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docx
5页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作者:蒋桂毅 赵飞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2016年第5期蒋桂毅 赵飞(江苏睿成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摘要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中国的植物造景越来越趋于理性化,呈现出比较清晰而统一的 手法、模式,但这与中式传统古典园林和西方的造园艺术手法不尽相同,而是吸收了中、西方 的美学理论、种植技术及现代科学成果,融入于中国当下的植物造景中这种新式的植物造景 形式,称之为新中式植物造景本文阐述了新中式植物造景的起源,并且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 梳理了其构成要素和原理以及营造新中式景观的手法和常见问题关键词 新中式;植物造景;景观作者简介:蒋桂毅(1977-),男,江苏南京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景观规划设计 方面的工作新中式植物景观是当下中国城市景观中较为流行且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一种园林绿化形式 它不完全遵循中国传统园林对“意境”的表达,又不同于西方“规则”的特点,也不同于生态 上的纯自然植物景观其符合现代中国大众审美情趣,是现代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故称之为 “新中式植物景观”1 新中式植物景观的历史渊源新中式植物景观的出现建立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熏陶的基础上,并在成长中对世界各种优 秀园林艺术进行吸收。
以1999年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为重要节点,集中体现了当时继承 和发展传统园林艺术的成就,成为中国对现代园林探索的起点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 进程加快,各地园林建设也飞速发展,国外园林理论和手法也被大量引入,历经10多年的快速 发展,园林植物配置水平在实践中逐渐提升1.1 中式传统园林艺术我国传统造园历来重视植物配置,除了要因地制宜进行植物种植,重视文人雅士之趣味, 还追求植物单体的姿态和线条的自然之美,表现出绘画的意趣,强调要有“古意”、“画意” 树木花卉选择受文人所标榜的古、奇、雅的格调影响,讲究体态潇洒、色香清隽、堪细品玩味、 有象征寓意等[1]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有“小中见大”特色的园林艺术———中国盆景它是活 的艺术品,主要造型材料为花草树木,具有生命的特征和生长发育的规则,是艺术的再创造, 很注意写意和抒情[2]盆景艺术是我国当代园林人对园林空间的把控、意境营造具有重要参考 意义这对植物的栽培、整型、管理等理论和技术方面的培育和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1.2 英国风景式园林英国风景式园林以大面积的草地和树丛为主,与园外的牧场和树林完全融合在一起,形成 独特的疏林草地风光,是在英国的地理和农业背景下诞生的,是风景园林师们利用场地的“潜 质”并加以“改进”,使其更接近他们自然美的产物[3]。
开敞的视觉空间,能够完全与自然融 合,人们可以在草坪上开展各类活动或游戏,使得这种人工景观成为人们认识自然、接触自然 的窗口疏林草地因造价低、管理简便,可满足大量游人自由活动而多用于现代休闲式城市公园中[4]正如18世纪中叶欧洲包括园林在内的艺术领域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国的热潮改开以来,我国也曾有过学习西方园林的热潮,其中英国风景式园林这种具有强烈自然特征的“田园 牧歌”式的景观形象迅速被中国园林界所推崇,草坪———树丛的模式在我国公园、城市绿地 甚至道路绿地都有广泛地应用1.3 花境艺术花境的产生和发展都源于英国花园,英国人对园艺一直钟爱,尤其热衷于花卉栽培在维 多利亚女王时代就通过搜集和育种得到了宿根植物,这些宿根植物更适合在乔木空间下混合栽 培,提高植物景观的丰富程度,因此,形成混合花境[5]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花境 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园林绿化的艺术性,也体现了花境在城市建设及生态园林建设中 的重要作用[6]1.4 绿植模纹技术模纹花坛是中世纪欧洲园林最具代表性的植物配置手法之一它绚丽多姿、雍容华贵的特 性与欧洲独特的建筑风格相映成趣,在文艺复兴时期谱写了其生命最辉煌的篇章,至今仍有深 远影响[7]。
