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编]营畜牧业监牧制度管理论文.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风****你
  • 文档编号:167395801
  • 上传时间:2021-02-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7.50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营畜牧业监牧制度管理论文内容提要:监牧制度是唐王朝在官营畜牧业中建立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针对唐代不同时期有关监牧的不同记载,作者论证了唐代监牧的四个阶段及其发展变化,并运用敦煌出土文献,对唐后期及五代藩镇自设地方监牧制度也作了研究 关键词:唐代畜牧业监牧制度 监牧制始于唐朝,《新唐书兵志》载:“马者,兵之用也;监牧所以蕃马也,其制起于近世唐之初起,得突厥马二千匹,又得隋马三千于赤岸泽,徙之陇右,监牧之制始于此”因此前贤与当今学者均将其列于唐代马政系统之中,详加论述①实则监牧是隶于太仆寺的基层畜牧业经营机构《志》又载: 其属有牧监、副监;监有丞,有主簿、直司、团官、牧尉、排马、牧长、群头,有正,有副;凡群置长一人,十五长置尉一人,岁课功,进排马又有掌闲,调马习上 此处所引,仅说明了监牧的隶属关系,以及内部组织结构现就其等级分类、分布地域、监牧的管理制度等,分述如下: 一、监牧的等级区分与管理系统 监牧制度确立后,按其设置地区山川形势、草场状况、气候条件优劣等综合因素,规定其发展规模,区分为上、中、下三等据《新唐书百官三》: 诸牧监:上牧监:监各一人,从五品下;副监二人,正六品下;丞各二人,正八品上;主簿各一人,正九品下。

      中牧监:监,正六品下;副监,从六品下;丞,从八品上;主簿,从九品上下牧监:监,从六品下;副监,正七品下;丞,正九品上;主簿,从九品下中牧监副监、丞、减上牧监一员 牧监分为上、中、下三等的标准,均以所牧马数量多少为定: 凡马五千为上监,三千为中监,余为下监 《大唐六典太仆寺》又载:“凡马有左右监以别其粗良,以数纪为名,而著其簿籍,细马之监称左,粗马之监称右,其杂畜牧皆同下监,仍以土地为其监名由此知,监牧之分左、右,又是以所牧马的细、粗来区分的所谓“杂畜牧”,当是指牛、羊、驴、骡、驼之类,均归入下监作这样的区分,也是为了便于管理、放牧和上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参阅马俊民,王世平著《唐代马政》,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宋常廉:《唐代马政》(上、下),台湾《大陆杂志史学从书》第2辑第2册,第185—196页 对唐代牧监的机构及其管理系统,诸书记载不尽一致,在张说撰写的《大唐开元十三年陇右监牧颂德碑》中说: 始命太仆张万岁葺其政焉,而弃世载德,纂修其绪,肇自贞观,成于麟德,四十年间,马至七十万六千匹置八使以董之,设四十八监以掌之,跨陇西、金城、平凉、天水四郡之地,幅员千里,犹为隘狭,更析八监,布于河曲丰旷之野,乃能容之。

      於斯之时,天下以一缣易一马,秦汉之盛,未始闻也① 张万岁主国家马政,始于贞观十五年(641),《唐会要》卷66群牧使条载:“贞观十五年尚乘奉御张万岁除太仆少卿,勾当群牧,不入官衔,至麟德元年十二月免官此时张的任务就是管理群牧,不另设官职下设四十八监,设八使来加以统领对此初置监牧事,《元和郡县图志》卷3“原州”条下又作了不同的记载: 监牧,贞观中自京师赤岸泽移马牧於秦、渭二州之北,会州之南,兰州狄道之西,置监牧使以掌其事仍以原州刺史为都监牧使,以管四使南使在原州西南一百八十里,西使在临洮军西二百二十里,北使寄理原州城内,东宫使寄理原州城内天宝中,诸使共有五十监:南使管十八监;西使管十六监;北使管七监;东宫使管九监② 原州,即平凉郡这里说的是东、西、南、北四使,而不是八使,并将四使理所地点,一一交待清楚监有五十,而不是四十八监另外,还有岐、邠、宁、泾诸州的八马坊,唐人郗昂撰《岐、邠、宁、泾四州八马坊颂碑》说: 先是国家以岐山近甸,邪土晚寒,宁州壤甘,泾水流恶,泽茂丰草,地平鲜原,当古公走马之郊,接非子犬邱之野,度其四境,分署八坊,其五在岐,其余在三郡保乐第一,苏忠主之;甘露第二,刘义尸之;南普润第三,田敬董之;北普润第四,邵业监之;岐阳第五,李行守之;太平第六,马庆尹之;宜禄第七,曾睿领之;安定第八,李仙正之。

