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戴英谈推手录音.pdf

9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3382862
  • 上传时间:2018-08-3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8.42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戴英谈推手录音一、前言我这次到湖南来旅游,跟各位拳友们见见面,向大家问好借这个机会,同大家谈谈我自己练太极拳的一些体会,不是什么讲课在近一百年期间,涌现出不少太极拳的名家好手,这些名家获得的成就主要是通过勤学苦练,此外,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由老师的指点我的老师是张达泉老师,我的太老师是纪德(纪子修),太老师的老师是杨露禅,我老师是纪子修比较好的徒弟和学生我在老师的辛勤下,深深体会到:太极拳单凭自己个人刻苦练习,认真钻研是不够的,一定要有老师的指点,学习前人的经验十分重要,对练拳有很大的好处二、基本原则太极拳最开始时可以实用的,后来许多人都把它看成是锻炼身体的柔软体操,里面传下来的实用的东西慢慢少了现在太极拳还是叫太极拳,就是那些可以打手的东西找不到了有人就把推手和拳架分开,推手管实用, 拳架管锻炼身体,各负其责 其实, 这是一种误解, 拳架应该是可以管实用的,要不然怎么说 “ 走架即是打手 ” 呢?关键是要能在拳架中找到打手的东西,这又需要架子练得正确一套架子要练得正确,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理解过程,十年、二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因为往往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体会到拳里面的内容,决不是今天学了,明天就会了。

      另外,即便有长期的锻炼,也还不一定能拿到太极拳里面的东西,必须在练习拳架的过程中遵循几个重要原则:一个是松,一个是要中正,还有一个要上下通,再有就是处理好阴阳,才能体会到拳中真谛三、阴阳先讲讲阴阳练太极拳一动手,一动步,总是会自然动作,比如手到前面去了,或者腿到前面去了一般来讲容易被调动的地方,就是身体的阳面,而不容易做到的地方就是阴面从我们每个人本身的自然条件来说,只要人一动总是阳面多,阴面少明朝有一个中医大家叫朱丹溪,他的主要理论就是“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 我们这里也这样讲,如果不注意阴面的锻炼,就会产生不平衡,阳面的地方越练力越大,造成弱的地方更弱练太极拳很主要的问题是要找阴面,不管腿也好、手也好、身体也好,你要找它弱的地方,把它练得饱满,虽然阳面的东西你没少给,而阴面的东西给多了,就等于少给了阳面,四面八方练得一个样,阴阳、虚实的地方变化就统一了如果阴面的东西丢在那里不去练,你就指挥不了阴面的东西练多了,以后它跟阳面的东西就平衡了,阴平阳秘平衡以后就叫得应,变化就能随意了如果阴面的东西没有练满,就总是会差一步、慢一步,心里清楚,就是够不着具体的讲,手下面是阴面,腿内侧是阴面,说起来都很简单。

      练拳时要把向自己的重心练到当中去,就到了内侧、阴面,不能往外撑着,里面是空的,那就不平衡我讲的阴阳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如要具体讲的话,涉及角度太多,这里仅是提一提,供大家参考四、松下面谈谈松松是对每个练太极拳的人的要求,没有谁讲练太极拳不要松怎样理解松?我们现在看到练太极拳的,有的练得很轻,有的气力很大,有的身体像一块铁板,样样有,他们也是讲松的,这些是不是松?具体的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2 我是这样认识的,松就是说每一个关节,每一节肌肉都要统一起来,关节统一了就均匀了,均匀了就是比较松了,一节节能接得上,不是这个地方用力,那个地方不用力松首先一点就是内部先要松,心里不能紧张,不能有什么东西舍不得放下,这是一种松松容易产生两个方面的错误:一个是容易丢, 还有一个是没有松他讲松了,身体不能听指挥人一碰到问题就是紧的,这是本能如果想碰到问题能松,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去锻炼松最容易产生丢,我松了,再松也没有了,实际上这种松已经丢了松是把身体松开来,而不是松得缩了松开松开,松了以后毕竟是大,而不是小缩小不是松,而是紧,它是局部的松,而不是整体的松,所以松是一个长大的概念,不在原地放松,那种松得理解就错了。

