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心得刘子云.docx
6页对中学生养成教育的总结朝阳中学 刘子云[摘要]: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之邦,礼仪之邦”,道德建设一直 是“强国富民”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公民道德建设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养成教育是道德品质修养重要组成,至今仍广为传颂李岚清指出:“各级 各类学校的德育要切实抓紧,要渗透在学校的各个教学环节和各项活动中中 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主力军,继承和培养优良的传统道德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 对中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的养成教育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光荣的责 任和义务[关键词]:传统、养成教育、青少年、“90 后”、和谐、教育、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 精深的文化中,留给世人的不仅有辉煌雄伟的万里长城、举世震撼的秦始皇陵等 物质遗产,更有无数美德需要传承和发扬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富有优良 的传统道德观念,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培养了中 华民族高尚的道德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理念逐步形成了一种崇高的民族精神, 并在价值意义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的精髓和精魂从古至今,一直以来 它被国人引以自豪以及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 重要方面。
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真诚、得体、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 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是 21 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如何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 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点工 作之一而我校是国家级课题“和谐德育”的子课题“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道德 观念养成教育研究”的实验学校,这与我校倡导的“和谐,勤奋;明礼,创新 校训又非常吻合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九八八年一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上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 重要的德育管理方面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幼儿园与 会者无不诧异,“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老人接着平淡的说“把自己的 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 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休息,要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他所提到,都属于行 为养成习惯的教育范畴,都属于非智力因素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 的成功影响是多么的大!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 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学生良 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 础教育的中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 育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目前,我校的中学生以“90 后”为主正规受教育早,天真聪明,思维活 跃,好奇心强,知识面广,表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爱好 广泛,喜欢冒险是这一代独特的优势同时,我也看到在这些“90 后”孩子身 上存在不能被忽视的问题:“90 后”的学生几乎都有懒惰的习惯,不同的学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上 课不动笔的学生有,不交作业的学生有,还有部分学生经常迟到,且屡教不改在家里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宠爱得不得了散漫成性,稍微有点头痛脑热 便不上自习,甚至不上课,上课心情好时听听,心情不好时便看窗外的风景,还 自认为是调节心情90 后”的学生在走路和说话中都会透露出一种很强的自我主义他们追 求快乐,追求幸福,但不愿付出,缺乏毅力追求时尚,盲目崇拜明星,张扬个 性,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这些缺点必须及时得到指导并加以矫正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 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 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
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同学们从小养成良 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这正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德育对 中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虽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 最“实”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 目的就达到了,如学习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上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上 有良好的道德习惯,生活上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 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 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才会起到促进作用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 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它是种种错误甚至罪恶的本源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今 后的学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使人终生受益总之,养成教育可以使学生修养更 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学生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养成教育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有力保障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及修养,涉及人 际关系,它不仅对本人起作用,还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自然界起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不尽人意的事都是由人的不良行为和习惯造成的现在的中 学生迟早要走入社会,他们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我国的社会 风气。
