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浮法玻璃生产技术 2 原料工艺及其设备.ppt

65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51674661
  • 上传时间:2018-08-1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3KB
  • / 6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 原料工艺及其设备主要讲述 成分设计及原料、主要原料和辅助原料、原 料的均化、配合料及其制备2.1 浮法玻璃的化学成分及原料 o2.1.1 浮法玻璃化学成分 o满足三个要求o(1) 产品的使用要求;o(2) 生产工艺要求 ;o(3) 生产成本要求 o基础系统为:钠钙硅系统o基本含量:12%~15%Na2O,8%~ 12% CaO,69%~73% SiO2 浮法玻璃的成分特点o高钙:浮法玻璃拉引速度快,在成型中必须采用硬 化速度快的“短”性玻璃成分,即调整CaO到8%~ 9%o中镁:CaO含量增加,使玻璃发脆并容易产生硅灰 石析晶(CaO.SiO2 )因此MgO控制在4%左右 ,以改善玻璃的析晶性能o低铝:铝高将增加玻璃的黏度,不利于均化和澄清 ,将Al2O3的含量降低到1.3%以下,o微铁: 熔化时着色能力强的Fe2+被氧化为着色能 力弱的Fe3+,但在锡槽中又被还原成Fe2+因此严 格限制在0.1%以内 浮法玻璃与普通平板玻璃化学成分 化学 成分SiO2Al2O3Fe2O3CaOMgONa2O (K2O)SO3普通 玻璃71~731.5~2<0.26.0~6.54.515<0.3浮法 玻璃71.5~72.51.0<0.18.0~94.014~14.5<0.32.1.2 玻璃中各种氧化物的作用 o组成玻璃的氧化物的作用、含量、对玻璃性 能的影响是本节的主要内容(1)SiO2 o玻璃的黏度、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均随 SiO2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密度和热膨胀系 数随SiO2含量增加而降低。

      o其缺点是熔点高、黏度大,使玻璃熔化、澄 清和均化困难,能耗增加2)CaO o它能加速玻璃的熔化和澄清过程,并提高玻 璃的化学稳定性o在高温时,能降低玻璃液的黏度,低温时增 加玻璃液的黏度,即可以调整玻璃的料性, 提高玻璃硬化速度,o但玻璃中CaO的含量也不宜太大,如大于 10%,则玻璃易产生结晶 (3)MgO o以MgO代替CaO,以改善玻璃的失透倾向 和结晶速度,提高玻璃的热稳定性o温度高于1200℃时,会使玻璃液的黏度降 低;而在1200~900℃之间,又有使玻璃 液的黏度增加的倾向;低于900℃,反而使 玻璃的黏度下降因此,玻璃中的MgO含量 也不宜太大 (4)Al2O3 o少量Al2O3可以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和热 稳定性;o随Al2O3增加玻璃液黏度和表面张力增大, 不仅使玻璃的熔化速度减慢和使澄清时间延 长,也不利于均化,而且对玻璃液在锡槽中 摊平抛光也不利 (5) Na2O o能大幅度降低玻璃液的黏度,降低玻璃的熔 化温度,增加玻璃液的流动性,是良好的助 熔剂o含量过多,则会使玻璃的化学稳定性、热稳 定性以及机械强度降低,膨胀系数增大玻璃 发脆;而且还容易使玻璃析碱、发霉,并使 玻璃生产成本增加。

      (6)K2O oK2O和Na2O作用基本一样;o K2O代替Na2O具有“双碱效应”,能够提高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减少玻璃析晶,改善玻 璃的析晶倾向 (7)Fe2O3 o一般控制在0.1%以下 2.2浮法玻璃生产原料及质量要求 主要掌握各种原料的主成分含量、杂质含量 要求,粒度要求,可替代原料的选择等2.2.1 SiO2 o(1)引入SiO2的原料o主要有石英砂和砂岩,约占配合料总量的 70%~72%左右2)浮法玻璃对硅质原料的质量要求oSiO2≥98.0% 波动范围不超过±0.20%oFe2O3≤0.10% 波动范围不超过±0.01%oAl2O3≤0.7% 波动范围不超过±0.1%o烧矢量≤0.2%oTiO2≤0.01% oCr2O3<0.001%(3)粒度要求o最合适的颗粒直径为0.106~0.5mmo最合适的沙粒形状为棱角形,因为棱角形的 面积大,与助熔剂的接触机会多,在混合、 运输过程中不易分层o o硅质原料颗粒度的下降有利于玻璃的熔制;o但过细,除了飞料、易分层外,细粉会过早 与配合料中含钠、钙、镁的物质反应,生成 密度大、黏度小的出生熔体;o颗粒表面积增大,产生颗粒间的静电吸附效 应,造成配合料的团聚;o熔化过程中,反应速度快,发泡激烈,产生 的微小气泡部易排除,难于澄清。