      如果没有松去推手的话,自己身上的肌肉就是负担,负担大了变化就慢了,这种表现在练太极拳的人中是很多的结合每个人的工作,有些做重工作,用力气的人,练拳就比较难送;有些拿笔杆子的或做其它轻工作的,练拳就容易松,基础条件不同总之要克服紧的、丢的两个问题松的问题,我跟老师练了十年,专是松,给人家打的,每天给老师先打一顿,打的时间长了,打了十年,那时年轻,二十几岁,总有些灰溜溜的现在被打了,以后会怎么样呢?我吃不准,就问老师,要不要加一点其它的辅助练习,或者站站桩,或者练其它的长些力气?老师说:不行,你就练这个拳,你松,松了你化,化了以后,是有还债人的意思就是松了以后化,人家打不着你,你就可以打人家了,人家就还你的债了这个情况给大家作个参考,就是要坚持松,以后会好的松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以往很多人打架子很松,推手的时候就使力了,拼命了标准应该是你的架子松到什么程度,你的推手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练拳是单练,推手是双练,不是比武所以,松的标准还是在自己身上五、中正下面谈谈中正练太极拳怎么叫正?从外形来看,两个肩到两个胯要是一个平面的,不管你人是斜的也好,还是直的也好,这四个点必须在一个平面尤其我们练小架,是平胯、川字部,你的前脚伸出去,后面的死腿,重心那个腿,你松到什么程度,胯就摆到什么程度,前面的腿也就伸到什么程度。

      像跨步、猫步,提脚出去放下来,不是连身体一道搬出去的,这样一搬就斜了胯,就不完整了当然动作出去的时候会有一个过渡阶段,这个时候的动作不能算不中正,过渡还是要有的太极拳的动作主要是单重,但双重的地方也很多,这不能算双重,因为它是过渡动作我们小架的单鞭很明显,到底是双重还是单重?我看是双重,这个双重是过渡,不是老摆在那个地方的中正的内容很多,包括前后、左右你上步,要先把底下的东西收牢了再上步,不能歪到这边,斜到那边我在上海看到不少,头丢了的、头仰着的,全有中正就是不能有前后胯,不管上步也好,手伸出去也好,胯要平的,肩也要平,不能哪里先去了,先去就有前后了,那就不正中了中正的问题每时每刻都碰得到,希望大家练的时候不走弯路有的说,现在不正,先练着,以后再练就正好了,那个要不得,最好能一上去就练正才好时间长了以后习惯了,很难改的,自己要吃亏的六、通后面讲一讲通通的要求与中正的要求有统一的地方,也有不统一的地方前后通、上下通、左右通、阴面要通、阳面要通、手要跟脚通、脚要跟手通;弯的,它也要通这怎么能达到呢?要有先决条件,松、3 摆不正,这两个条件没有,你根本就不能通;你扭曲的,那怎么通啊!上不来,也下不去,当中里面被你夹牢了,当然不会通。

      每一个关节都要松得均匀,不能上面那个关节多了,下面那个关节少了,那样就贯不通,脚下有反弹力也上不来所以通是非常要紧的,你如果关节、身上都平衡了,上下左右都是很平衡的,下面哪个地方一动,全身都是动的不能你自己去配“ 一动无有不动” ,那个外型的东西不能找,那是要吃亏的有两种毛病阻碍通,一是哪个关节紧了,一是哪个关节丢了你这里是紧的,遇到这个地方(力量)上不去了,或者下不去了;你丢了,也是这个地方(力量)上不去,下不去去了这两个毛病,你打出来的太极拳肯定是匀的,肯定是上下通的练太极拳的通,还要注意精神怎么把意识贯到顶上去,落到底下去;这样摆正了就不会摒死否则摆出弓步、川步,总会在胯里、膝里、小腿里或者腰里有什么不平衡就是说身体某一地方要么不能动,不能动就坏了;要么能动,只有那个关节能动,其他不能动也坏了一个是硬的,一个是丢了,都不行 一动无有不动 ” ,练的时候哪个地方变,哪个地方动,它本身应该顺着来太极拳本来就是柔和的嘛!柔和的东西一动就统统动了,硬的东西哪一个地方动了,其他不一定动,它是对抗的,也就是不顺,里面没有通通的问题就这么谈一下七、结语如果以上这四个原则都能达到的话,练拳架的味就越练越浓,越练越有意思,就能找到打手的东西。

