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岭南文化——佛山古建筑.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33538678
  • 上传时间:2023-07-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7.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岭南文化——佛山古建筑内容提要: 岭南古为百越之地,由于受地理位置、传统文化等影响,岭南地区的古建筑具有其独特的特色岭南的古建筑,是建筑与岭南园林的有机结合,建筑有轻巧通透的体形,富有岭南传统文化的韵味本单元从佛山的古建筑出发,通过对东华里、三水大旗头村、祖庙、岭南四大名圆等古建筑的介绍,详细阐述岭南的各种建筑历史、类型、特点和风格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佛山东华里、三水大旗头村、祖庙、岭南四大名圆等古建筑,了解岭南的建筑的历史、类型、特点和风格过程和方法:了解佛山古建筑的基本情况通过收集资料,小组交流,介绍自己家乡的建筑风貌,并与佛山古建筑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岭南各种古建筑的历史、类型、特点和风格,体会岭南文化特色,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小组的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品质与深入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岭南古建筑的历史、建筑类型、特点和风格难点:分析佛山古建筑的特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教学内容:东华里东华里是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广东省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镇街道,原名“杨伍街”,在佛山市禅城区福贤路,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杨族和伍族姓氏命名其后,两族相继衰落,房产逐渐转卖与他姓,至清乾隆年间改为“东华里”。

      嘉庆、道光年间,骆氏家族搬入东华里该族中的骆秉章当时在朝中为协办大学士、四川总督,曾对该里后半段北侧宅第大加修葺改造,将屋宇建得更为规整美观清末,华侨富商招雨田家族又迁入该里招雨田为市郊澜石石头乡人,初经商于佛山,后转香港创“广茂泰”洋行,发家成巨富后,将其东华里中段南侧的宅第进一步改建装修,遂成目前之面貌 东华里内街长112米,街首闸门楼尚存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的石刻街额,街道宽阔畅通,花岗岩铺砌的路面洁净平整街内两旁的宅第俨然清代旧貌,因历来是官家富户所居,故无论建筑形式或装修,均极为讲究巷内住宅,排列整齐,格式统一,均锅耳式封火山墙,“三间两廊”式平面布局,室内设置除个别略有改动外基本为旧貌 三水大旗头村三水区乐平镇郑村,当地人又称之为“大旗头村”,是粤中地区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至今保存完整该村是一个祠堂,家庙兼备,聚族而居的建筑群,内部布局采用广东民居典型的“三间二廊”式前临半庙方圹,圹基砌以石坎,突出部份状如壶嘴;圹边有一笔形古塔——文塔;塔下有两方石;大者高三尺许,形如砚,小者方块状如印,组成一个明显的“文房四宝”齐全的人文景观,寄希望后代·“读书做官”之意。

        郑村的建筑群密集而整齐,小巷纵横,棋盘式的建筑布局具有便利交通,又有防火通道的作用每小巷建有闸门楼,是防盗设施郑村的下水道排水系统非常合理,所有屋檐的雨水排到天井小巷由“渗井”泄入暗渠,经暗渠全部排人水圹小巷全部以条石铺砌,方便清理暗渠和疏浚作下水道郑村的房堂全部建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分房”过程,这体现了粤中民居的家族繁衍的历史随着一房一房分下去,每分一房人建一幢房屋建了房屋又建祠堂,家庙,久而久之,形成一片整齐、统一、密集的村落建筑群组佛山祖庙    没有到过祖庙就没有到过佛山 祖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城区,据传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名“北帝庙”原建筑于元代末年被焚毁,明初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因“历岁久远,且为(佛山)诸庙首”而被称为祖庙,1962年划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佛山市博物馆管理 祖庙建筑群占地3500平方米,由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的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物组成清代建立地方行政机构之前,祖庙是处理地方事务的议事场所,异於一般神庙。

      它的建筑乃至装饰、陈设,全部由各行业捐奉而成,且大多是本地生产佛山历史上著名的铸造、制陶手工业,其产品在祖庙有典型的表现建筑的精巧瑰丽也反映着古代佛山的繁华它是佛山的一份珍贵历史遗产因此,一些前来参观的外国朋友将祖庙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 四大名园东莞可园东莞可园位于东莞市城区博厦,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它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此人以例捐得官,官至广西按察,后被免职回乡,便修建可园,三年后竣工可园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其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最高建筑可楼,高15.6米,沿楼侧石阶可登顶楼的邀石阁,四面明窗,飞檐展翅,凭窗可眺莞城景色它虽是木石、青砖结构,但建筑十分讲究,窗雕、栏杆、美人靠,甚至地板亦各俱风格它布局高底错落,处处相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基调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密而不逼,静中有趣,幽而有芳加上摆设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极富南方特色,是广东园林的珍品可园创建人张敬修,金石书画,琴棋诗赋,样样精通,又广邀文人雅集,使可园成为清代广东的文化策源地之一。

      余荫山房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东番禺南村镇东南角,是清道光年间举人邬燕山为纪念其祖父邬余荫而建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建成该园以“小巧玲珑”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赢得园林艺术的极高荣誉,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  余荫山房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坐北朝南,以廊桥为界,将园林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余荫山房吸收了苏杭庭院建筑艺术风格,整座园林布局灵巧精致,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分别建筑了深柳堂、榄核厅、临池别馆、玲珑水榭、来薰亭、孔雀亭和廊桥等,在面积并不大的山林里,浓缩了园林的主要设施和景致,使有限的空间注入了幽深广阔的无限佳景 梁园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梁园由当地诗书画名家梁蔼如、梁九章、梁九华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的“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诗如画的田园风韵;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式式俱全、轻盈通透;园内果木成荫、繁花似锦,加上曲水回环、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之巧妙脱俗而独树一帜,是闻名遐迩的粤中四大名园之一。

      时至民初,一代名园已濒于湮没鉴于其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1982年,佛山市委、市政府首先对现存的群星草堂群体进行了抢救保护,1990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而于1994年开始大规模的全面修复,总面积达21260平方米,依文物修复“修旧如旧”的原则,重现名园的精髓顺德清晖园清晖园坐落在广东顺德市大良镇华盖里,是国内现存的一所著名的岭南园林 清晖园与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一起,被人称为岭南四大名园,它们代表了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一支 清晖园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府第,后为清朝进士龙应时购得,其后,经龙氏数代精心营建,格局始臻定型近年来,顺德市政府对清晖园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和扩建,面积扩大到2.2万多平方米 清晖园整体风格以雅致古朴著称,园内水木清华,景致清雅优美,龙家故宅与扩建新景融为一体,利用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馆交互融合,纠集了我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身突出了我国庭院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造型构筑别具匠心,各具情态,灵巧雅致,门窗古朴精美,品味无穷园内树木繁茂,品种丰富,多姿多彩,与古色古香的楼馆亭榭交相掩映,倘佯其间,步移景异,令人流连。

      思考题:1、 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岭南古建筑以外,你还知道有哪些古建筑?2、 你知道它们都有什么样的历史渊源吗?3、 它们跟上面的古建筑的建筑风格有什么异同? 岭南文化——佛山古建筑主要参考网站目录中国万景网 佛山市文化信息网 中国网 7。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