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word版)陕西省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doc
9页必修一、二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物质「溶液「混合物]胶体I浊液『酸碱盐.氧化物 非金属金属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大小丁达尔现象稳定性举例浊液大于100 nm一不稳定泥水溶液小于1nm一稳定NaCI溶液胶体1~100 nm有介稳性F:e(OH) 3 胶体1. 丁达尔效应:一束光通过该胶体时,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利用 这个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2. 胶体区别于溶液和浊液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二、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1 •物质的量: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 n;单位:mol (摩尔)2.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 Na表示,约为6.O2X 1023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n= N Na4.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 M表示;单位:g/mol ;以g/mol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相对分子或相对原子质量)5. 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n= M V6. 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7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7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 B的物质的量符号C(B)单位:mol/L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n (B)V (aq)【二、电解质】1. 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可以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是由于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可以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2. 酸、碱、盐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H+的化合物叫做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二、离子反应】1. 离子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种反应称作离子反应2.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气体,沉淀(难溶)或水(难电离) 3. 离子共存问题:① 有难溶物生成如Ba2+与SO42-、CO32—大量共存;Ag+与Cl-不能大量共存② 有气体生成如CO32-、HCO3-、SO32-、等离子与H+不能大量共存③ 有难电离物质生成如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OH-、CH3COO-、CIO-与H+不能大量共存④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 NO3-在酸性条件下与FW+不能大量共存;【四、氧化还原反应】1.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2.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其本质是虫子的转移4. 氧化反应:失去电子,表现为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得到电子,表现为化合价降低的反应5•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 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反应物还原产物:氧化剂得到电子后对应的产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后对应的产物;6.表示方法: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还原剂 t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反应【五、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1.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一)原子 原子核(+) 质子(+):中子(不带电)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3.原子的表示方法:X —表示原子Z――表示质子数A——表示质量数4.质量数二质子数+中子数5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核素6.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女口 1iH、2iH和3iH, 168O和18807. 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是相同元素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如:金刚石与石墨; 02与03等8.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掌握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9•元素周期表结构短周期:1、2、3周期-氐周期:4、5、6、7IA族(除H):碱金属VIIA族:卤素0族:稀有气体{主族:I A〜%A 副族:I B〜%B 第毗族;0族【六、元素周期律】同周期(从左至右)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 结构原子半径半径逐渐减小半径逐渐增大核电荷数核电荷数逐渐在增多核电荷数逐渐增多电子层数相同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相同—^=1=^ 元糸 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得电子能力增强;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金属、非金属性非金属性增强;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主要化合价最咼正价逐渐升咼 最低负价逐渐升高最高正价数(除F、0)相同1. 金属性:① 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越容易;② 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氧化物碱性越强); ③发生置换反应(强制弱)2. 非金属性:① 非金属越强,单质与H2反应越容易; ②非金属越强,生成的 氢化物越稳定;③非金属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④发生置换反应(强制弱)3. 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②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③主族元素最低负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8【七、化学键】1化学键: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称为化学键;(1) 化学键的类型: 可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共价键可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 化学反应的本质:反应物分子中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的过程3) 非极性键:由同种非金属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4) 极性键:不同非金属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2•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通常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离子化 合物,如KCI、MgCl2、CaCl2、ZnS04、NaOH都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如 H2O、C02等3. 电子式:在兀素符号周围用 •”或“X”来表示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H2H:H、CI2:NH3: ; CH4:N2::阳 N:、HCI:H:RH20:C02 :NaCI:MgCl2:[咚;]皿套* _:学丁NaOH: Na+ I :l4. 结构式:用短线“一”表示共用电子对的式子NH3:H N ——HH【八、化学反应与能量】1.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放出能量2. 反应吸收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 常见吸热反应:①大部分分解②Ba(OH)2 - 8H2O与NH4CI反应③其他:女口 C+H2O==CO+H2 ,CO2+C==2CO;常见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②金属与酸或水反应③酸碱中和④大部分化合反应;4. 原电池:(1) 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 原理:氧化还原反应3) 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经外电路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正极) 4) 电极反应:(锌--铜原电池)(5) 总反应:Zn+2H+== Zn2+ +H 2 t负极: Zn-2e-==Z n2+正极:2H++2e-==H 2 t【九、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1. 化学反应速率(1) 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常用单位有 moI/(L - s)或 moI/(L - min)公式:v= △ c/ △ t ; 以 m A+n B==pC+q D 为例,v(A): v(B): v(C): v(D)=m: n: p: q(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② 浓度: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③ 加入催化剂(通常指正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④ 除此之外,固体的表面积和反应物的状态也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2. 化学平衡状态:(1) 可逆反应:把在同一条件下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 “可逆反应”(2) 化学平衡: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称之为“化学平衡状态” ,简称化学平衡(4)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以m A+n B ==pC +q D为例① v (正)=v (逆)工0A的消耗速率=A的生成速率;A的消耗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之比为m: p ;B的生成速率与C的生成速率之比为n : q ;② 各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十、常见的无机物】钠Na银白色金属,硬度小,熔点低,密度小过氧化钠Na2O2:淡黄色固体氯气CI2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氢氧化亚铁Fe (OH) 2白色氢氧化铁Fe (OH) 3红褐色亚铁离子溶液Fe2+浅绿色铁离子溶液Fe3+黄色一氧化氮NO无色气体二氧化氮NO2红棕色、有刺激性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形成光化学 烟雾的原因氨气NH3: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硝酸HNO3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硫S黄色固体,不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 CS2)二氧化硫SO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有漂白性, 能使品红退色,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溴、碘Br 2> I2可以用四氯化碳将溴或碘单质从它们的水溶液中提取出 来,这种操作属于萃取。
溴化银AgBr常被用作感光材料晶体硅Si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常用作半导体二氧化硅SiO2沙子、石英的主要成分,熔点咼,硬度大;常被用来制 造光导纤维氧化亚铜CU2O红色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色硫酸铜固体CUSO4白色【十、有机部分】1.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 CH2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如烷烃CnH2n+2、烯烃 CnH2n2. 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如正丁烷和异丁烷3. 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H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如一氯甲烷、硝基苯等4.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如:卤素(一 X)、羟基 (—OH )、羧基(一COOH)、硝基(一N02),烯烃分子中的碳碳双键5•常见有机物有机物仅由碳和氢两种兀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总称为烃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 具有相冋分子式而结构不冋的两种化合物互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