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docx
12页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怜悯是人的天性(节选)(法国)卢梭①我们不可像霍布斯那样,因为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便认为人天生是恶人:因为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便认为人是邪恶的;人从来不对他的同类效劳,因为他认为他对他们没有任何义务;人自认为他有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权利,因此便以为他自己是整个宇宙的唯一的主人既然这位作者是根据他自己提出的原则进行推理的,他的论点就应该这样来表述:我们在自然状态中对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的关心,丝毫不妨碍他人对保护他自己的生存的关心的,因此这个状态是有利于和平的,是适合于人类的然而他在书中所说的话却恰恰相反,因为他把为了满足许许多多欲望而产生的需要,与野蛮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混为一谈了:其实,这些欲望乃是社会造成的,而且,正因为人的欲望丛生才使法律成为必需的东西既然布斯认为恶人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我们就要问:野蛮人是否也是一个强壮的孩子?如果我们承认他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如果这个人强壮的时候也像他柔弱的时候那样依赖他人,那么,什么过分的事他干不出来呢?他的母亲如果不及时喂他奶,他就会打她;如果他觉得他的弟弟招他讨厌,他就会掐死他;如果别人碰撞了他或打扰了他,他就会咬别人的腿。
说自然状态中的人是强壮的,与说自然状态中的人需要依赖于人,这两种说法是矛盾的人只有在处于依赖状态的时候才是柔弱的;如果他无拘无束,不依赖他人的话,他早就是很强壮的了霍布斯没有看出:我们的法学家所说的阻碍野蛮人使用理智的原因,正好就是霍布斯本人所说的阻碍野蛮人滥用他们的官能的原因因此,我们认为野蛮人之所以不是恶人,其原因恰恰在于他不知道什么是善,因为防止他们作恶的,既不是智慧的发达,也不是法律的约束,而是欲念的平静和对恶事的无知②此外霍布斯还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使他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自己的幸福而损害他人,因而可以在某种情况下克制他的强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产生之前克制他的自爱心认为这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我认为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怜悯心了;它是那样地合乎自然,甚至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的表现且不说母兽对幼兽的温情和在危险时刻不惜牺性命保护它们,我们经常看到,就连马也是不愿意踩着一个活着的生物的身体跑过去的一个动物在它的同类的尸体旁边走过时,总是感到不安的。
走进屠宰场的动物发出的哀鸣,表明它们对所看到的恐怖情景是感同身受的我们看到《蜜蜂的寓言》不得不承认人是一个有感情和同情心的生物书中描述了一个动人的事例:一个被囚禁的人看见一头猛兽从一个母亲的怀抱里抢走了她的孩子,用尖锐的牙齿咬孩子的肢体,用爪子掏取他还在跳动的内脏他看到的这件事情虽与他个人无关,但他心中的感受是何等悲伤啊:目睹这种情景,而自己却不能对晕过去的母亲和垂死的孩子一伸援手,他难道不难过吗?乙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依据甲文,以下不是霍布斯观点的一项是( )A.因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所以人天生是恶人B.因为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所以人是邪恶的C.因为认为对同类无义务,所以人不对同类效劳D.因为人是宇宙的主人,所以自然权利互不妨碍2.甲文第①段划线部分两个“既然”领起两个方法相同的反驳,下列各项中与这两个反驳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生物不变论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因为,生物不变论是一种违反客观事实的观点,违反客观事实的观点当然是错误的B.生物不变论不符合事实,动物是发展变化的,植物是发展变化的,微生物是发展变化的,所以,生物不变论是错误的C.生物不变论是错误的,如果生物是不发展变化的,那么,古代生物和今天生物应相同,而事实上古今生物差异很大D.生物不变论是错误的,因为,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已表明人从猿进化而来3.甲文第②段画线部分和乙文画线句在逻辑论证上有重要作用,且作用相同,请加以分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①不入洿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③,涂有饿莩④而不知发⑤,人死则曰非我也岁⑥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梁惠王上》)【注】①数(cù):密罟(gǔ):网 ②洿(wū):深或大 ③检:约束,制止④殍(piǎo):饿死的人 ⑤发:开,指打开粮仓救济 ⑥岁:年成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B.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C.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梁惠王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在实质上没有区别,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关系。
B.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等问题C.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涂有饿莩”的现状归罪于荒年,如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D.选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如在论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时,通过排比的运用,使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他是孔子孙子孔伋的再传弟子B.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包括唐代以前的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律诗和乐府诗C.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黄河流经山西省境内,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地区为河东;流经河南省,河之北为河内D.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殷商叫序,周代叫庠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三、选择题8.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治天下可运之掌上①治:治理 ②运:运动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①乍:刚刚 ②入:掉进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①恻隐: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 ②端:萌芽,发端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①始:开始 ②达:到达9.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 天下归仁焉B.质胜文则野 故木受绳则直C.敏于事而慎于言 不能容于远近D.人而不仁 死而后已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质胜文则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见贤思齐焉 盘盘焉,囷囷焉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D.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若火之始然11.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B.谓其君不能者 仁也者,人也C.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D.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B.小人喻于利C.小子何莫学夫《诗》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同“纳”,结交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C.自贼者也 贼:小人D.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保:使……安定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就有道而正焉 B.策之不以其道 C.任重而道远 D.朝闻道,夕死可矣15.下列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怵惕:恐惧。
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同“纳”,结交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通“徼”,求取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然:……的样子四、语言表达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中国的儒者将孔子看成圣人,把孟子看成亚圣历代帝王几乎都将孔子视为无可挑剔的圣人,但对孟子,总觉得味道有点儿别致既然如此,何不索性将孟子排除在圣贤之外呢?这也许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孟子的性善论,一是他的民本思想这里说孟子主张性善论,是和荀子的“人性本恶”相对而言的① ,因为后来的不良教育及社会熏染而变坏了;荀子认为人性本是恶的,但通过教育和觉悟可以走向善② ,其价值取向也都是让人培养和保持善和美,但切入点不同17.下面的一则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你认真阅读理解,并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评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倘若唐代大诗人李白再游黄鹤楼,肯定不会有如此困扰在2013年国庆期间,武汉黄鹤楼在景区内设立“电子涂鸦墙”供游客尽情抒怀,破解了文明旅游的一大顽症——“乱刻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