      跟着瞎练得,练到哪里是哪里,没有目的性,没有练阴面,做不到松、通、中正,身上就不听话,你就指挥不了一定要达到这么几个字,练推手时反应就快,敏感性就强,脚底下变化就多不能前脚或后脚踏得很牢,脚底下要有弹性,像球一样,是活的;有那个意思,弹性就有了,反应就大了,动作就自然了,推手就厉害了练太极拳要讲大松大柔,有人甚至将松柔强调为太极拳的灵魂,这是有道理的 要松,要松,要松,初学太极拳要从缓慢松柔入手 当代太极名家郑曼青教导弟子时亦如是强调郑曼青的师兄,另一位当代太极名家李雅轩亦强调,练太极拳要 “ 大松大软 ” ,“ 以全心全意地去想松” 但是, 我们要思考的是,虽然很多人主张练太极拳要大松大柔,但为什么练不出功夫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松柔有很多诀窍,其中有方法问题,也有层次上理解的问题讲松柔若不得法,同样很容易走入误区有许多人讲松柔,但练来练去仍然只是在肌肉的动作上做文章,有些人虽然常常觉得自己松开了,实际上是懈了,而自己并不知道太极拳讲大松大柔,首先要明白松柔的种种层次和不同境界从我们这个体系的训练方法上去讲,太极拳的松柔首先是要讲松开,然后是松散(读第四声 ),再往下是松沉、松静、松化,就是大而化之,神而明之。

      这些都是太极拳松柔的层次,但这些境界都是口传身授的功夫,要用文字讲述清楚,并不容易太极拳松柔五境界4 普通练太极拳者讲的松柔,是没有目的性的,我们讲松柔,是有目的性和可具体操作性也就是说,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松柔体会,功力进一步,松柔的要求也要高一步,如此逐渐提高我们对松柔层次的掌握,与功力的提高形成相辅相成的作用一开始学太极拳时,我们要求身体松软,节节松开,头上肩上要这样那样走,将人发出去:松沉是内劲下去后再起来,也可以沉都不要,将劲提到上面去,外形完全没变,但内劲的方向变了松静,这个静非常不简单,有了这个静,才有反向的动,所以叫做复命归根只有做到静,然后才能到空、到化的阶段就是对方摸到哪儿都是空空的,一点东西都不让对方知道,但此时恰恰是“ 空 而不空,不空而空 ” ,所以才有 “ 有心有意皆是假,拳到无心始见奇” 的说法我们现在练拳是“ 有心 ” ,可是 “ 有心 ” 的过程是通向 “ 无心 ” 的台阶再深一层次,是我们在练习的时候要做到一松就走化了,对方根本听不到东西,到那时才能体会知机的问题,太极拳讲得机得势,身上没有松柔的功夫,就不能知机,又怎么会得势 ? 在练拳的时候,就是要注意这些东西。

      当然,有了正确的理解和追求方向,还要有具体的方法去找,去体悟松柔比如说“ 大而化之 ” , 为什么要你们在练拳时将气势放大,就是因为刚开始为了找准内劲,气势可以小一点,但等到一定阶段,你们的气势大了,内劲早就随着意到外面了比如,气势足够大了的时候用气圈打人,实际上就是一个观照问题现在你们的身体状态未到,功夫到了,要真正达到一丝不挂的阶段,什么节节贯穿,什么根节起、中节随、梢节到,什么 “ 起于根,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那些都太慢了应该是在哪里接触就在哪里起,干吗要跑那么远比如对方抓住我的前臂,就从这里直接化发对方松开、松散、松沉、松静、松化,这些是松柔的不同层次大而化之,神而明之,不是一步登天,也不是一悟即得,而是一层功夫一层体会的事,要慢慢来节节松开是基础当代太极大宗师杨澄甫先生很重视练拳时的松,在其著作《杨氏太极拳练习谈》中曾经提出,“ 习练运行时, 周身关节, 均须松开自然 ” ,又提到 “ 两臂骨节均须松开 ” 在著名的 《太极拳术十要》 中也明确提出“ 松腰” 的概念其弟子李雅轩关于松柔的许多提法同样是值得重视的他常对弟子们提起, 杨澄甫练拳时“ 又稳又静,又松又沉,又软又弹,又灵活” ,在发劲时则是“ 松沉软弹,透内之力惊心动魄,有令人万分恐慌之感” 。

      所以,李雅轩认为太极拳“ 非松软纯净内劲不出” 这些体会都是很宝贵的经验我们讲松,主张首先要抓大的结构,就是要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古典拳论《十三势行功心解》提出:“ 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要做到中正安舒,首先须从纵向上5 来解决问题,这些就是“ 松开 ” 的主要内容练太极拳时,人基本的站立姿势,从头顶,到脚下,到全身各个关节都要松开如果关节不松开,到后面讲节节贯穿,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