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执业考试知识总结.docx
212页2025中医执业笔记(下册)2025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 1第一单元 总论 1第二单元 月经病 5第三单元 带下病 14第四单元 妊娠病 14第五单元 产后病 19第六单元 妇科杂病 23第七单元 计划生育 25第八单元 女性生殖功能的调节与周期性变化 26第九单元 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 272025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 29第一单元 总论 29第二单元 新生儿疾病 35第三单元 肺系病证 36第四单元 脾系病证 40第五单元 心肝病证 44第六单元 肾系病证 48第七单元 传染病 50第八单元 虫证 54第九单元 其他疾病 552025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 59第一单元 经络系统的组成 59第二单元 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61第三单元 腧穴的分类 61第四单元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62第五单元 特定穴 63第六单元 腧穴的定位方法 66第七单元 手太阴肺经、腧穴 68第八单元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 68第九单元 足阳明胃经、腧穴 69第十单元 足太阴脾经、腧穴 71第十一单元 手少阴心经、腧穴 72第十二单元 手太阳小肠经、腧穴 72第十三单元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73第十四单元 足少阴肾经、腧穴 75第十五单元 手厥阴心包经、腧穴 76第十六单元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 76第十七单元 足少阳胆经、腧穴 77第十八单元 足厥阴肝经、腧穴 79第十九单元 督脉、腧穴 79第二十单元 任脉、腧穴 80第1页第二十一单元 奇穴 81第二十二单元 毫针刺法 83第二十三单元 灸法 84第二十四单元 拔罐法 84第二十五单元 其他针法 85第二十六单元 头针、耳针 86第二十七单元 针灸治疗总论 88第二十八单元 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89第二十九单元 妇儿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93第三十单元 皮外骨伤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95第三十一单元 五官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96第三十二单元 急症及其他病证的针灸治疗 972025年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 99第一单元 症状学 99第二单元 问诊 106第三单元 检体诊断 107第四单元 实验室诊断 118第五单元 心电图诊断 128第六单元 影像学诊断 131第七单元 病历与诊断方法 1352025年中医执业医师《西医内科学》(师承或专长不要求) 137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137第二单元 循环系统疾病 143第三单元 消化系统疾病 154第四单元 泌尿系统疾病 160第五单元 血液系统疾病 162第六单元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166第七单元 结缔组织病 171第八单元 神经系统疾病 172第九单元 常见急危重症 1762025年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学》 179第一单元 传染病学总论 179第二单元 病毒感染 181第三单元 细菌感染 188第四单元 消毒与隔离 1962025年中医执业医师《医学伦理学》 199第一单元 医学伦理学与医学目的、医学模式 199第二单元 中国医学的道德传统 199第三单元 医学道德的规范体系 200第四单元 处理与患者关系的道德要求 200第五单元 处理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 201第六单元 临床诊疗的道德要求 201第七单元 医学研究的道德要求 202第2页第八单元 医学道德的评价与良好医德的养成 202第九单元 医学伦理学文献 2032025年中医执业医师《卫生法规》 205第一单元 卫生法概述 205第二单元 卫生法律责任 205第三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 206第四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07第五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8第六单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10第七单元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 210第八单元 医疗损害责任 211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212第十单元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212第十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213第3页2025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第一单元 总论>>>>>>一、女性生殖器官分类别名、位置功能及特性外生殖器阴户“四边”,即女性外阴两入两出:防御外邪入侵第一道门户,是排月经、带下、恶露出口;是合阴阳之入口,是娩出胎儿、胎盘之产门内生殖器阴道“产道”,位于子宫与阴户之间两入两出:防御外邪入侵的关口,是排出月经、分泌带下的通道,是阴阳交合的器官,是娩出胎儿的路径子门“子户”,指子宫颈口部位排出月经、娩出胎儿的关口胞宫即子宫;位于带脉之下,小腹正中,膀胱之后,直肠之前,下口连接阴道,形如合钵,如倒置的梨形1.