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执业考试笔记(实践技能).docx
221页中医执业考试笔记(实践技能)2025中医执业实践技能第一站 1第一站 辨病秒杀词速记 1第一站 病证法方 4第一站 病证法方并歌诀【表格版】 17第一站 答题说明 31第一站 遣方用药技巧思路探究 37第一站 疾病解析详细版 422025中医执业实践技能第二站 115第二站 试题示例及答题说明 115一、第二站第一题 115二、第二站第二题 115三、第二站第三题 117第二站第一题 舌诊、脉诊的中医操作10分 118一、舌诊 118二、脉诊 119第二站第二题 针灸推拿技术操作15分(10分?) 120一、针灸常用腧穴 120二、毫针法 143三、艾灸法 146四、拔罐技术 149五、其他针法 150六、针灸异常情况处理 151七、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可能会安排在第二站第二题) 153八、推拿技术 156第二站第三题 问诊答辩10分 162一、问诊方法 162二、问诊思路探析 162三、注意事项 1642025中医执业实践技能第三站 165第三站 试题示例及答题说明 165一、第三站第一题 165二、第三站第二题 166三、第三站第三题 167-1-第三站第一题 体格检查(根据考点筛选)10分 169第三站第二题 基本操作10分 182第三站第三题 西医临床答辩(含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分析)5分 197一、西医常见病 197二、心电图判读 201三、影像学判读 205四、实验室检查 207-2-2025中医执业实践技能第一站第一站 辨病秒杀词速记01.感冒:恶寒、发热;脉浮02. 咳嗽:咳嗽、咳痰为主03.哮病:明显哮鸣声04.喘证: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05.肺痨:四大证(咳嗽 咳血 潮热 盗汗)+身体逐渐消瘦06.肺胀:喘息气促,咳嗽咳痰,胸部膨满,胸闷如塞07.心悸:心中悸动,惊惕不安+其他因素诱发引起或加重08.胸痹: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09.不寐: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时间较长10.痫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项背强直,醒后如常人11.胃痛: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上消化道症状12.呕吐:多有诱因,呕吐为主13.腹痛:腹痛(无泄泻);排外外科与妇科腹痛的情况14.泄泻:大便粪质稀溏为主,或完谷不化,或粪如水样,大便次数增多15.痢疾: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16.便秘:大便干结,排出艰难17.胁痛: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18.黄疸:目黄,肤黄,小便黄,其中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19.鼓胀: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20.头痛:自觉头痛为主要表现21.眩晕:头晕目眩,视物旋转22.中风中风特点主症中经络不伴神志异常突然发生,半身不遂中脏腑伴有神志异常(1)闭证: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2)脱证: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恢复期无突然发生无突然发生,已半身不遂23.痴呆:善忘、智能缺失、生活失能24.颤证: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25.水肿: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全身26.淋证: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淋证主症热淋起病多急骤,小便赤热,溲时灼痛,或伴有发热,腰痛拒按石淋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绞痛难忍气淋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第1页血淋溺血而痛膏淋小便混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膏脂劳淋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27.郁证: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多发于青中年女性28.血证:血液不循常道,出血性疾患病证特征鼻衄凡血自鼻道外溢而非因外伤、倒经所致者齿衄血自齿龈或齿缝外溢,且排除外伤所致者咳血血由肺、气道而来,经咳嗽而出,或觉喉痒胸闷,一咯即出,血色鲜红,或夹泡沫,或痰血相兼,痰中带血。
多有慢性咳嗽、痰喘、肺痨等病史吐血发病急骤,吐血前多有恶心、胃脘不适、头晕等症血随呕吐而出,常伴有食物残渣等胃内容物,血色多为咖啡色或紫暗色、鲜红色,大便色黑如漆,或呈暗红色有胃痛、胁痛、黄疸、癥积病史便血大便色鲜红、暗红或紫暗,甚至黑如柏油样,次数增多有胃肠或肝病病史尿血小便中混有血液或夹有血丝,排尿时无疼痛紫斑肌肤出现青紫斑点,小如针尖,大者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紫斑好发于四肢,尤以下肢为甚,常反复发作重者可伴有鼻衄、齿衄、尿血、便血及崩漏小儿及成人皆可患此病,但以女性为多见29.消渴:上消(多饮);中消(多食);下消(多尿)+乏力、消瘦30.瘿病: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31.内伤发热:发热(低热为多,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32.癌病:肿块逐渐增大,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坚硬,时有疼痛,发热+恶液质表现+病检33.痹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34.痿证:肢体筋脉弛缓 软弱无力 或伴有肌肉萎缩35.腰痛:腰痛为主36.乳癖:乳房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37.