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超敏反应.ppt
55页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1超敏反应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hypersensitivity))又称变态反应(又称变态反应(allergyallergy),),指机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和理功能紊乱和/ /或组织细胞损伤的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2I I型型 --------IIII型型 --------IIIIII型型 --------IVIV型型 --------速发型速发型 ((IgEIgE))细胞毒型(细胞毒型(IgGIgG,,IgMIgM))免疫复合物型(免疫复合物型(IgGIgG,,IgMIgM))迟发型(迟发型( Th1 Th1 ,,CTLCTL))3第一节第一节 I I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4主要特点主要特点1.特异性特异性IgE抗体介导抗体介导2.发生快、消退快发生快、消退快3. 多表现为多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生理功能紊乱4. 明显的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5一、发病机制一、发病机制(一)参与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 1、变应原、变应原 能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能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IgE抗抗体的免疫应答体的免疫应答, ,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的物质的物质. .6吸入性变应原吸入性变应原花粉花粉真菌真菌螨虫螨虫上皮变应原上皮变应原屋尘屋尘羽毛羽毛昆虫变应原昆虫变应原植物变应原植物变应原食物变应原食物变应原高蛋白高蛋白高蛋白、不易消化的高蛋白、不易消化的海产品海产品真菌真菌添加剂、防腐剂添加剂、防腐剂药物药物高淀粉高淀粉口服、注射、吸入口服、注射、吸入72、参与的抗体、参与的抗体与与Fc R I(含(含ITAM))结结合合IgE83、细胞、细胞①①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 Basophil )肥大细胞肥大细胞 (mast cell)9脱脱颗粒反应:颗粒反应:组胺、组胺、 激肽原酶、肝素、激肽原酶、肝素、 趋化因子趋化因子细胞膜磷脂酶活化:细胞膜磷脂酶活化: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 板活化因子板活化因子细胞因子:细胞因子:TNF,,IL-1、、3、、4、、5、、10等等10②②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11作用的双重性作用的双重性负反馈调节作用负反馈调节作用 1)1)直接吞噬、破坏肥大细胞等脱出的颗粒直接吞噬、破坏肥大细胞等脱出的颗粒 2)2)组胺酶组胺酶————组胺组胺 3)3)芳香基硫酸酯酶芳香基硫酸酯酶————白三烯白三烯 4)4)磷酯酶磷酯酶D——D——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与晚期相有关与晚期相有关 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主要碱性蛋白、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主要碱性蛋白、阳离子蛋白阳离子蛋白12(二)(二)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 肥大细胞肥大细胞Fc R Th2 APC IL-4BCRIgE粘膜腺体粘膜腺体血小板血小板平滑肌细胞平滑肌细胞毛细血管毛细血管释释放放介介质质变应原变应原 脱颗粒脱颗粒 致敏肥大细胞致敏肥大细胞产生产生IgE效应效应 肥大细胞肥大细胞B1314 变应原变应原————产生产生IgEIgE抗体抗体————FcFc段与段与靶细胞(靶细胞(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表面的FcεRFcεRⅠⅠ结合结合————致敏状态致敏状态 1、致、致敏敏阶段阶段15脱颗粒、新介质合成脱颗粒、新介质合成 IgEFceRI变应原变应原炎症反应炎症反应2、发敏阶段、发敏阶段16静息肥大细胞静息肥大细胞激活后激活后 5 5 分钟分钟激活后激活后 6060 分钟分钟1718生物活性介质生物活性介质•颗粒内预先合成的贮备介质颗粒内预先合成的贮备介质 组胺组胺 激肽原酶激肽原酶 •细胞内新合成的介质细胞内新合成的介质 白三烯(白三烯(LTsLTs)) 前列腺素(前列腺素(PGDPGD2 2)) 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PAFPAF))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 平滑肌收缩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通透性增高腺体分泌增加腺体分泌增加19即刻即刻/早期相反应:早期相反应:在接触变应原后数在接触变应原后数秒秒 钟内发生,可持续数小时。
