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运算律教学设计(共8篇).docx

40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30311449
  • 上传时间:2024-02-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6.27KB
  • / 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运算律教学设计(共8篇) 第1篇:运算律教学设计《运算律》教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使学生经历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_活动,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示数学规律的意识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_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过程:一、复_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了那些运算律?想一想、说一说怎样用字母表示 出示课件: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二、设置疑问,引入新课加法运算律有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其他运算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乘法中会有什么运算律?出示课件:1乘法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2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几个数连乘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先乘其中的两个数同学们的猜想对吗?下面我们去超市购买花土和花肥来研究一下三、合作学_,探索新知1、出示问题,寻找规律(课件出示信息窗主题图) (1) 整理信息课件:花土:20袋 每袋25包 每包2千克花肥:10袋 每袋8包 每包5千克 (2) 提出问题(师生讨论)出示问题: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土?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肥?(3)讨论解决 出示课件第一个问题(2×25)×20或2×(25×20)第二个问题(5×8)×10或5×(8×10)说出算式的意义。

      4) 初步感知运算规律比一比,每个问题的两种解法,你有什么发现?出示课件:三个数连乘,可以先用前两个数相乘,也可以先用后两个数相乘,乘积不变2、合作探索,验证规律 验证猜想,学生讨论,举例说明3、建立概念,符号表示出示课件 乘法结合律:(a×b)×c=a×(b×c)4、学生讨论举例验证乘法交换律 出示课件 总结: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5、比较规律,形成体系我们学_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也学_了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现在请同学们把这四个规律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一种验算方法;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改变了运算的顺序,并且计算简便四、巩固练_ 出示课件1.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数 50×30=( )×( ) a×( )=12×( ) 78×85×17=78×(_____×______) 81×(43×32)=(_____×______)×322、判断下面算式是否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并说出用的是哪种运算定律?76×18=18×76 ( ) 37×45=15×111 ( ) 5×28×4=5×4×28 ( ) 56×5×6=56×(5×6)( ) 4×125×8×25=(4×25)×(125×8)(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_了乘法运算定律中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通过今天的学_,你收获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六、作业完成教材第24页自主练_第1、2、4题。

      第2篇:《运算律》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运算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P56-57例题《运算律》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 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屏示主题图)同学们都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吧,来说说都喜欢哪些体育项目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屏示问题)二、探索加法交换律:1.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学生口头列式,师板书:28+17=45(人)17+28=45(人)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其中“28+17"是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17+28”呢两道算式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把它们连成一个等式板书:8+17=17+282.观察等式,找特点: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位置怎样了(学生写)汇报时,师板书部分学生举出的等式追间: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交流一下师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出示)刚才,我们用语言把加法中的这个规律表达了出来,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些更为简洁的方式来表达,比如用汉字、图形、字母等写成等式,也能表示这样的规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吗——加法验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就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5.巩固练_(抢答)屏示:你能根据运算律填一填吗(加法交换律)三、探索加法结合律1.过渡:刚才通过解决第一个问题,我们研究出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再来研究这一个问题,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1)指名回答,板书:28+17+23 第一步先求什么(68人)(2)还是这个式子28+17+23(板书),如果要先算参加活动的女生人数括号加在哪里要求:一、二两组算第一题,三、四两组算第二题:汇报:两道算式都等于68人,得数相同!3.比较异同点,连成等式板书:=)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悄悄告诉同桌!同桌分工,一人算一道,看看结果怎样认为相同的举手!为什么这么肯定能说说吗(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都怎么样如果换成其他的三个数相加,左右两边的得数还会相同吗同桌互相验证,全班汇报像这样举出的例子,被同桌证实和不变的举手!有没有同学举出的例子左右两边和不相同的(屏示省略号)6.归纳加法结合律看来,我们的发现不仅仅是巧合,三个数相加一定有规律!师生共同小结: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师:这个规律又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