古罗马人发明的植物修剪技术让规整式种植的艺术形式成为西方园林的重要标志 规整式植物种植建立了一种秩序感,表达人的能力可以战胜自然界的杂乱无序,并建立一个平 衡有序的社会[8]经过精心修剪后的植物在体量、姿态等方面都相对固定,从而能够与建筑物 自然环境保持着稳定协调的形态、尺度和比例关系在我国城市绿化快速发展时期,绿植模纹因为具有良好的景观可控性,丰富多样的装饰性, 管理技术要求低等特点而被广泛接受模纹图案发展成更加自然、自由、多样、现代,充满了 设计感,呈现出生态化、群落化、装饰化的特征绿植模纹与其它植物材料共同组成了新中式 植物景观丰富多彩的景观形态1.5 植物生态学理论20 世纪初,植物群落学的诞生,揭示了植物与植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 辨证关系人们在对人工环境的营造中开始尝试通过分析自然群落组成,寻找相对稳定的植物 关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人工植物种植因为采用了自然顶极群落中的主要植物进行种植,人 工营造森林景观的形成要比物种自然演替形成目标景观快很多我国传统园林是在道家思想指导下发展,遵循“师法自然”的造景之路进入现代社会, 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已经从简单的感官模仿发展到用现代科学理论指导设计。
由于思想上早已经 与生态学相统一,我国的园林工作者很快就能接受现代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并且在实践中付诸 实施杭州花港观鱼公园牡丹园就是人工营造植物群落,并且形成优质风景的典范,真正做到 了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宛如天开的境界[10]2 新中式植物景观的特征2.1 中西结合的审美标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与交融,当代中国人形成特有的双重思维方 式和审美标准: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和传统美学的思想;另一方面学习了科学和西方美 学思想,接受了节奏、韵律、对称和平衡的西方审美观人们在园林欣赏上追求自然之美、风 韵之美,讲究“意境”[9]2.2 与地形相结合增加表现力植物景观是通过平面的布局形成优美的立面形态来观赏,场地的平整或起伏直接影响植物 景观的观赏效果英国的自然式风景园林景观所描绘的起伏山坡、草地、树丛牧场景象对人们 的观赏影响巨大我国的传统造园中要求“颇有野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重视对自 然地貌景物的艺术化模拟高低起伏的微地形能够很好地在不太宽裕的场地中将植物群落的高 低错落表现出来2.3 植物材料的应用新中式植物景观是以地形为体态,木本植物为骨架,灌丛、花卉、地被为装饰的基本手法 使得植物景观呈现立体、丰富的群落形态,充分发挥植物个体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 所使用的植物材料分成上、中、下3层。
上层植物一般为大乔木、小乔木或灌木,能够在场地 中起到构图的骨架和意境的营造作用中层植物多为小乔木、灌木类,是新中式植物景观中最 主要的观赏部分,景观的丰富度最高下层植物主要为灌木、花卉、草坪等植物,在景观中起 到烘托和丰富景观形象的作用3 基本景观类型追求自然是中国园林的一个基本特点,中式园林植物的配置以自然为模拟对象,通过对自 然美景的发现,掌握了构成自然美的组合规律而创造出表达出源于自然但高于自然的理想之美 新中式植物景观按照模拟的自然植物美景形态大致可以分为林缘型景观、疏林草地型景观和特 色花卉型景观3类4 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的基本手法4.1 场地要求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一般位于绿地入口、交通交叉口、节点等处,一般多为方形或长条形, 长度约30~50m,纵深宽度约15~45m根据现状条件和设计构思形成缓坡或微地形,经过精心的 整理形成较为均匀、平整的绿化场地4.2 植物材料根据场地条件、观赏视角、造景构图需要,上层植物一般为冠形优美,造型古朴的大、小 乔木,根据造景主题可为落叶或常绿树种南京地区常见的植物有:朴树、榉树、银杏、国槐、 乌桕、榆树、白玉兰、广玉兰、枫香、三角枫、桂花、罗汉松等。
