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专项练习:7 古诗词.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07861102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6.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专项练习:7 古诗词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 . “迟日江山丽”中“迟日”的意思是( )A.“迟日”是指迟到的日子B.“迟日”是指春季太阳落山渐晚C.“迟日”是指春天夜晚渐长2 . “小溪泛尽却山行”中“却”的意思是( )A.忘却B.向往C.再,又3 . 苏轼词作《南乡子·集句》中有“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请问这一句中集了哪两位诗人的诗句:( )A.杜甫、李商隐B.白居易、李商隐C.杜牧、李商隐4 . “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是一个( )A.疑问句B.感叹句C.陈述句5 . 下面诗句中不是描写秋天景色的一句是( )A.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B.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D.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6 . 下列选项中,信息对应有误的是( )A.《枣核》——体裁——民间故事B.《方帽子店》——作者——施雁冰C.《漏》——体裁——童话故事D.《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作者——周锐7 . 下列诗句直接表达了渴盼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的是( )。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②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③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填空题8 . 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填空1)近乡情更怯,             宋之文《渡汉江》(2)            ,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3)露从今夜白,             4)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我发现以上四句所填都是       的诗句9 . 积少成多1.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_______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______,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2.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 3.少壮不努力,________! 4.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10 . 根据本单元课文内容填空1)这个单元我们感受到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还认识了“中国动物小说大王”__________,学习了他的文章《______________》这篇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感人的片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展现了嘎羧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形象。

      除了这篇课文,我还知道这位作家的作品《______________》等2)诗人李贺常以马自喻,借对马不同境况的描写,将自己的坎坷身世、一腔抱负倾吐得酣畅淋漓他共著有《马诗》二十三首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这首《马诗》也不例外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塞外沙漠里燕山的夜景后两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他渴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11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__________2.“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出自宋朝诗人卢钺的《____________》这首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我们从中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爬山虎的脚》是我国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写的,作者在介绍爬山虎的脚的时候,先讲爬山虎的脚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再讲爬山虎____________,最后讲爬山虎的脚与墙的____________。

      4.《蟋蟀的住宅》的作者是_____国昆虫学家_______________作者把蟋蟀当作_________来写,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方面的内容12 . 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1.昼出耘田夜绩麻,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敲成玉磬穿林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 熟读背诵古诗,完成下面练习1.“最是一年春好处”这句诗,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句格言:_________________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诗用了_________的手法,用于突出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__________”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第二句紧承首句,写的是__________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三、信息匹配14 . 读句子,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填在括号里xíng       háng(1)爸爸带我去银行________存钱。

         (2)周末,路上的行________人真多!四、判断题15 .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鸟鸣涧》和《咏柳》都是写景诗2.《石灰吟》诗人郑板桥借石灰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思想情操3.毕业考前同学们抱怨辛苦,班长在黑板上写了两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4.以思念为主题的板报上,写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等诗句5.《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回乡偶书》、《登鹳雀楼》都是表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情感的诗6.《石灰吟》运用比拟的手法,以石灰拟人化了,抒发了作者立志做纯洁的人的情怀五、诗词曲鉴赏古诗阅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____________________16 . 补全古诗17 . 写出诗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晓:____________________       毕竟:____________________18 .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诗句描绘的是西湖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向人们展示了__________西湖的独特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之情。

      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二、填空题1、2、3、4、5、6、三、信息匹配1、四、判断题1、五、诗词曲鉴赏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6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 树之歌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5 朱德的扁担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6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0 雪孩子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 小狗学叫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铁锈还是铁吗(含练习)》参考课件.pptx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含练习)》参考课件.pptx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地球人类的宝藏(含练习)》参考课件.pptx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金丝猴的家(含练习)》参考课件.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7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与例文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4 八角楼上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0 古诗三首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9 雾在哪里教学课件(2025秋).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