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腔板胡教程.docx
7页秦腔板胡的构造秦腔板胡通常是由: (1)秦腔板胡壳子 (2)秦腔板胡杆 子;(3) 弦轴,(4)腰码;(5)小码子,(6)琴弦;(7)弓子; (8)底托几部分组成分别讲述会使演奏者更细致地认识它 们1) 秦腔板胡壳子:它是用硬质的椰子外壳制作钜成 的,凿上下两孔使板胡杆子穿过,然后在大口面粘盖上桐木 板,椰子壳直径与盖板面积吻合,即成秦腔板胡壳子,壳子 大口面积一般直径为 12 厘米左右,小口面直径为 8 厘米左 右,桐木板子的选用可根据生长年限纹理或木质松硬而定 因为壳子大小和盖板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音色音量的优劣,壳 子大发音就低沉,反之就高亮秦腔板胡有自己的音域,重 视秦腔板胡壳子的选择,不是没有道理的2) 秦腔板胡杆子:它选料常用乌木、檀木、老红木 等,实践证明以紫檀木为最佳这些木料相比较坚硬,不易 弯曲和变形,更不会轻易折断,板胡杆子总体长度约为?5厘 米左右亦可根据需要或长或短板胡杆子顶端一般呈四 方形,中腰码上下为圆柱形,且愈下愈细,区别甚微,下端 呈四方形亦可3) 弦轴:弦轴有上下两个,嵌在上端为“内弦轴”, 下端为“外弦轴”木质同杆子选料一样,或用其它木料也 行,如黄杨木、黄檀木皆可。
现在使用的弦轴以金属螺旋体 较多,木质弦轴直接拴弦的已不常见,因为前者使用比后者 方便、省力、轻便自如,弦不容易滑跑4) 腰码:也称千金、用木质、骨质,也有用有机玻 璃制作成的形式上可分为固定腰码和活动腰码两种,初学 者可固定腰码,这样便于掌握把位和演奏时的音准活动腰 码可上下移动,使用便当,椐需要而定位置5) 小码手:口面板码子,o小码子对板胡音量大小、 音色纯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调试而定 ,一般放在板胡 盖板上端距沿边 3厘米左右.也可在选定把位、中腰码位置 的前提下按自己手的大小,测量手指的两指半为宜,它的大 小高低因人而异 6 )琴弦:有金属弦和丝弦之分金属弦的优越性是 丝弦无以对比的,金属弦发音明亮、纯净,特别是换把后音 质纯正、杂音小、泛音更是嘹亮、清晰,而不容易跑弦加 之秦腔板胡是秦腔乐队中的领奏乐器,这样依据本身的特 点,丝弦就逐渐被金属弦所替代秦腔板胡可选用 28、29、 30 号钢弦中的一种作外弦,而 29 号扬琴钢弦尤被演奏者青 睐内弦可用大提琴A弦,琵琶3弦 7 )弓子:弓杆竹质,以实心竹最为上乘,其总长度 约为 85 厘米左右弓杆力争要富有弹性,弓杆粗细略同小 指,中间直两头弯曲,弓子两端凿有小孔为系结弓毛之用, 弓毛为白色马尾或黑色马尾,也有白尼纶丝制作的。