中层植物多为小型观花乔木、 灌木类,是新中式植物景观中最主要的观赏部分,景观丰富度也是最高的南京地区常见的植 物有:桃花、红枫、鸡爪槭、紫荆、五针松、海桐、红叶石楠、黄杨类、龟甲冬青、杜鹃类等 下层植物主要为灌木、花卉、草坪等较矮的植物,在景观中起到烘托和丰富景观形象的作用南京地区常见的植物有:月季、鸢尾、花叶蔓常春、金边麦冬、紫叶酢浆草、虎耳兰、花叶络 石、长春花、醉蝶花、迷迭香、扫帚草、黄金菊、玉簪、麦冬自然高度在70cm以下的多年生 宿根或一、两年生花卉常用于林缘、林下的花卉型景观的营造,南京地区常用的植物有:德国 鸢尾、宿根福禄考、大花金鸡菊、千屈菜、堆芯菊、花叶秋海棠、紫露草、鼠尾草等,一些观 赏草也成为这类景观营造的常用品种,如欧根石菖蒲、日本血草、矮生蒲苇、狼尾草、芒、玉 带草等4.3 比例与尺度植物景观配置与营造是将自然美典型化的过程,遵循着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和 序列等美学规律,是一项较为完整的造型手段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中对比例与尺度依照观赏 者的观赏状态、场地情况以及植物材料自身的大小具有数量化关系植物景象的特征表现在构 成景观的植物与场地,植物间的比例和尺度的变化[11] 。
中国山水画有“丈山尺树,寸马豆人” 的画论,强调的是景观各元素的比例关系,组成群落的植物在竖向上同样有类似的关系植物 景观观赏过程中观赏者与植物主体造景群落的间距约为植物群落主体高度的1~3倍,这样观赏 者能够在较为轻松的状态下平视观赏到植物群落全景通常情况下,要使得观赏者对建造的植 物群落景观保持动态中凝视30~50秒的时间,以步行速度60m/分钟计算,一组植物景观大约间 隔30~50m上层植物高度是中层植物群落高度约3~10倍,中层植物高度约为下层植物的2~8 倍,形成具有较为清晰的对比关系4.4 特色营造新中式植物景观形式相对稳定,一般要突出植物在色彩、形态、季相上的变化和景观空间 以及艺术主题的营造首先,追求意境是中国园林的一个显著特点,传统园林以表达山水画意 自然环境和文人情趣为主,到了现代,园林为更多的普通大众服务,意境和景观主题的表达现 显出多样化、特色化特征其次,骨架植物是植物景观最为重要也是最显中式风格特色的要素 在品种的选择上要重姿态,以古朴、秀雅、苍劲、奇特为好,且植物叶色丰富,整体植株风韵 要清秀,能够“入画”在实际布置中以山水画论做为指导,如“二株一丛、,必一府一仰、 一欹一直、一向左一向右”,“树石布置、须疏密相间、虚实相生”等,布局中也经常应用宾 主、疏密、虚实、露藏、呼应、取势等造景手法。
另外,适当引入彩色的灌木丛、草本、花卉于骨架植物下,增加景观丰富度和季相变化, 营造自然野趣的新中式植物景观在景观的营造过程中吸收了花境造景的手法,重视灌丛、草 本、花卉植物组成的立面景观效果的表达在确定植物景观主题或风格以后,考虑立面视觉效 果,运用色彩、质地、季相、植物造型等表现其立面景观[12]传统的中式植物景观中对植物 景观的色彩一般受限于古典园林的意境表达,单色、素色的使用较多,现代园林则强化了对景 观色彩的要求,形成了色彩丰富、视觉冲击强的特点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中也加强了对景观 色彩的营造,也成为特色设计的重要部分实际设计中需要对植物色彩的冷暖、色相搭配、季 相颜色变化等了然于心,创造出单色系、类似色、互补色等丰富多样的色彩[13]5 小结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体现了当代园林行业集体的智慧,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也是西为中 用、中西结合的成果在实践中及时总结,发现植物营造中的问题,为未来我国园林植物景观 发展和探索提供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参考文献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徐晓白,吴诗华,赵庆泉•中国盆景[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 [美]查尔斯•莫尔威廉•米歇尔威廉•图布尔著,李斯译•风景 诗化般的园艺为人类再造乐园[M].。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