      o0.6mm 0%;o0.5~0.4mm<5%;o0.4~0.1mm>90%;o0.1~0.075mm<5%;o-0.075mm 0%2.2.2 CaO和MgO o(1)引入CaO和MgO的原料o引入的CaO原料主要有白云石( CaCO3·MgCO3)、石灰石和方解石、白垩 (CaCO3)等;o由于需要引入MgO,所以,又以用白云石为 主,CaO不足部分用石灰石或方解石补充 (2)对原料成分的要求o对白云石的要求:oCaO ≥18.0% 波动范围±0.4%oMgO ≤35.0% 波动范围±0.4%oFe2O3≤0.25% 波动范围±0.1%o酸不溶物 ≤3% 波动范围±0.5%o对石灰石的要求:oCaO ≥54.00% 波动范围±0.40%oMgO ≤2.00% 波动范围±0.40%oFe2O3≤0.10% 波动范围±0. 1%o酸不溶物 ≤3.0% 波动范围±0.5%(3)粒度的要求o过细的白云石颗粒会吸附在较大的硅质颗粒周围, 阻碍砂粒参与反应;o较粗的石灰石颗粒在硅酸盐反应初期不被初生相所 润湿,在1200℃以上则急速分解,CaO和MgO能 很快参加反应,使生成物的黏度迅速下降,加之分 解气体的搅拌作用,有利于玻璃的澄清和均化;o当两者颗粒增大到2.5mm时,玻璃的熔化和澄清 明显提高;当颗粒尺寸大于3mm时则都明显下降 。

      o少量白云石细粉不影响玻璃澄清质量;o15%左右的0.15~0.08mm白云石细粉, 能提高玻璃的熔化和澄清质量o当细粉含量超过20%时,则会产生不利影 响o+3mm 0%;0.6~0.25mm50%-70% ;-0.1mm<5%;-0.075mm 0% 2.2.3 Al2O3 o引入Al2O3的原料o常用的长石分为钾长石(K2O·Al2O3·6SiO2 )和钠长石 (Na2O·Al2O3·6SiO2);o由于混碱效应和钾能改善玻璃的光泽,现在 玻璃企业一般侧重于使用钾长石;o天然含碱矿物引入Al2O3,同时也引入了 R2O,如霞石、白粒岩等 (2)对原料的成分要求oAl2O3 ≥13.5% 波动范围±0.5%oSiO2 ≥65.0% 波动范围±0.5%oNa2O+K2O 8.5~14.5 波动范围±0.5%oFe2O3 ≤0.2% 波动范围±0.1%(3)粒度的要求o随着长石颗粒尺寸的下降,玻璃的熔制和澄 清质量会变好,但0.08mm以下会使玻璃的 澄清质量变差 o+0.6mm 0%;o0.6~0.42mm<5%;o0.42~0.075mm>90%;o-0.075mm 0% 2.2.4 Na2Oo(1)引入Na2O的原料oA.纯碱 (Na2CO3)o分为结晶纯碱(Na2CO3·10H2O)和煅烧纯碱 (Na2CO3),玻璃工业采用煅烧纯碱。

      o煅烧纯碱分为轻质碱和重质碱o轻质碱的假密度为0.1~1g/cm3颗粒细小 (50%,0.125~ 0.42mm粒级0.1mm粒级占90%以上,飞扬和 分层倾向较小,有利于混合均匀o玻璃熔制时纯碱的挥发量约为0.2~3.5% ,在计算配料时应加以考虑o煅烧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Cl-非常活 泼,对耐火材料的侵蚀也非常严重 o对纯碱的质量要求为:oNa2CO3>99.0%oNaCl<0.1%oB.芒硝(Na2SO4) o无水芒硝的熔点为884℃,其热分解温度在 1288~1450℃之间o由于分解温度高于熔点,在熔融时往往形成 芒硝熔液,称为芒硝水o芒硝水有利于石英砂的熔化,但是对耐火材 料侵蚀严重,甚至可以在玻璃板面上形成白 色的芒硝泡缺陷 o但在还原剂的作用下,其分解温度可以降低 到800~900℃还原剂一般使用煤粉、锯 末等 o还原剂的用量还依赖于各种原料尤其是硅砂 中的有机物含量,称为原料的化学氧需要量 (COD值) o对于芒硝的质量要求为:oNa2SO4>99%oNaCl<0.3%oH2O<0.5%2.2.5 K2Oo引入K2O的原料主要是钾长石,要求与钠长 石一样。