湿疮: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 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倾向湿润,反复发作,易成慢性38.痔:大便出血、痔核脱出、肛周潮湿、瘙痒等39.脱疽:四肢末端 间歇性跛行 趾(指)节脱落40.精癃:尿频、夜尿次数增多、排尿困难41.肠痈:转移性右下腹疼痛42.崩漏:周期、经期及经量发生严重紊乱43.闭经:16岁未来或或年逾14岁尚无第二性征发育及月经或闭经6个月以上44.痛经: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小腹疼痛病史45.绝经前后诸证:45~55岁的妇女,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情志不宁等46.带下病:白带色、质、气味异常47.胎漏、胎动不安(1)胎漏--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而无腰酸腹痛(2)胎动不安--妊娠期间有腰酸腹痛或有阴道少量出血48.产后发热:产褥期内发热第2页49.不孕症:1年以上,已婚/不避孕,而未孕50.癥瘕:妇女下腹部胞中有结块 伴有或痛或胀或满甚或出血51.肺炎喘嗽:小儿,起病急,有发热、咳嗽、气喘、鼻扇、痰鸣等52.小儿泄泻:小儿,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53.积滞:小儿,有伤乳、伤食史,不思乳食,食而不化,呕吐或大便有不消化食物残渣54.鹅口疮:小儿,口腔黏膜、舌上散在或满布白屑55.水痘:小儿,水痘接触史 瘙痒性皮疹 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56.痄腮:小儿,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57.手足口病:小儿,发热伴手掌、足跖、口腔、臀部疱疹58.麻疹:小儿,麻疹接触史,口腔两颊黏膜可见麻疹黏膜斑59.紫癜:小儿,血液溢于皮肤、黏膜之下【注】病名末尾带“病”:哮病、痫病、瘿病、癌病、带下病(妇科)、手足口病(儿科)病名末尾带“证”:喘证、颤证、淋证、郁证、血证、痹证、痿证、绝经前后诸证(妇科);病名末尾带“症”:不孕症(妇科)。
第3页2025中医执业技能第一站 病证法方第一节 感冒(一)常人感冒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笔试本证型为风寒束表)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笔试本证型为风热犯表)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笔试本证型为暑湿伤表)(二)虚体感冒1.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2.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第二节 咳嗽 (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二)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2.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4.肺阴亏耗:滋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第三节 哮病(2025新大纲缓解期原2个改为3个证型)(一)发作期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二)缓解期2.脾虚:健脾益气--六君子汤第四节 喘证(一)实喘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味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二)虚喘第4页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第五节 肺痨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笔试版本治则为:补益肺肾,滋阴降火)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笔试版本治则为:养阴润肺,益气健脾)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笔试版本治则为:滋阴补阳,培元固本)第六节 肺胀(2025新大纲增加痰瘀阻肺证)1.外寒里饮:温肺散寒,化饮降逆--小青龙汤2.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3.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4.痰蒙神窍:涤痰,开窍,息风--涤痰汤5.痰瘀阻肺:涤痰祛瘀,泻肺平喘--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丸6.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7.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第七节 心悸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4.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5.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6.瘀阻心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7.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第八节 胸痹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4.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第九节 不寐1.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2.痰热扰心: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3.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4.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第5页(一)发作期1.阳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