      ……又命朝散大夫都苑总监韦绩总以统之③ 这个记载与前两者又不一样,说的是在关中的岐、邠、宁、泾四州设置八马坊的情况究竟如何看待这三个内容不同的唐人记载? 《新唐书兵志》将其作了综合后,记载说: 初,用太仆少卿张万岁领群牧自贞观至麟德四十年间,马七十万六千,置八坊岐、邪、泾、宁间,地广千里,一日保乐,……八日安定八坊之田,千二百三十顷,募民耕之,以给刍秣八坊之马为四十八监,而马多地狭不能容,又析八监列布河西丰旷之野④ 对于这一综合性记载,唐长孺先生在《唐书兵志笺正》中已指出是错的,并分析说:《通典》、《元和郡县志》“并言贞观移马牧在渭、兰、原、秦四州,与张说监牧颂同,”而“郗文岐、邠、宁、泾四州八马坊牧,盖开元间置,”二者不得混而为一⑤因此,《新唐书兵志》关于这一问题的记述,不能作为认识唐监牧发展的依据,主要依据还应是唐人自已的记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全唐文》卷226第3册,中华书局影印版,第2282页 ②《元和郡县图志》卷3“原州条”上册,中华书局1983年点校本,第59页 ③《全唐文》卷361第4册,中华书局影印版,第3671页。

      ④《新唐书》卷50《兵志》第5册,中华书局点校本,第1337页 ⑤唐长孺:《唐书兵志笺正》,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12—113页 根据上列三个唐人记载分析,唐代前期监牧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贞观十五年以前的原州时期,以原州为基地,以原州刺史为都监牧使,下管东、西、南、北四使,每使下设若干监第二阶段是贞观十五年以后至麟德元年十二月陇右监牧时期,以太仆少卿张万岁领群牧,下管八使,统四十八监第三阶段是麟德以后,“更析八监”时期,即增设盐州八监、岚州三监(《新唐书百官三》作“监二”)第四阶段是开元初在岐、邠、宁、泾四州又新增八监、即八马坊时期 牧监的长官称“监”,监之上的长官为坊使,或监牧使前列的八坊长官苏忠等人应即是这类监牧使监以下的机构,据《大唐六典》载:“凡马、牛之群以百二十;驼、骡、驴之群以七十;羊之群以六百二十群有牧长、牧尉”依据尚存的《厩牧令》文、《唐律疏议》及《新唐书兵志》等综合分析得知:每一牧监的监官管五名牧尉,每一牧尉管十五名牧长,牧长即是群头,群头直接管理畜群,其下还有牧子这样,此监牧系统应为: 马、牛以120头匹为一群,这应是一个标准数,在当时的实际生活中,也有大于此数者,如吐鲁番出土的《唐张从牒为计开元十年(722)蒲昌群长行马事》中,西州蒲昌群的长行马就曾有“壹伯肆拾陆匹”之多。

      ①群,应该就是官府畜牧业生产的最基层单位 关于“陇右诸牧监使”,初唐时并无此职,唐初的四十年,只是令张万岁“勾当群牧,不入官衔”,到了仪凤三年(678)十月,才令“太仆少卿李思文检校陇右诸牧监使,自兹始有使号②上引的朝散大夫都苑总监韦绩,大概即属此职,但《唐会要》未列其名,却列有“韦衢”,查两唐书人名中,不见“韦绩”一名,而在《新唐书》卷74上《宰相世系四上》中,有“韦衢”名,其职为“殿中监闲厩使”③,正属畜牧业系统的官员《八马坊颂碑》的录文,有可能将实为“韦衢”的名字,误录成“韦绩”了 二、唐代监牧的扩展与地域分布 《大唐六典驾部郎中》条记唐有监牧六十五,其下注云:“南使十五监、西使十六监、北使七监、东使九监、盐州使八监、岚州使三监从各使下辖监数计算,实为五十八监,尚阙七监这也是学术界感兴趣的一个小问题,究其原因,有可能是将八马坊未作注记的结果不过,如将八马坊也计入其中,其总数就应该是六十六监,又多出一监,或因当时牧监、时有增损,不足为奇 关于贞观初年牧监在原州及其四周的分布,前揭《元和郡县图志》已有具体叙述,南使设在原州西南180里,应抵秦州界西使在临洮军西220里,《新唐书地理志》临州狄道郡条下载:“临洮军,久视元年置,宝应元年没吐蕃。

