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童心说》读书笔记.docx

2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86701878
  • 上传时间:2019-03-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48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童心说》读书报告一、 作者和社会背景介绍李贽(1527—1602),原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号卓吾,又号宏甫、温陵居士等,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二十六岁中举,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授河南辉县教谕,历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1577年(万历五年)任云南姚安知府,三年后弃官,寓居湖北黄安耿定理家不久移居麻城龙湖芝佛院,著书讲学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受马经纶请,赴北通州次年,被加上“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下狱,自刎而死他是明代中叶的重要思想家、文学家,他以“异端”自命,认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他的散文见解精辟,犀利泼辣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李温陵集》等 明代初期是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程朱理学本来有丰富、深刻之处,朱熹的理性主义精神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过程中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程朱理学立为官学,取得学术思想上的统治地位后,逐渐走向僵化,并成为明朝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工具而李贽一直抨击程朱理学、批判重农抑商、倡导功利价值、追求至道无为的政治理想,并和曾经的好友耿定向,产生了巨大的学术思想分歧,继而发生论战这段学术论战也是晚明思想史上一段著名的公案,为学界所熟知。

      该《童心说》正是创作于该论战时期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5年)丙戌八月中秋之前,耿定向写了一封信给周思久,即《与周柳塘》,其中谈到,李贽“以妄乱真、教坏毒世”,是“纵情任欲”的人周思久把该信转给李贽一阅李贽大为恼火,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具有论战性的理论文章《童心说》,是为回答耿定向“以妄乱真”的指责而写的[3]  二、 著作内容与主题思想 李贽在该文中主要阐述了“童心”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赤子之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要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这在当时道学僵化的环境中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

      三、 他评现代学者王肇亨:明末进步思想家、文学评论家李贽写的《童心说》,观点新颖,见解深刻,是古典文论中难得的一篇好文章《童心说》所提倡的文学创作的主张,至今对我们仍有启发现代学者纪蔷:《童心说》反映了李贽个性解放的特点,在当朝是难得可贵的思想,是晚明时期具有生命力的理想构念[四、 我评拥有童心是高尚的,而平易近人的书写童真是时尚的五、 问题思考童心真,可谁说了真就是唯美呢?真小人也是真,那这个所谓的江湖热血,真性情,就真的合乎情理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