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额的成因和对策思考.doc
4页大班额的成因和对策思考上传:付昊轩 更新时间:2013-1-6 8:43:20人,最高班额81人,最低班额64人按国家规定的小学 生每班45人之内的要求,我校平均每班超过25.8人二、主要危害 \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大班额的危害众多,不可小视,主要体现在以下个方面:七八十人一个班,学生活动较少,学生发言机会减少,教师对后进生的关爱心有余而力不足,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难于落实更为令人担忧的 是,由于人多空间小,室内空气不好,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一旦遇到 传染病暴发,后果不堪设想2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由于学生多,课堂驾驭难度大,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作业批改量大, 管理难度大,教师不堪重负,抽不出多少时间从事教学研究,也抽不出时 间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教学成绩难以全面提高二年级每个班学 生人数超过80人,教师教一个班就等于教两个班,工作量增加了一半,老 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量大,无力顾及全体学生长期以往,必将加重教师 的负担,损害教师的身心健康3S加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加上学校幼儿园的一千多名幼儿,学校共有4000多名师生,为了解决 学生入放学拥堵问题,学校只好分年级、分时段放学,确保师生安全、教 学有序。
特别是学生多了,后进生就多,客观上造成学校的管理难度加大 大批的农村学生涌进县城读书,造成县城学校规模过大,加上家长选学校, 选班级,选名师成为家长的共同心态开学前后,家长们找亲托友,甚至 走后门拉关系,给学校的正常管理带来难度4不利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由于学校面积小,学生人数激增,几乎无法进行大型活动,不能很好 地开展户外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不到发挥,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程度 的影响像微机课、科学课、实验课、阅读课等课程的开展,因为机房、 实验室、阅览室太少太小,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不利 于素质教育的推行5、影响学校师生安全学生人数的激增,大班额现象的出现,使学校承担的教学安全任务成 倍增加,学校的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目前教室内学生过多、桌凳拥挤、通 道狭窄,基本是只留了一个门出入,如果发生危险事件,学生很难及时疏 散和撤离为避免拥挤伤人事件发生,学校不得不分时分段放学、出操, 学生集体上下楼、进出校门必须安排教师疏导管理,对学校安全管理造成 了较大压力三、成因分析原教育部部长周济讲得好,〃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 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是现阶段教育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
〃 综合来看,我校班额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县城人口增长迅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许多富裕起来的农民陆续 进入县城或在附近地区就业,有的开始在县城买房定居,子女跟随父母进 入县城学习生活的日渐增多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县城,再加上大量的常住 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实际在县城生活居住的人口更多根据国家政 策规定,凡到县城定居或外来人员到县城务工的,教育部门和相关学校必 须无条件接受其子女就近入学大量跟随父母进城定居的农村儿童进入县 城小学上学,造成近年来县城小学生人数迅速增加,传统的县城几个行政 村和县直单位子弟在县城中小学校就读的格局已经被彻底打破,县城原有 学生和新增加的学生共同占用有限的教育资源,这必然导致出现大班额现 象二是教育设施建设滞后,历史欠账太多县城面积在扩大,县城人口在增加,但十多年来县城只在今年新增两 所小学,十多年没有新建小学,根本无法满足人民群众迅速增长的教育需 求尽管2012年县城新建两所小学,但只招收一年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 缓解了一年级的压力,但2—6年级还未缓解,大班额现象出现在客观上无 法避免三是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目前县城教育教学条件不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基础设施,以及教学管 理,都优于农村地区,加之部分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不到位,师资力量有限, 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无法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为使子女接受 优质教育,实现望子成龙的愿望,许多农村家长都想方设法送子女到县城 小学就读,这使县城区域本来就十分有限的教育资源更加紧张,县城学校 不得不增加每班学生人数,这也是大班额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实际上, 许多农村学校每班学生人数远远低于国家规定标准,与县城大班额现象形 成鲜明反差,教育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对策思考大班额现象是办学行为不规范的表现它不仅有损教育的形象,也有 损政府的形象,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也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 部门的高度重视"大班额〃现象,问题出在学校,根子还在政府\扩大城区小学办学规模根据国家规定,原则上每2万人需设一所初中,每1万人需设一所小 学按此标准,县城需新增多个小学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城区大班额问 题,必须从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入手,努力扩大城区小学办学规模2. 调整优化农村学校布局积极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努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减少农 村小学生向县城流动,为解决城区小学大班额问题释放源头压力积极适 应形势发展变化,充分考虑和满足农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紧密结合 农村实际,下大力气搞好农村教育资源整合,集中优势力量,创办优质教 育,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使农村学生能够就 近接受到与县城学生同等同质的教育。
扎实开展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 作,将更多的先进教学经验、优秀教研成果在农村学校推广在评定职称、 评优评先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保证农村教师队伍稳定,缩小城乡师资 差距3. 鼓励引导、规范发展民办教育社会办学是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是弥补政府公共财政不足,发展教 育事业的有效方式但由于大部分民办学校都以赢利为目的,师资水平有 限且不稳定,办学条件有限,收费较高,难以满足群众对素质教育的需求 要制订出台优惠政策,对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民办学校,任职教师和在校学 生可享受同公办学校师生一样的待遇,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在政府引导下规 范办学、快速发展,最大限度地分担公办学校大班额压力4严格学籍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是要继续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片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不招收 学区外学生,从起始年级就要严格将班级人数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二是 学校要严格学籍管理,严把转学关,严禁不足龄儿童入学5、认真搞好大班额教学管理在当前大班额状况暂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我们要立足实际,正视现 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克服困难,不断创新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大班额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式,深化 课程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减少或消除〃大班 额〃造成的不利影响。
搞好学校基础设施管理维护,提高教育教学设施利 用效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促使中小学生健康成长高度重 视安全教育,切实加大安全投入,严防意外事故发生,保证师生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