钟内发生,可持续数小时 组胺等组胺等晚期相反应:晚期相反应:在变应原刺激后在变应原刺激后6-126-12小小 时内发生,可持续数天时内发生,可持续数天 LTsLTs,,PAFPAF,,嗜酸性粒细嗜酸性粒细 胞介质胞介质3、效应阶段、效应阶段20二、常见疾病二、常见疾病全身过敏反应全身过敏反应药物过敏性休克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呼吸道过敏反应呼吸道过敏反应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消化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过敏性胃肠炎过敏性胃肠炎皮肤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荨麻疹、湿疹荨麻疹、湿疹青霉素青霉素马血清马血清21三、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1 1、变应原检测、变应原检测 皮试皮试2 2、脱敏治疗、脱敏治疗 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 特异性变应原脱敏疗法特异性变应原脱敏疗法 (减敏疗法)(减敏疗法)3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 抑制活性介质释放的药物(如色甘酸二钠)抑制活性介质释放的药物(如色甘酸二钠) 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如扑尔敏抗组胺)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如扑尔敏抗组胺) 改善器官反应性的药物(如肾上腺素)改善器官反应性的药物(如肾上腺素) 224 4、免疫新疗法、免疫新疗法 抗抗IgEIgE抗体抗体 IgEIgE FcFc段段 IFN-γIFN-γ sIL-4R sIL-4R23第二节第二节 IIII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24吸附于细胞表面的抗原或半抗原吸附于细胞表面的抗原或半抗原同种异型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修饰的抗原自身修饰的抗原共同抗原共同抗原血型、血型、HLAHLA理化、生物因素理化、生物因素异嗜性抗原异嗜性抗原细胞上细胞上原有的原有的抗原抗原(一)诱发(一)诱发IIII型超敏反应的抗原型超敏反应的抗原一、一、Ⅱ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25(二)抗体、补体与效应细胞的作用(二)抗体、补体与效应细胞的作用 抗体抗体::IgG((IgG1、、IgG2或或IgG3)和)和IgM 效应细胞效应细胞:巨噬、中性、:巨噬、中性、NK 杀伤机制杀伤机制::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调理作用、调理作用、ADCC 特殊情况特殊情况:: 刺激或阻断作用,致细胞功能紊乱刺激或阻断作用,致细胞功能紊乱26(三)发生过程(三)发生过程271.1.输血反应输血反应2.2.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溶血症3.3.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4.4.肺肺- -肾综合征肾综合征( (GoodpastureGoodpasture综合征综合征) )5.5.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特殊特殊Ⅱ型,刺激型,刺激))6.6.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特殊特殊Ⅱ型,阻断型,阻断))7.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二、临床常见的二、临床常见的Ⅱ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28Rh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29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溶血症30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3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32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33第三节第三节 III型型超敏反应超敏反应34(一一)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易被吞噬细胞清除不沉淀、易被滤过排出存在于循环,可能沉淀一、发生机制一、发生机制35(二)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二)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沉积1.1.血管活性胺类物质的作用血管活性胺类物质的作用免疫复合物结合血小板FcR组胺类炎性介质激活补体C3a/C5a,C3b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活化血管内皮间隙增大有助于免疫复合物沉积和嵌入362.2.局部解剖和血液动力学因素的作用局部解剖和血液动力学因素的作用免疫复合物易于沉积血压较高的毛细血管迂回处肾小球基底膜和关节滑膜37(三)免疫复合物沉积后引起的组织损伤(三)免疫复合物沉积后引起的组织损伤1.1.补体的作用补体的作用2.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3.3.