弓毛数 量多少适度,梆系在弓杆两端,经过改革后也有通过螺旋控 制弓毛松紧程度的 8 )秦腔板胡早先是没有底托的,后来加上底托为避 免演奏者板胡壳子直接贴衣服影响共鸣底托的作用对演奏 者来还可以稳定重量平衡和情绪需要时充满激情伴奏是利 大于弊的难怪已被很多演奏者采用,而叠腿式演奏就大可 不必运用底托了,充其量是板胡的附属部件,而我们又不得 不承让它对演奏带来的辅助作用底托为金属制品或坚硬较 重的木质均可谈谈扩音板效应也未尝不可,秦腔板胡加上 扩音板后,确实在音色、音量上都有所美化这种变化恰恰 是演奏者、演唱者及观众能欣然接受的,因而被广泛采纳使 用与不用扩音板的秦腔板胡相比较,主要特色是赋予乐器 本身音量大增,音色更加甜美秦腔板胡的定弦秦腔板胡内外弦是纯五度音程关系定弦秦腔的两类声 腔(花音与苦音).都是以“5”作为调式的主音,即微调式 通常演奏时换把后演奏到第二把位的“ 5”秦腔常用定调 不外乎F调、C调、E调,#f凋居多重要的是秦腔板胡采用 的首调演奏法.而不能用固定音高定弦法”.这是因为保持 传统秦腔板胡演奏风格以及其他地方特色所决定的 秦腔音乐中的特征音与板胡演奏时的概念及处理 区别戏剧种类的最大特征是语言与音乐。
秦腔音乐中 “4”音和“7"音在苦音唱腔中,“6”音和“3”音在花音唱 腔中恰好是最具有特征性的音,它们的强调使用,使之成为 主音以外的骨干音,说它是反映秦腔剧种风格的代表音符并 不过份秦腔音乐中“4”是微升“4”,“7'是微降“7” 这可以算是先辈秦腔音乐缔造者给我们留下值得自豪的音 符,是一种特定的音符的概念我们对“4”7”的概念只有 在演奏中试效果而定,通过实际操作,在演奏秦腔乐曲、伴 奏秦腔唱腔过程中才能把握得体,随心应手若演奏者拉奏 出的乐曲,按俗话说味道不浓,韵味不深,不妨试听一下演 奏者自己对这些特别音符的处理是否妥当秦腔板胡的保护这些举动的结果是为演奏者决定演奏效果提供基本保 证,再之延长乐器寿命,培养了良好的爱护乐器习惯,工欲 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面提及一些小常识,或说对演奏者 会有帮助作用1)板胡壳子是乐器的重要部位,切勿使其受潮,防 止因碰撞以致破裂用乐器盒或帆布袋子装上板胡,就可以 避免这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2)若演奏时定弦较高,在不用时,请松掉,使板胡 杆子及琴弦得到休息,并减上小码子对盖板的压力板胡盖 板的致命伤往往是小码子吃力过大造成的3)演奏者在给弓毛擦松香时,出现弓毛扯断,这是 由于用力不当。
松香擦时不要太多,,有的演奏者喜欢烧松 香,烧的太多也会使弓毛拉断,是得不尝失的4)经常擦擦乐器是举手之劳,制作精美、外观漂亮 以及演奏者精神振奋同样是演奏前的准备查看琴弦上有无 污垢或生锈,及时清理对音色的柔美无害5)弓子上马尾的添换、清洗,可根据自己的需要 若松香擦不上弓毛或擦上去二会儿就脱落,而且右手运弓很 吃力,此时就应该考虑换弓毛了演奏秦腔板胡的姿势对一个秦腔板胡演奏者来说,操琴风度的优雅,拉琴姿 态的大气是有必要讲究的.秦腔板胡的演奏姿势一般分为 “平腿式”和“架腿式”两种,这两种姿势的区别在于下肢 的位置 "平腿式”身体坐下,两腿自然分开,左脚稍向前 右脚靠后,板胡放在左大腿弯曲处稍外或大腿面靠里三 分之一处)这种姿势优点在于全身重心下移,腰腿部负担较 小,演奏时活动范围大在演奏热情、激动和速度快的乐曲 唱腔时,能使演奏者得到情感和技巧的最大发挥,因之采用 这种姿势的演奏者尤其多见,“架腿式”;左腿架在右腿上或 右腿架在左腿上,板胡放置于两 腿与小腹交叉之间,这种 演奏姿势是先辈秦腔板胡演奏琴师所推崇的,它的演奏效果 也是有其长处的重心稳定集中,和平腿式比较各有特色 当然,好书家是不择笔的。