      板书:加法结合律)出示概念加法结合律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现在需要几个字母(板书:(a+b)+c=a+(b+c))7.小结略)四、巩固练_作业纸)1.你能在方框内填出合适的数吗(1)72+16A.(75+25)+48(2)45+(88+12)B.16+72(3)75+(48+25)C.(45+88)+12真了不起!完成得这么好,还有两道算式也想请你们帮帮忙呢,愿意吗不能连!为什么一个是32,一个是23,既然两边不等,那你知道哪边大吗(看题要仔细)3.渗透简算意识计算比赛:一二两组算左边,三四两组算右边,不写过程,直接写得数,半分钟,看哪组速度最快!45+(88+12)(45+88)+12 时间到!停笔!我宣布,一二两组快!三四两组慢!老师这样评价,你们有话要说吗左边算式中先算88加12,正好凑成100右边呢 好,再来一题!这次公平一点,自己选择,想算哪道就算哪道!师出示:38+(76+24) (38+76)+24等于多少为什么都选这道——加法交换律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字母a和b来分别表示两个加数,这里的a可以代表17,b可以代表28,还可以代表很多很多的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以表示为:a+b=b+a。

      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加法的第一个运算定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5)联系旧知,简单应用师:这个规律其实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你们记得以前在什么地方见过它吗?小练_:下面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并验算一道算式 186 + 365 = 老师想请一个同学上讲台来演算一遍 提问:刚才验算时,应用到了什么规律?师:对了,在加法竖式验算时,我们常常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来进行验算,其实就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6)学法指导,促进迁移刚才我们是怎样研究加法交换律的呢?(板书:发现问题→举例验证→语言概括→字母表示下面我们就用这种研究方法来研究加法中另一个重要规律2.学法迁移,探索加法结合律 (1)发现问题师:刚才有同学提出一个问题,“跳绳的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教师指名回答后板书: (28+17)+23 28+(17+23)第一个同学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再加上踢毽子的人数第二个同学先求出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再和男生人数相加,得到跳绳和踢毽子的总人数 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两个式子相等吗?怎样证明? (2)解决问题生:相等,分别算出这两个式子的得数,发现结果是一样的!师:对,这两道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都能算出跳绳和踢毽子的人数一共是68人。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连接起来师:仔细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三个加数完全相同,加数的位置没有变化,只是运算顺序发生改变了 师:像这样的式子得到的结果就一定是一样的吗?我们先来看下面两组算式,算一算能否在○里填上“=”,想一想这两组算式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45+25)+13 ○ 45+(25+13) (36+18)+22 ○ 36+(18+22)引导生观察、分析、比较、计算,明确:两道算式完全相等再联系刚才咱们认识的式子,也是相等的具有这样规律的式子你还能列出多少个呢?能列得完吗?你能用什么简单的方式把具有这样规律的式子表达出来吗?(3)师引导小结: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就是“(a+b)+c = a+(b+c).师:有同学想到,用字母a、b、c分别来表示3个加数,就可以用简洁的字母式(a+b)+c=a+(b+c)来表示这个规律了师:大家说同意她的做法吗?都同意,对了,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师:这个规律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加法的另一个很重要的运算律——加法结合律。

      板书:加法结合律)三、巩固内化,拓展应用 1.“练一练”2.课堂练_测试评估四、全课总结,评价反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_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那么,课前同学们提出的剩下的这几个问题,你能解决吗?(第3、5两个问题用减法解答)那么在减法中,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呢?课后大家可以继续研究课堂练_测试评估1.说说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规律? 82 + 8 = 8 + 82 (84 + 68)+ 32 = 84+(68 + 32) 75 +(47 + 25)=(75 + 25)+ 472.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95+35 = 35+□ 205+38 = □+205 (45+36)+64 = 45+(□+□) 360+(40+170)=(360+□)+□3.及时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690 + 174 583 + 68 795 + 3674.下面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1)等式383 + 95 = 95 + 383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2)等式(284 + 69)+ 322 = 284+(69 + 322)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350 +(480 + 250)=(350 + 250)+ 480只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4)750 +(65 + 35)=(75 + 25)+ 750 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他(徐继畬)从未走出中国,却被美国纪念(华盛顿纪念碑内墙上摘录了徐继畬的《瀛寰志略》的石碑)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1)班,共有学生31人大多数学生对学_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数学学_活动少数学生学__惯不好,上课发言不积极我本学期需要较多地关注同学们业已形成的基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