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导学案.doc
2页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班级: 姓名: 第 小组 评价:【学习目标】1、知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了解我国古代科技、医学、音乐成就 2、通过对甲骨文等图片的认读、了解,培养我们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成果,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严谨治学态度学习重点:文字的演变及古代历法成就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 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源于( ),这是商朝人刻龟甲和兽骨上的一种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 )开始的.2.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 ),也称( ),它比( )更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 )3. 时期,竹书和帛书开始出现,字体也发生了变化4. 我国历史上最早记录的日食发生在( 朝)《 》中记载了(公元前 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5. (公元前613)年,( )天文学家观测并记录了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有确切日期的记载6. 今天的农历又叫( ),据说来源于( )在( )时期,人们就测定出了( )节气,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7. ( )是春秋战国时的名医,他总结出来的( )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8.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是( )的著名诗句,他生活在( )时期,他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叫( ),其代表作有《 》现在的( )节就是为了纪念他的9. 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 )10. 湖北( )出土的( )是最为珍贵的钟鼓乐器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11. 阅读材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①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 ②这一作品是谁创作的? ③现在的什么节日是为了纪念他的?这一节日有哪些民俗?④他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 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1. 甲骨文: 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开始的。
2. 金文: 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比 规范 3.大篆: 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 4.历法:夏朝:今天的 又叫夏历商朝:一年分12个月,有大小月之分, 增加1个月战国:24个节气之成就 5.春秋战国之际名医:扁鹊成就 6.屈原: 楚国人,创造出 诗歌,代表作《 》,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他被 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7.钟鼓之乐:盛行于 ,其中 出土的 最为有名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1.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下列哪个时期开始的(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2. 竹书和帛书出现于( )A.商朝 B.商周时期 C.西周晚期 D.战国时期3. 下列几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甲骨文已比较成熟 B.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C.竹帛书出现于春秋 D.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4. 我国历史上最早记录的日食发生在( )A.夏朝 B.西周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5. 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这个历史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6. 我们的祖先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7. 下列哪一项史实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A.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B. 定出一年中的24个节气C. 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D. 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8. 在湖北随州出土的最为珍贵的战国乐器是 A、整套编钟 B、铜钟 C、七孔骨笛 D、陶埙 学科组长检查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