司,湿注关节为其标。
综上分析,仲景将原文对历节病病因病 机的 论述归纳如下 :肝肾亏虚,寒湿内侵;气血两虚,风邪入中 ;阳气偏盛,风湿 侵 袭;胃蕴湿热 ,外受风湿 ;偏嗜酸咸 ,肝肾俱伤2 明确病机2.1 肝肾亏损 ,筋骨失养 ,是机体感受外邪 ,发为历节的决定性因素即仲 景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第 4条原文指出: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寸口脉沉而弱,沉为病在里,主肾气不足,骨为肾所主 ,人身之气系于肾 ,肾气不足故脉沉 ,故曰“沉即主骨”、“沉即为肾”弱;为肝血不足 ,筋为肝所主 ,人身之血液藏于肝 ,肝血不足故脉弱,故曰“弱即主筋”、“弱即为肝”所阐述肝肾先虚是发生历节病的主要原因2.2 风寒湿热既可外侵 ,亦可内生 ,本病多以风为导 ,湿为体,湿邪重浊粘腻,滞 着关节 ,故病势缠绵难愈以风湿为中轴 ,历节病属寒者多 ,属热者少,但寒湿可 郁而化热 ,形成寒热错杂之候也是区别于一般风湿、寒湿、湿痹、血痹等的 病机关键2.3 胃蕴湿热原文第 5条指出“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 胃蕴 湿热的主要原因是饮酒过度 ,或嗜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 ,郁久化生湿热2.4 气血两虚气血为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气血亏虚 ,则抗邪、 防御、 适应能力必然低下 ,邪气乘虚侵及而发历节病 ,原文第 6 条: “少阴脉浮而弱 ,弱则血不足 ,浮则为风 ,风血相搏 ,即疼痛如掣 ”3 常用疗法3.1 急则治标历节病发作期 ,以标实为急 ,关节疼痛甚者难忍 ,所以仲景为历节 设制二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和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用附子温阳逐湿 ,搜风散 寒为君 ,臣以白术燥湿、利水,益脾气麻黄散寒、宣肺调水道;桂枝祛风、通阳, 行血脉,佐以芍药、甘草酸甘化阴 ,养营血;知母苦寒而润 ,和阴泄热此组药 , 不仅针对寒湿所化之热而设 ,且兼制温燥药 , 使其 “疏风勿燥血 ,温散勿助火 ,化湿不劫阴 ”寒湿历节设乌头汤 ,川乌配 麻黄,开痹镇痛, 臣以黄氏固卫益 气 ; 芍药、炙甘草柔筋止痛 ,白蜜甘缓解 乌头毒治疗历节病的桂枝芍药知母汤 和乌头汤 ,重点针对标实施治3.2 缓则治本补益正气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为首要任务, 对病情静止期或 隐匿 期大有意义肾气丸为 “补阴之虚 ,可以生气 ;助阳之弱 ,可以化火 ,乃 补下治 下之良剂也 ”,可作为治本的代表方剂因此可用于历节病肝肾 亏损,筋骨失养 的病情缓解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