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道德研究综述.doc
5页网络道德研究综述李海容(河南财经学院成功学院共同学科部 讲师 河南巩义)【摘要】网络道德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上网者人数的不断扩大而逐渐产生和突显出来的 一个新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对网络道德内涵、存在的主 要问题、网络道德建设、网络道德教育等问题综述了学术界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成果关键词】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建设 网络道德教育一、关于网络道德的内涵确定网络道德的内涵是网络道德研究的一个重要起点2002年10月出版的《伦理学大辞 典》收录了 “网络道德”这一新辞条,网络道德,又称“网络伦理”,是指计算机信息网络的 开发、设计与应用中应*具备的道德意识和应当遵守的道德行为准则网络道德在计算机网络 这一 “虚拟的真实空间”中,起着规范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们之间利益关系,保证社会整体利 益的重要作用尹翔从道德的构成要素方面着重探讨了网络道德的内涵,认为网络道德是以善 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 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蒋灵达以网络参与者的角度界定了网络道德的 内涵,认为网络道德这个概念主要是指制约上网者在网上的作为与言论的一套准则和规范。
之 还有论者探讨了网络道德的实质刘丽萍认为,网络道德就其实质而言属社会公德,网络 属人类共同财富,每-•个上网的人都有从网上获得收益的机会和权利,从信息活动的广泛性来 说,所有网民均需共同遵守规则,建立良好的网络秩序黄寰则认为,“网络伦理就是基于网 络信息技术的人类社会所表现出的新型道德关系,以及对人和各种组织提出的新型伦理要求、 伦理准则、伦理规约疽4二、关于网络道德的主要问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产生的网络道德是推动网络文明发展的基础,但是也可能产生 网络道德问题概括起来说,主要有:其一,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泛滥这样就使“与健康的社会文化相比, 淫秽、色情、暴力等不良现象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速度更快,而也更广”其二,合理的个人隐 私权频繁的遭到侵犯网络具有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隐蔽性等特点为窃取他人的隐私提 供了技术的平台,致使“偷窃”而不会被发现,合理的个人隐私权遭侵犯是网络道德问题的主 要表现之一其三,网民的道德意识淡薄不少网民将违反道德规范的网上活动视为自己技艺 高超的表现真实世界的道德规范难以规范他们的行为,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充斥使得主体 价值选择趋向盲点,这些都使得网络中的人际关系以及形成的人群,缺乏基于道德、价值共识 所具有的在情感、责任、信念和理想等心理机制上的内在张力,容易导致不良信息的制造者和 传播者。
其四,人性的异化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性格正常,生活正常但是,如果 长时间僵坐在一个固定地方进行非口头的符号交往,就会使人的性格、爱好发生变化对网络 痴迷的网民常常会产生撒谎、孤独、冲动、暴戾、淫逸、空虚等心理障碍此外,张道理还 认为,网络难以做到人人平等共享信息、容易产生人际衍生冷漠现象、个人隐私和社会安全之 间存在冲突、其负而影响威胁社会道德等四个方面的问题8陈万求、唐忠旺进一步认为网络 犯罪、网络色情、网络黑客、网络沉迷是网络道德问题的典型形式三、关于网络道德教育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是为了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预防并规避网络的负面影响和上网 者的网络失范行为的产生,并引导上网者文明上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目前,以网络的全体 参与者为研究对象来研究网络道德的学术成果比较少,而己大学生或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来研究 网络道德教育的就比较多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方面是因为青少年、大学生是最经常、最 密集的上网群体之一另一方面是因为青少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其 社会化的形成、发展和逐步定型时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和不良行为的影响,不明事理,不辨 是非,容易迷入歧途而沉沦堕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困境。
主要表现在义务责任感缺位,出现信任危机、“网 恋”陷阱、网络色情泛滥、人的异化等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是进行大学生网络道德 教育的主要困境之一,主要体现在网络道德价值观念模糊、网络行为随意放纵、网络道德人格 突出在对青年学生网络道德素养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大多数青年学生在自身网络道德素养 方面存在知行分离的现象,也存在一些如不讲实话、部分青年学生崇尚黑客的有违网络道德的 行为此在大学生中开设的“两课,,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材中也对大学生的网 络道德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概括,网络色情信息泛滥,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软件、游戏、 影视作品、音乐、书籍和论文等知识产权受到盗版行为的严重侵犯;电子商务活动中的欺诈和 失信现象时有发生;传播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对网络的破坏FI益严重,等等二)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陈春萍认为主要包括引导大学生培养网络道德意 识、教育大学生讲究网络礼仪、要求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等三个方面发挥传统“慎独” 精神的*代普适教育价值,加强大学生网上“慎独”教育,是确保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健康成 长和成才的重要保证诚信教育是网络道德教育的有力支撑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 目前还无法有效监控互联网的信息提供者绝对真实地传递正确、可靠的信息,所以网络信息存 在一定程度的失真现象。
面对信息不可完全相信的网络,我们应教育学生树立高度的诚信意识 与责任意识,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保持真诚,共同维护和提高网络信息的可信度,使网络生 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比高等学校要将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要加强网上正面引导,加强校园 网络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中汲取营养、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增强自觉抵制各种不健 康思想的能力同时,要大力加强网络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 教育的半务之急就是把素质教育拓展到信息素养的教育中来三)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要坚持必要的理论灌输和教育培养,使道德教育 从被动的盲目的状态转向主动、自觉的方向发展,一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让学生认识 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知道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总有本质区别,不容混淆二是坚定网络道德意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大学生有个明确的道德实践方向三是以网络行 为规则来指导网络生活行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以网上正面引导为主,强化网络道德教育 学校必须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不断将党的方针政策和文明健康的文化 信息输入网络,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中吸取营养,陶冶情操,增强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能 力。