为了建设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必须抓紧搞好养成教育这是一个国家文 化程度的标志之一,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声望因为外国人来到中国,首先接 触的就是我们的行为习惯德育习惯的形成是我们品德教育的结果,它在中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 重要的位置只有知识而没有养成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它是德育教 育的“质”的指标看一个学校办得好坏,只要看看学生的行为习惯,看看校风, 基本情况就掌握了因此,在中学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重视抓学生的养成教育, 使之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观念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 格,收获一种命运如何针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道德观念养成教育, 小而言之,是关乎到青少年的未来;大而言之,则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乎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所以传统美德养成教育的势 在必行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 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等素质, 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德育对中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虽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 德育中最“实”的。
养成教育的方法主要应以训练法为主,配合以其它方法,如 言教法、身教法、境教法、实践锻炼法、指导自我教育法、疏导法等一、整体至上,“克己奉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胡锦涛主席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 离人民为耻”对这以观念做了最好的诠释初中语文课本《岳阳楼记》中范仲淹 主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 在《茅屋的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咏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都提倡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至上的原则 出发在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对群体的关系上,考虑个人利益时应不违背道德原 则,不得伤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开展主题班会,对近些年身边涌现出的克己奉公优秀典型,优秀事迹进行宣 传教育如:辽中县信访局长潘作良,为了信访事业久劳成疾,还带病坚持工作, 为辽中的社会和谐贡献了自己最后一份力量;汤鸿今年 20 多岁,是名年轻漂亮 的舞蹈老师汶川地震发生时,她正在为学生排练迎“六一”儿童节的舞蹈节目 发现险情后,她把学生推向墙角,把她们抱在自己怀中,垮塌的楼房倒在她的身 上,当她的尸体被找到时,她俯身趴在那面墙的角落里。
她的怀里,3 个女孩活 了下来利用多媒体全班一起观看奥运节目,神舟航天发射,为了国家,一些运 动员航天员放弃了国外丰厚的诱惑,放弃了自由舒适生活,甚至甜蜜爱情,铸就 了奥运的辉煌,实现了太空行走骄人壮举,让亿万国人为之呐喊„„让学生心 灵受到他们事迹的感染,激发出内心潜在的激情,把他们的克己奉公烙在心底, 时时刻刻鞭策自己,激励自己,以他们为榜样,做个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人二、仁爱兼利的人际和谐原则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从人与人的朴素尊 重的功利原则,他认为,人与人的矛盾、纠纷,都是由于“亏人而自利”的利己 思想引起的,即“不相爱”,困此人应当“爱人若爱其身”,而爱人和被人爱是相 互联系的胡锦涛主席也提到“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 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在各种具体的社会领域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 立起心理上的联系,它反映在群体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和相亲密的 人际关系都属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益的;相 反,不和谐、紧张、消极、敌对的人际关系则是不良的人际,对一个的工作、生 活和学习是有害的社会心理学的调查研究了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 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
古语云:“天时 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现代“90 后”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个性特别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在面对这个教育课题时,我主要采取了教育学生“知礼”的方法礼仪”一词, 最早见于《诗经》和《礼记》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 也是一种工具礼节可以化解尴尬的局面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在一篇文章中 记述了他分别与周总理和江青会面时的情景尼克松见到周总理时,主动伸出手 来,周总理彬彬有礼地说:“欢迎你从大洋彼岸伸出手来周总理礼貌的一句话, 立即化解了紧张的气氛,使尼克松感到了愉快和友好,他说:“我们本来就生活 在同一星球上 彼此的礼貌与风趣,为这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性会晤,创造 了一种和谐的气氛而相反的例子是,当尼克松第一次见到江青时,她说的第一 句话竟然是“你过去怎么不到中国来?”这一无礼而突兀的问话,令尼克松十分 尴尬,双方的政见隔阂更加深了.由此可见,礼节的存在是多么的重要,它是人 的高雅的文化艺术修养的外现,是人际关系适度和分寸感的表露提倡学生多使 用“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尽量减少学生矛盾的发生对于偶尔 出现的矛盾,主要采用了“换位思考”的策略,让矛盾的双方体会对方的看法, 感受。
从而瓦解矛盾的根源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有一颗“仁爱”的心, 通过四川地震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感受人间大爱三、“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与“厚德载物”的宽阔胸襟《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 是人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刚强不屈的性格,奋发图强的斗争精神,“自强不息” 的思想,历来被历代思想家所崇尚,成为人们激励斗志、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 而“厚德载物”则是中华传统伦理所孕育的人文情怀,也是实现刚健自强的现实 途径《易经•象传》中指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主张君子应像大地那 样以博大的胸怀、孕育、承载与容纳万物,从而使自己成为博大精深的圣人这 一优秀的品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以喜悦的情怀容纳别人,善待别人,善待 人生,凡事多从好处看,在生活中发现美,发现对人类,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与 人相处,多发现共同点,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其二就是以谦逊的态度,发现自 己的不足,学习别人长处,取长补短,而克服自己的缺陷与不足,这种廉和态度 促使人不断充实自己,从而使自己日益壮大起来90 后”缺乏恒心、毅力做事常常半途而废,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让 学生多看些励志的影片,学习主人公奋斗经历。
从小事做起,做事要有始有终, 从一道题做起、从一本作业做起;从一节课,到一天,再到一周,再延伸到一学 期,到更长逐渐形成知难而上坚忍不拔的性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把对别人的感谢写到一个本子上,经常拿来提醒自己 “滴水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