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诗词赏析.pdf
8页语文版 ) 八年级上册诗词赏析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人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评析 :诗中茅屋即现在的杜甫草堂全诗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本诗选材典型,生活气息浓郁,篇末的感慨和憧憬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即前面部分的叙事、描写的内容,不是空喊口号)语言通俗朴素,明白如话,但又韵味十足,平淡中见神奇句型打破七言和骈偶的形式束缚,兼用长短句和奇句,便于刻画形象和抒发感情1、赏析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答题A、第一节中写暴风对茅屋肆虐的几个动词是:卷 飞渡 洒 挂罥 飘转诗中升华精神, 最能表现诗人关心社会 、兼济天下的胸怀的两句诗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诗中有描写,有叙事,有抒情,请在诗中各找出一个例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描写:; 叙事:;抒情:如:第一节开头两句是叙事,以下三句是描写;第二节全部是叙事;第三节开头两句是描写,最后一句是抒情,其余都是叙事;第四节全部是抒情,兼有议论(以上答案供参考,答出一点即可)仔细品读该诗,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表现了杜甫一种饱览民生饥苦、体察人间冷暖的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2、下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意思是忍心能够当面做贼, 公开抢抱着自己的屋上茅草钻入竹林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自从丧乱以来已不知有过多少个这样的夜晚,洒泪沾襟又有什么用呢?C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诗人的理想,这是一种饱览民生饥苦,本察人间冷暖的情怀,就像他在兵荒马乱中写“三吏”、“三别”一样D 、本文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的频繁的韵角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3. 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答:“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风狂, “卷”从视觉上突出秋风肆虐、 “飞”“渡”“洒”“挂罥”“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
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4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的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答:以小见大,忧国忧民,推已及人地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5解释诗中加点词:俄顷:一会儿何由彻:( 彻夜、通宵)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 - - - 6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7填空:段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 ,并渲染了特定的 氛围、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 ( 悲凉、悲哀、凄凉) 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 ( 关心人民疾苦 )的伟大胸襟蓄势8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 ( 古今的例子均可 ) 参考: (1)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2)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故事1、诗歌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风狂,“卷”从视觉上突出秋风肆虐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不容易盖起了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有位下文做铺垫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在诗中有什么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 ,并渲染了特定的 氛围、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 (悲凉、悲哀、凄凉) 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 ( 关心人民疾苦) 的伟大胸襟蓄势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过了一会儿,狂风停息,黑云如墨,天空阴沉迷蒙,一下子就昏暗了作者以饱蘸浓墨之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描绘了一幅狂风甫定,阴沉迷蒙的图画4、对“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这一句进行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了秋雨的细密连绵如何理解“长夜沾湿何由彻”?语义双关,“长夜”是诗人难以入睡,凄风苦雨的漫漫寒夜而“安史之乱”造成的黑暗混乱的政治局面给人面带来的深重灾难正如这漫漫长夜一样。
二、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算错) 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3对过故人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 )、一二句写朋友邀我作客具鸡黍”、“至田家”,表现了老朋友之间真挚的感情,洋溢着愉悦的田家情趣三四句写风光绿树环抱着村庄是远景; 郭外青山逶迤是近景。
由近渐远, 景色开阔,气氛清幽淡静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 、五六句把酒闲话,轩窗一开,扑到眼前的是谷场和菜圃,远处是绿树、青山,知心朋友们喝着酒,谈谈农事,风儿阵阵送来泥土和庄稼的气息这田园风味简直令人陶醉!、七八句写诗人告诉朋友:重阳节我还要到你家,喝菊花酒朋友间融洽的感情、诗人对田园的喜爱溢于言表三、游山西村 (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评析 :首联:写诗人到山西村做客受到热情招待,描写了淳朴的风俗、善良的农民、美丽的风景颔联:意境优美而含蓄诗句的字面意思是山西村山环水绕,正当诗人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看见前边绿柳飘飘,花团簇拥,一个村庄出现在了他的眼前现在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生出许多希望(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1、赏析陆游的游山西村并答题一个“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一个“疑”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下面是对游山西村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A、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B、三、四两句流传最广,写了村庄周围的景色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簇拥的景象现在作为成语富有生活哲理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会生出许多希望C 、这首诗结尾与开头呼应, 写如果有机会要“闲乘月”“夜叩门”,但说得不肯定,说明再也没有希望了D 、这首诗描写了游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虽是写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形成鲜明的对比3、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景色优美,民风淳朴,主人盛情4、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山西村有巨大的吸引力,诗人游后意犹未尽,想从今以后拄杖乘月,轻扣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说明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融洽,也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村村民的无限喜爱之情5、诗的颔联写景中蕴涵哲理, 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名句, 就此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的天地它激励人们遇到困难时不丧气,坚持不懈地努力6、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村淳朴的民风的陶醉,对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 的喜爱之情7、“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与“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意境相似四、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评析 :描绘了萧瑟肃杀的边塞秋景,展现了雄奇壮阔的边地风光;写出了宋军将士因边乱未平、长期戍边不能还乡而产生的浓郁乡愁,而其中又蕴含着作者希望剿平敌寇、保境安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风格豪放苍凉1、赏析范仲淹的渔家傲并答题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 - - - 词的上片写景,以 异 字统领以下背景: _雁云_、_边声 _、长烟_、_落日 _、_孤城 _,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词的下片抒情,“ 将军白发征发泪 ”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将士虽思家但更愿报国之心)2、选出对渔家傲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四面边声连角起”写的是秋天到了,西北边塞地区的风景与中原地区大不相同,衡阳地方的大雁飞走了,周围边塞的各种声音连同军中的号角一起响起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的情形,表现了边塞的悲凉C 、“浊酒一杯家万里 , 燕然未勒归无计”借东汉大将“窦宪追匈奴”的典故, 表现出了战士们的报国激情D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他们壮志难愁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3、对词中的语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A、“衡阳燕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连衡阳飞来的大雁也不愿意留下来B、“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悲秋之情的笛声、马声等C 、“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意思是端起一杯酒来解愁,却想起了万里之外的家乡D 、“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将军”是作者自称4、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C 、“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 、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5对渔家傲 ?塞下秋来一词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 )、“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连衡阳飞来的大雁也不愿意留下来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悲愁之情的笛声、马声、号角声等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意思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