血小板和噬碱性粒细胞的作用血小板和噬碱性粒细胞的作用 C3a、、C5a溶酶体酶溶酶体酶PAF血管活性胺;血管活性胺;血小板聚集,微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微血栓形成组胺组胺趋化中性粒细胞趋化中性粒细胞38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沉积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沉积 沉积于组织中沉积于组织中激活补体激活补体 肥大细胞、嗜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碱性粒细胞、血小板激活血小板激活释放血管活性胺释放血管活性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充血水肿局部充血水肿趋化作用趋化作用中性粒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浸润释放溶酶体酶释放溶酶体酶局部组织损伤局部组织损伤 激活血小板激活血小板启动内源性启动内源性的凝血机制的凝血机制微血栓形成微血栓形成局部缺血、坏死局部缺血、坏死局部或全身免疫复合物病局部或全身免疫复合物病C3aC3a、、C5a C5a 、、C3bC3b3940二、临床常见的二、临床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 (一一)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局部免疫复合物病Athus反应反应(二)全身免疫复合物病(二)全身免疫复合物病血清病血清病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类类Athus反应反应41Arthus、类、类Arthus 反应反应经抗原反复免疫经抗原反复免疫之后之后, ,注射抗原的注射抗原的皮下出现局部红皮下出现局部红肿、出血和坏死肿、出血和坏死等剧烈炎症反应。
等剧烈炎症反应42血清病血清病大量注射抗毒大量注射抗毒素马血清后素马血清后1-21-2周出现发热、周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肿肿大、关节肿痛和蛋白尿等痛和蛋白尿等症状使用大剂量青使用大剂量青霉素和磺胺类霉素和磺胺类药物也能出现药物也能出现类似症状类似症状43RA(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IgM为主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RF, rheumatoid factor)抗变性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的自身抗体44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抗核抗体抗核抗体 45第四节第四节 IV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没有抗体和补体参与•由致敏的致敏的T细胞细胞受到抗原再次刺激造成的免疫病理过程•细胞介导型细胞介导型或迟发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DTH))46一、发生机制一、发生机制47活化、趋化单个核细胞(单核细活化、趋化单个核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Th1Th2活化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嗜酸性粒细胞 Tc杀伤靶细胞杀伤靶细胞 48二、常见现象和疾病二、常见现象和疾病1.结核菌素反应结核菌素反应 2.传染性超敏反应传染性超敏反应 3.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 4.移植排斥反应移植排斥反应 49结核菌素反应结核菌素反应5051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52Contact dermatitis reaction to mango sap5354型型 别别参加成分参加成分发病机理发病机理临床常见病临床常见病I I型型(速发型)(速发型)IgEIgE((IgGIgG4 4))IgEIgE粘附于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粘附于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表面的细胞表面的FcεRFcεR上,变应原上,变应原与细胞表面的与细胞表面的IgEIgE结合,靶细结合,靶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器官作用于效应器官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花粉症、变应性鼻喘、花粉症、变应性鼻炎、荨麻疹、食物过敏炎、荨麻疹、食物过敏症等症等IIII型型(细胞毒型)(细胞毒型) 例外:细胞刺激例外:细胞刺激型型IgGIgG、、IgMIgM、、补体、巨噬补体、巨噬细胞、细胞、NKNK细细胞胞 IgGIgG在补体、巨噬细胞、在补体、巨噬细胞、NKNK细胞等细胞等协同作用下溶解靶细胞。
协同作用下溶解靶细胞 抗体使细胞功能活化,表现为抗体使细胞功能活化,表现为分泌增加或细胞增殖等分泌增加或细胞增殖等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抗膜性肾小球肾炎症、抗膜性肾小球肾炎等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Graves))IIIIII型(免疫复型(免疫复合物型)合物型)IgGIgG、、IgMIgM、、IgAIgA 补体、补体、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基底膜激活补体,吸引血管壁基底膜激活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引起炎症反应引起炎症反应血清病、免疫复合物型血清病、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性肾炎、系统性肾小球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红斑狼疮等IVIV型型(迟发型)(迟发型)T T细胞细胞致敏致敏T T细胞再次与抗原相遇,细胞再次与抗原相遇,直接杀伤靶细胞或产生各种淋直接杀伤靶细胞或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引起炎症巴因子,引起炎症传染性变态反应、接触传染性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性皮炎 四型超敏反应要点比较四型超敏反应要点比较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