我想,秦腔板胡演奏姿势的选择 同样也是由演奏者自己决定但不管采用任何姿势演奏,提 醒注意下列几点是合乎逻辑的1)演奏时做到表情仪态自然大方,不必要紧张和做 作2)注意不要斜肩,或左肩高于右肩这是我们演奏 者不太经意的,但确实应该防止这类现象发生3)演奏时摇头晃脑,咬牙切齿,或各种与演奏无益 的动作和行为是我们之大忌要克服以上所言,就要严格要求自己,煅炼演奏者养成 一种良好的作风演奏时力求做到上身端正,精神振作,眼 视前方,绝不能没精打彩或坐成驼背状态演奏时要随演员 的情绪而动,配合剧情之需要,按照情感的要求,时常注意 自己的演奏姿势演奏姿态大气风度优雅的良好作法,我们 又何乐而不为呢秦腔板胡的持琴持弓法(一) 秦腔板胡的持琴法:持琴法也就可以理解为板 胡的拿法正确方法是用左手虎口夹住板胡杆子,(不宜夹 的大紧,更不要用大拇指去夹杆子,这样影响换把速度,以 致造成笨拙和紧张,方法是不当的)大拇指自然伸出,(用 大拇指扣住千金是不可取的)其它四指松驰地向手心弯曲, 大臂轻松下垂,切勿有意抬高,手腕与手臂成小半园形, 微朝下垂虎口的主要作用在于保持板胡平衡及承担来自按 弦演奏时所产生的压力而虎口的反压力则抵消了来自按弦 时产生的这种压力。
按弦的技法如下,左手的食指、中指 无名指、小指都是用指尖肌肉丰满处按弦的,手指按弦时不 要用力失度力度可按要求演奏,,腕关节放松,它的力量 源泉从表面上看是手指运动,而支持手指运动力量大部分应 归功于小臂和大臂的传带作用手指按弦决不是同样的力 度,因为按弦时还有轻按、重按,搂按等各种指法变化(二)秦腔板胡的持功法:如何持弓和将来演奏时运用 弓法是有机联系的板胡弓法是决定音色和音量的主要因 素,只有掌握了妥切的持弓方法,才会有与此成正比的运弓 技巧 秦腔板胡和其它的民族拉弦乐器的持弓法(如二胡、 高胡、中胡等)有着相似的地方 无论任何一种持弓法,持 弓时右臂各部分必须松驰,避免和克 眼整个膀子僵硬或紧 张持弓法一:食指放于弓杆外侧,中指、无名指位于弓杆 弓毛之间;拉奏外弦时推顶弓杆.拉奏内弦时用中指、无名 指搂勾弓毛持弓法二:食指、中指放于弓杆外侧上,而无名指置位 于弓杆和弓毛之间 这几种持弓法的主要区别在中指的位 置变化,各有优点其手指触弓的位置是:大拇指中部关节 和食指根部控制弓根,中指、无名指制动弓毛“如采用持弓 法二既就成为无名指控制弓毛)小指自然弧度弯曲于无名指 后方可三)运弓方法及弓子分段法:运弓是右肩关节、大.臂 肘、小臂、手腕、手指动作的有机配合。
腕关节活动量最大 肘关节为次不善运用腕关节势必导致拉奏出的声音呆滞, 快弓力度不够,为此,应注意下列几点:(1)运弓时作到平直流畅,不能忽上忽下,也不必将手 腕和肘臂抬得过高,尽量使弓毛靠近板胡杆子演奏2)运弓到弓尖端时,角度也随之变大,大臂不能紧贴 肋侧整个右臂活动程度可按照演奏时弓法部位及乐曲唱段 强弱不同的要求而变化四)秦腔板胡弓子分段法:一般分为全弓、前半弓、后 半弓、弓尖、弓根、前、中、后弓等,能灵活与善用弓子的 各个部位,并非易事随心所欲、运用自如还得靠正确方法 和演奏者的苦练来掌握技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