功能特性:产生排出月经带下;孕育分娩胎儿2.生理特点:为奇恒之府,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节律性·非经期、妊娠期:“藏精气而不泻”似脏(2022考点)·行经期、分娩期:“传化物而不藏”似腑一、女性一生各期的生理特点女性各期生理特点胎儿期从受精后及受精卵在子宫内一直到成熟时期为胎儿期,需10个妊娠月新生儿期婴儿出生后的4周内,两个特殊生理现象:乳房假发育、假月经儿童期新生儿期以后至12岁左右的阶段为儿童期,约8岁始,第二性征开始发育青春期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10~19岁左右);女性体形与第二性征、生殖器官发育形成--具备生育能力,月经来潮--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性成熟期又称生育期,一般自18岁左右开始,历时30年;女性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足少阴肾经行乳内围绝经期“七七”之年,肾气渐虚,冲任二脉虚衰,天癸渐竭;中医称“经断前后”或“绝经前后”老年期60岁以后的妇女,此期肾气虚,天癸已衰竭二、月经的生理(一)月经的生理现象“月信”“月事”“月水”女性月经生理现象病理状态初潮第1次月经来潮,平均14岁,即“二七”之年超过16岁仍不来潮,为原发性闭经周期出血第一天为周期开始,直到下次出血第一天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28~30天一般应不能提前或推后1周以上经期月经持续时间,正常3~7天,多数为3~5天超7天甚至10天以上,属经期延长量、色、质每月经量20~60ml为适;经色暗红,经质不稀不稠,不凝固,无血块,无特殊臭气(三不两无)经期表现行经前,可出现胸乳略胀,小腹略坠,腰微酸,情绪易波动,一般经来自消不作病论绝经妇女一生中最后1次行经后,停闭1年以上,称为绝经。
一般为45~55岁特殊生理现象并月两个月来潮一次居经或季经三个月一潮者第1页避年1年一行者暗经终生不潮而却能受孕者激经或盛胎、垢胎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二)月经产生的机理月经机理释义脏腑五脏各司其职,与月经产生密切相关的是肾、肝、脾--尤以肾为主导(肝主疏泄,肾主封藏)天癸主宰月经的潮与止,源于先天肾气;“天癸至,月事以时下;天癸竭,地道不通,故无子也”气血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而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气血调和,经候如常经络冲、任、督、带;冲为十二经之海,为血海;任为阴脉之海,主胞胎;带脉约束纵行的诸经胞宫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三)月经的周期变化与调节周期变化时间调节行经期第01~05天血海由满而溢,血室正开,子宫泻而不藏,经血下泄经后期第06~13天子宫、胞脉相对空虚,阴血不足阴长期,子宫藏而不泻,阴长经间期第14~15天在肾中阳气的鼓动下,阴阳转化,阴精化生阳气,出现氤氲之候“排卵期”经前期第16~28天阳气渐长,达到“重阳”状态阴精与阳气皆充盛,胞宫、胞脉气血满盈(四)绝经机理:七七之年,肾气虚,任虚冲衰,天癸竭,最终导致自然绝经三、带下生理1.特点:无色透明或略带白色,黏而不稠,无特殊臭味,量适中,津常润;“阴液”或“带液”2.生理现象:在月经前后、经间期量稍有增多3.产生机理:肾精所化,由任脉总司,督脉温化,带脉约束四、妊娠生理(一)妊娠生理现象妊娠生理现象特点月经停闭妊娠后,阴血下注冲任、子宫以养胎,上营乳房以化乳,子宫藏精气而不泻,停经脉滑妊娠脉滑轻取流利,中取鼓指,重按不绝妊娠反应不思饮食或恶心欲呕、择食,倦怠、思睡、头晕子宫增大早孕40天子宫颈紫蓝色质软;非孕时子宫5ml(50g),足月5000ml(1000g)乳房增大乳头增大变黑,乳晕外周散在小结节(蒙氏结节),妊娠4~5个月,挤压乳头可有少量乳汁下腹膨隆若一孕二胎者称“双胎”或“骈胎”,一孕三胎称“品胎”;孕3个月可于耻-脐间测到宫底(二)预产期计算方法:末次月经(从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月加9或减3,日加7(阴历加14)五、产褥生理影响分娩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和产妇精神因素;临产调护--睡、忍痛、慢临盆产褥生理特点临产先兆释重感胎头入盆,孕妇呼吸变轻松,但可能行走不便和尿频(入盆,压迫膀胱)弄胎(假宫缩)弄胎: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为弄胎试胎:月数不足的叫试胎 没到试一试,到了弄一弄正产现象见红阴道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和黏液离经脉临产时可扪得产妇中指本节(近端)有脉搏跳动第2页阵痛从有规律的宫缩(开始阵痛间隔15分钟,逐渐缩短为分钟,最后2~3分钟--开口期)开始至产门开全产褥期6~8周多虚多淤产后新产后--产后1周小满月产后一个月--弥月为期大满月产后百日--百日为度产后恶露红3、浆7、白2周红恶露暗红色的血性恶露,约持续3~4天干净若血性恶露10天以上仍未干净,应考虑子宫复旧不良或感染,当予以诊治浆液性恶露后渐变淡红,量由多渐少,约7~10天干净白恶露继后渐为不含血色的白恶露,约2~3周干净六、哺乳生理:顺产后30分钟可开始哺乳;哺乳期可停经,或月经规则;哺乳期8月为宜,3月加辅食(中医儿科学中表述为断奶:小儿4~6个月起应逐渐添加辅食,12个月时最适合断乳)>>>>>>三、妇科疾病的证治概要一、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一)病因1.寒热湿邪:最易导致妇科疾病的外邪--寒、热、湿2.情志因素:最易导致妇科疾病的情志是--怒、思、恐3.生活因素:房劳多产、饮食不节、劳逸失常、跌扑损伤、调摄失宜4.体质因素:先天肾气不足、子宫发育不良、素性忧郁、性格内向等(二)病机1.脏腑功能失常:关系最密切的是肾、肝、脾三脏2.气血失调:气分病机有气虚、气陷、气滞、气逆的不同;血分有血虚、血瘀、血热、血寒之分3.其他:冲任督带损伤;胞宫、胞脉、胞络受损4.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主要发病机制二、妇科疾病的诊断与辨证(一)四诊1.问诊:问年龄、主诉、现病史、月经史、带下史、婚育史、问产后、既往史等2.望诊(全身证候参见中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