U!I、关于网络道德建设(一)关于网络道德建设的原则网络道德的原则是网络道德要求的具体体现,它是建立 于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之上,是网络社会关系的人际体现在网络道德的原则的概括上,严耕、 陆俊、孙伟平把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归结为:全民原则、平等原则、公正原则、兼容原则、互 惠原则、自由原则等2黄寰提出了无害原则、尊重原则、参与原则、允许原则、创新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自组织和他组织相统一原则等网络道德原则杨宗建提出了善意无害原则、 公平正义原则、尊重原则并进一步提出了规范网络道德的四个范畴,即自律慎行,平等公正、 互利互惠,诚实守信、反对欺诈,关心社会、爱护他人22有论者积极吸收中国传统道德的精 华,并把它引入到网络道德研究领域,合理地实行了 “嫁接”,提出了网络道德同样适合的道 德原则,比如慎独原则,自省原则,节欲原则,以德交友原则,见得思义原则,己所不欲,勿 施与人的原则,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此外,美国成立计算机伦理学会,制定 了计算机伦理原则,即“计算机伦理10戒”来规范网民的行为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己经 制定和实施网络伦理的原则和规范,对网络行为加以约束财(三) 网络道德建设的内容。
网络道德建设应立足于道德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要挨弃那些 泛道德主义的观点,实现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相统一,并从技术手段、法律建设上给道德网络 建设以支持,把网络建设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场所,建设成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网络道德 建设要重视网络道德主体的建设这是因为,“加强网络主体自身的道德修养,培育一支高素 质的网络主体队伍,对于规范整个网络社会的道德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疽!1!24(四) 网络道德建设的途径刘晓娟提出了把既有道德的运行机制引入网络领域;借鉴外 国的网络道德规范,加强国际互联网络的合作;加快网络信息控制技术研究,建立网络行为监 督机制;加强网络法制建设,提供网络道德建设的法律保证等四条途径网络道德建设要与网 络法制建设相结合现代传播学认为,电子媒介本身具有一•种麻醉功能,容易使人忘记自己的 社会角色而做出一些平时不可能做出的违反道德的行为为此,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觉守 法意识的培养,把网络道德教育与网络法制教育结合起来,既发挥道德的约束力,又强化法律 的约束力网络道德建设也是一•个过程,应半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去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适合我国传统文化的网络道德规范,从而建立有序的网络秩序,为 我国的信息网络的发展扫清秩序障碍。
要进一•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 治教育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由网络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单从 主要的上网群体青少年来看,由于青少年时期日制力差,辨别能力不强,家庭、学校和社会要 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特别是家庭成员和老师要做到以身作则,提高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参考文献1尹翔:《网络道德初探》,载《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2蒋灵达:《试论当前时期的网络道德建设》,载《文教资料》2006年第11期3刘丽萍:《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载《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4黄寰:《网络伦理危机及对策》,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4页5冷磊:《网络道德一信息时代的高尚文明》,载《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6王岑:《网络社会的伦理道德》,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7期7曹秀华:《半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载《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第6期 8张道理:《网络道德问题及其规范》,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5期 9陈万求,唐忠旺《网络道德:问题与对策》,载《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10 期。
10曹秀华:《半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载《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第6 期"邓清华:《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与“网德”培养》,载《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2郑春晔:《青年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实证研究》,载《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第6期1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课题组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91页14陈春萍:《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载《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15李邦红:《论“慎独”在大学生网,各道德教育中的普适价值》,载《铜陵学院学报》2006年第 6期16赵晓芳:《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析》,载《求实》2006年第2期韩振峰:《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载《光明日报》,2008年3月30日第6版"戚佩玲:《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思考》,载《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第6期如严耕等:《网络伦理》,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第188页21黄寰:《网络伦理危机及对策》,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0页22杨宗建:《试论网络的道德问题及其规范》,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4期。
23余谋昌:《高科技挑战道德》,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