      2.3 辅助原料主要有澄清剂、着色剂、脱色剂、碎玻璃2.3.1 澄清剂o澄清剂:往玻璃配合料或玻璃熔体中加入一 种高温时本身能气化或分解放出气体,以促 进排除玻璃液中气泡的物质 o常见的澄清剂有:变价氧化物类 、硫酸盐 类 、卤化物类及复合澄清剂 1)变价氧化物类的澄清剂 o这类澄清剂的特点是在一定温度下分解放出 氧 ,以As2O3、Sb2O3、CeO2为代表oA.As2O3oAs2O3是高效澄清剂,用量一般为 0.2~0.5%,与硝酸盐(钠)共用o但As2O3剧毒;As2O3本身易气化挥发,随 烟气排出,对环境造成危害 o其反应过程为:B. Sb2O3 oSb2O3的澄清机理类似于As2O3,但毒性较 小,密度大,放出氧气的温度低oSb2O3与As2O3配合使用,效果更好,同时 可降低As2O3的用量 C. CeO2 oCeO2是高温澄清剂,无毒 o熔窑温度低于1510℃时,玻璃液温度在 1400℃以下,CeO2不会分解,起不到澄清 作用o熔窑温度的高低与CeO2的用量用关系,由 于玻璃液在1400℃以上停留的时间较短, 过量的CeO2分解不完,后期接触还原性介 质会放出O2,产生微小气泡。

      o一般用量小于0.5% o其反应过程为:(2)硫酸盐类澄清剂 o以硫酸盐应用最多,往往以芒硝、重晶石、 石膏等引入o这种澄清剂在分解后产生O2和SO2o其反应过程为:o用量小于2%,浮法玻璃小于1%,注意控 制,玻璃REDOX数使用时要注意芒硝与 碳粉的比例与熔窑气氛,同时,玻璃熔制温 度要求高 o硫酸盐属于高温澄清剂,温度越高,澄清效 果越好o用量一般小于2%,与碳粉配合使用,对窑 炉气氛有要求o还原性硫澄清理论认为,硫酸盐在玻璃熔化 和澄清中的作用主要有:表面活性剂作用、 界面湍动作用、高温排气作用、均化作用3)卤化物类的澄清剂 o这类澄清剂以不同的方式来降低熔体的粘度 o属于这类澄清剂的有氟化物、氯化物,一般 以CaF2、NaCl、Na2SiF6等形式引入对 玻璃的粘度和表面张力影响较大o氟化物在熔体中,是以形成[FeF6]3-无色基 团,与Si生成挥发物SiF4,断裂玻璃结构而 起澄清作用o卤化物类的澄清剂对耐火材料侵蚀性非常强 ,大大降低窑炉的使用寿命 (4)复合澄清剂 o一是它直接以高价形式出现,省却了由低价 氧化成高价,再有高价氧化态分解放出氧气 转化过程,既节约了硝酸盐的用量,又减少 了单个澄清剂被还原和挥发的损失;o二是几种澄清剂混合,使氧的分解温度范围 扩大(1200~1450℃),也就是使澄清温 度范围扩大,等有利于澄清。

      o这类澄清剂有焦锑酸钠( Na2H2Sb2O7.4H2O) 、硫锑酸钠 ( 10Na2O.4Sb2O5.9SO3.10H2O) 、砷锑 酸钠(Na2AsSbO7) 、重金属冶炼废渣o 2.3.2 着色剂o离子着色o胶态着色o硫硒化合物着色2.3.3 脱色剂o(1)化学脱色o化学脱色是借助于脱色剂的氧化作用,使着 色能力强的低价铁氧化物(FeO)变成为着 力能力较弱的三价铁氧化物(Fe2O3),同 时使玻璃被有机物沾染的黄色消除o澄清剂一般都为化学脱色剂 (2)物理脱色o三原色o红、绿、蓝o物理脱色是往玻璃中加入一定数量的能产生 互补色的着色剂,使玻璃由于FeO、Fe2O3 、Cr2O3、TiO2所产生黄绿色到蓝绿色得到 互补o常用的物理脱色剂有:二氧化锰、硒、氧化 钴,氧化钕、氧化镍等 2.3.4 碎玻璃o(1)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