      ④临洮军在临州,而临州又是“天宝三载析金城郡之狄道县置,”如此临洮军实在兰州金城郡,故《图志》说牧监在“兰州狄道县之西”如按“在临洮军西二百二十里”的方位,则已到了河州,与实情不符故杨际平师指出:“秦、渭、会、原诸州皆在兰州狄道之东,故知此‘西’字当为‘东’字之误,”⑤此论至确狄道以东220里,当在渭州境内北使、东使均寄理原州城内这片监牧地以原州平凉郡为中心,“东西约六百里,南北约四百里原州平凉郡,隶关内道,约当今甘肃省平凉、静宁、崇信、隆德及宁夏固原等县市,这是监牧设置初始阶段的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陈国灿:《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修订本,第210页 ②《唐会要》卷66“群牧使”条 ③《新唐书》卷74上《宰相世系四上》第10册,中华书局点校本,第3080页 ④《新唐书》卷40《地理志》第4册,中华书局点校本,第1042页 ⑤杨际平:《唐代官营牧畜业的发展规模》,见《中国经济通史》,第465页 到了第二阶段,监牧地在原州平凉郡的基础上又有扩大,如《监牧颂德碑》所云:“跨陇西、金城、平凉、天水四郡之地,幅员千里。

      此四郡,除平凉郡如前述以外;陇西郡即渭州,属陇右道,约当今甘肃省陇西,漳县、武山、渭源、通渭、定西等县;金城郡即兰州,亦属陇右道,约当今甘肃兰州、榆中、临洮、皋兰、永登等县市;天水郡即秦州,属陇右道,约当今甘肃省天水、甘谷、清水、秦安、庄浪,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等县市;这片地域,除兰州金城郡有部分属黄河以西外,余均在黄河以东的陇山东西一带,幅员已广至千里 第三阶段,监牧即使扩大到陇右,牧地还是狭窄,於是就出现了“更析八监,布于河曲丰旷之野,乃能容之河曲丰旷之野,乃是指今陕、甘、宁、内蒙相交的这片黄河大河套地区,唐代的盐、夏、银、绥诸州即在于此新更析的八监,就是指以盐州为首的八监,其中可能还包括夏、银、绥诸州部分地段在内盐州隶关内道,其地当今陕西定边、盐池等县河曲丰旷之野”,《新唐书兵志》写作“河西丰旷之野”,这是抄写张说《陇右监牧颂德牌》时出现的错误河曲”与“河西”,虽然是一字之差,其地域所涉,却是完全不同的盐、夏、银、绥诸州正处于史称的“河曲地带”,均属于关内道,都不在河西这期间,还在岚州建置三监,《新唐书兵志》云:“盐州使八,统白马等坊;岚州使三,统楼烦、玄池、天池之监岚州属河东道,其地约当今晋北岚县、兴县、静乐等县,其东南与唐太原府比邻,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将楼烦,玄池,天池等监定在岚州南部的汾水两侧,当是有所依据的。

      ①可见当时官府牧地逐渐扩展到了今陕北、晋北地区此后,吐蕃、突厥等族的不断侵扰,使得战事频仍、马匹损失严重,永隆(680—681)年间,仅夏州一地即死失牧马18.496万② 第四阶段是开元初在关内道的岐、邠、宁、泾四州又新增八监、即八马坊对此地域,郗昂《岐、邠、宁、泾四州八马坊颂碑》列有八坊名称,其中有五坊在岐,其余三郡是每郡一坊岐州,又名扶风郡,在今陕西西部,辖境包括今陕西省西部宝鸡、凤翔、岐山、眉县等市县;邻州,又名新平郡,约今陕西彬县、旬邑、长武等县;泾州,又名保定郡,约当今甘肃镇原、泾州、灵台等县;宁州,又名彭原郡,约当今甘肃正宁、宁县、合水等县可以说,这四州均在今陕、甘交界地区,属唐关内道所辖,在京畿道的西北边占“地广千里”,其中还有牧田“千二百三十顷”就八马坊所置地考察,岐阳、普润在岐州;宜禄在邠州;安定在泾州和宁州,保乐、甘露、太平三坊,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