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秦国望族,南阳吕氏.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23272729
  • 上传时间:2017-11-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25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秦国望族,南阳吕氏秦国望族,南阳吕氏吕氏源出姜姓,以国为氏,始祖为伯夷据《吕氏世系表》载:"共工氏从孙伯夷,佐尧掌四岳,佐禹治水,封为吕侯,为吕姓之始"春秋初年,吕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吕氏战国末,卫国濮阳人吕不韦任秦相,封文信侯助秦王嬴政立,继任相国,嬴政尊为仲父门下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吕氏成为咸阳望族秦王嬴政十年亲政后,吕不韦被免职徙蜀,忧惧自杀曾令宾客编撰《吕氏春秋》,汇集了先秦各派学说,故有杂家之称六十八世吕祖谦,字伯恭,生于南宋绍兴七年(1137),初任严州教授,以经学教人,从学甚众后官著作郎,倡道于婺,为一代宗师,世称东莱先生,所著有《左氏博议》及《诸史评节大事纪》等书吕祖谦第六代孙吕万春、吕大正、吕十三郎三大支,播迁宁化石壁吕万春生五子:秉仁、秉彝(又名九有)、秉翟(又名肇基)、秉东、秉信,兄弟五人,居宁化石壁元明之际,吕秉仁(伯卅公)由宁化迁至漳州诏安县秀篆河尾乡寨上园门口传下园门、石溪、玉龙、北田、营唇、中楼诸房,派下建有祖祠"著存堂";吕大正一支迁居上杭,其子良甫,移居南靖吕十三郎移居上杭,派分广东丰顺今漳、泉、澎湖、台湾吕氏,均出此三系七十六世吕太德,字旷兴,名宦,原籍金陵宁国府旌德县,任漳州司马,致仕迁居于永定赤嘴岗。

      衍传子四:七十二郎、念九郎、六四郎、六五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平固侯二十九世孙、新安教授吕祖昌在《皖桐吕氏宗谱原序》中说:余族自昭烈武成王而后,相延以至于今,历数千年,支分派别,迁徙靡常若闽中、歙州、婺州、宛陵、吴兴、临淄、姑熟诸邑,皆吾吕姓散处之地也惟余一支籍于江西之鄱阳…余由明经拜新安教授,蒙先灵之呵护,获叨末秩而时值兵变,集庆、建康一道皆锋镝地,不得已偕兄弟妻孥辈鼓榭而下,抵宜城焉时兄祖一往徽,弟祖三往潜,祖四往太,余与妻刘氏,子兴、子胜卜居皖桐横山之湖清乾隆年间,散居在安徽桐城地区的吕氏之一支迁居陕西南部之宁陕、石泉一带,成为当地大家族宁陕县汉坝川至今仍保存着江南风格的吕氏祠堂,其建筑精美,布局严谨,其高大的风火墙、精致的石雕造型以及四水归堂的建筑格局,不仅显示了吕氏家族当时雄厚的经济实力,也表现了江南建筑艺术在陕南的衍生六、殷商封姓,南阳傅氏商代武丁登基后,在山西傅岩求得一名"说(音yue)"的圣人,向其请教治国之策,对答如流,深得武丁赞赏,称为"举以为相",遂封其姓傅,号傅说,其子孙以傅为姓,遂有傅氏因傅说为殷相,故傅氏得姓最早在殷商的都城殷墟,傅氏后裔多以"南阳郡"为堂号。

      在"五次大迁徙"中,不少傅氏子孙支派演化为客家人傅氏最早入闽始祖为初唐著名学者傅奕傅奕有子维光、璧、仁均、兴、觐、现等,唐高宗咸亨中,傅奕往江南赴任,其子孙因此散居各地据武荣《傅氏宗谱》记载: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傅奕的裔孙傅笋为避黄巢之乱,带着15岁的从弟傅实,率领军队从河南光州固始县出发,南下入闽,进军泉州北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傅奕次子傅璧之后裔傅显通,携家从江西金溪县迁居福建宁阳县黄双洲村(今属建宁县);又传八代,其一支从黄双洲转迁宁化县石壁,后裔播迁上杭、兴宁、南海、佛山等地该房子孙遍布福建宁化、建宁,江西石城、兴国、于都等地其脉系为:奕--璧--显通--璇郎--钦郎--少一郎--六七郎六七郎生八子:一郎迁居宁化,二郎定居长汀熊家坑卢洋,三郎定居坎头,四郎迁居宁化水茜乡,五郎迁石城、屏山大坪头,六郎仍居黄双洲村;七郎迁居儒地,八郎由洋坑迁凹头双坑开基傅氏第三次入闽祖傅以南,讳天植,又名一郎南宋宝佑元年(1253)进士,景定间(1260-1264)任安徽宿州太守南宋末,元兵南侵,傅以南携家从宿州灵璧县避乱入闽,抵汀州宁化县石壁村大城坑、中门、凹里暂住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率领抗元义军退守汀州。

      傅以南闻讯即率长子旦郎、次子景郎,奔长汀欲与文天祥会合去漳州,不幸病逝于梅州,旦郎、景郎葬父于梅州程乡王、谢两夫人以及长子旦郎、次子景郎均下落不明三子傅是郎,名正先,字廷,号仰斋,遵父嘱由宁化石壁迁长汀县宣豪里作后应文天祥兵败、父兄下落不明,他隐居深山老林,衍传子八:念一郎迁广东,念二郎迁朋口,念三郎世居傅家墙,念四郎迁泉州,念五郎迁潮州,念六郎迁福州,念七郎迁上杭蛟洋,念八郎迁连城县东门,后裔一部分迁山西大同,一部分迁广东饶平县其后,宁化傅氏子孙又不断向广东、湖南等地迁徙,一支辗转迁徙定居于湖南浏阳清初,在"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中,傅氏家族的各个分支不少人经广东、江西、湖南远迁陕西汉阴以及四川大竹、渠县、简阳,重庆梁平等地定居落户据笔者对陕西省汉阴县涧池镇的田野调查,王家河村副村长傅盛荣(生于1955年,系傅学独曾孙)介绍:康熙五十九年(1720)至乾隆初年,傅氏经浏阳西迁共四房弟兄,一支迁居陕西汉阴县,一支迁居陕西镇安县,一支迁居四川,一支迁居湖北浏阳傅氏初到陕西,定居在汉阴县涧池铺洞河、军坝一带,至今傅氏祖坟在洞河,墓地有石栏、桅杆等设施;傅氏祠堂修建在军坝村九组,《浏阳傅氏族谱》亦保存在军坝九组大房嫡传孙傅盛久家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