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军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pdf
16页我国我国军工产业发展现状军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分析 一、一、中国军工行业发展历程中国军工行业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军事 力量仅次于美、俄居世界第三位回顾新中国军工产业的发展历程,也是新中国 外交、政治、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所以投中研究院根据新中国建立以来 的经济、政治等重要时点,将新中国军工行业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薄弱期新中国建立初期,工业基础相当薄弱,作为人口第一大 国的中国,其工业产值世界排名仅 26 位,军用品基本靠战争缴获以及及从苏联 进口,而相对应的美、苏、德等发达国家军队已进入了机械化时代同时,由于 朝鲜战争等因素影响,让本应该投入基础建设的资金更加缺乏,此时的中国由于 没有完整工业体系,国防工业极度惨淡 第二阶段,初建期自 50 年代开始,中苏正处于外交蜜月期,中国军工企 业从苏联大量进口武器装备与生产机械,建立了相对简陋的工厂随后 60 年代 苏援断绝,中国的军工发展进入了完全自主研制阶段,此时中国军工企业从修理 维护装备发展到仿制苏联武器装备的零部件,于是逐渐形成了生产链与研发链, 从而在 60 年代后期形成新中国军工产业体系,但此时的中国军工产业虽有部分 自主创新,却因原有技术基础薄弱而未能实现跨代突破。
第三阶段,低谷期自 60 年代底,新中国进入“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 科研、 生产单位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 常规装备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拉大 此时, 不仅军队的训练和许多日常工作也受到很大干扰, 许多武器项目的科研与生产也 出现急躁冒进的情况中国国防工业在这一阶段未能出现质的突破,原先与世界 先进水平已缩小的差距又重新拉开 第四阶段,停滞期1978 年末,在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了改革开 放的进程同时,由于深圳特区的建立,中国打开了面向世界的窗口,而我国军 工部门也走出了国门但此时,中国的外汇储备不过几十亿美元,还要优先满足 经济建设, 1985 年 6 月, 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军队要忍耐”, 使得中国军工技术与生产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没有被缩小 第五阶段,发展期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期,中国科研及国 防产业受到更多政策关注与资本聚集,尤其是最近 10 年,中国每年都有一些重 大的军工科研突破,尤其是弥补了过去基础研究的众多弱项,在航空、航天、船 舶、兵器、军用电子等高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我国 自主研发的东风-31、J-20、055 等海陆空装备的陆续生产与服役,都标志着我 国军工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
总体来看,新中国的国防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创新、跨越发 展的推动下,中国进入军工行业黄金期但是,我们也该清醒地看到,由于国家 的底子薄、发展时间晚,产业规模虽大但总体上仍处于明显劣势,目前只能将优 先资源集中于重点产品上,多数高端产业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这也 使我国赶超发达国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二、二、我国军工行业分类我国军工行业分类 军工行业是国家安全的支柱,承担国防科研生产任务,为国家武装力量提供 各种武器装备研制目前军工行业的基本分类主要有:核工业、航空工业、航天 工业、船舶工业、兵器工业五个类别 (一)核工业(一)核工业 从事核燃料研究、生产、加工,核能开发利用,核武器研制、生产的军民结 合型工业 主要产品:主要产品:核原料、核燃料、核动力装置、核武器(包括原子弹、氢弹和中 子弹) 、核电力、应用核技术等 涉及领域:涉及领域:地质勘探、采矿、冶金、化工、电力、机械制造、建筑、电机和 精密仪表等工业部门和物理、化学、电子学、半导体、计算技术、自动控制、材 料学、传热学、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领域一个国家的核工业发展水平,能集中 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整个工业基础和科学技术水平。
核工业战略地位和意义:核工业战略地位和意义: 1.核工业能利用核能使之转变为电能、热能和机械动力,与有机燃料相比, 核燃料具有异常高的热值,单位质量核燃料产生的热量为有机燃料的 2.8 兆倍 2.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多种放射性同位素产品、 同位素仪器仪表以及辐射 技术等核技术,在辐射加工、食品保鲜、辐射育种、灭菌消毒、医疗诊断、示踪 探测、分析测量和科技生产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核工业的发展需要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电子等工业的支持,从而也促 进了它们的发展 (二)航天工业(二)航天工业 从事研制与生产航天器、航天运载器及其所载设备和地面保障设备的工业, 是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军民结合型的高技术产业之一 主要产品:主要产品:包括火箭发动机生产、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空对空和地对空导 弹、卫星发射、载人航天器等 涉及领域:涉及领域: 电子、 计算机、 冶金、材料、 机械、 特种工艺、低温与真空技术、 测试、控制、测控、气象、船舶、生物、农业等 航天工业战略地位和意义:航天工业战略地位和意义: 1.航天工业是综合国力的象征,两弹一星促进了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航天 部门在电子工业系统建设了相当规模的外测、 测控、 电子元器件等专门研究机构, 集中了一批专业人才,推动电子技术水平的提高。
2.航天工业带动了中国许多行业的科研发展,特别是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 和应用航天部向有关部门辐射出 4800 多项科研、试制和生产项目,有关协作 单位研制开发了 395 种新材料我国开发的 1100 余种新材料中,约 80%是因航 天需求而诞生的 3.航天工业引导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向高层次转化航天 工业是军民结合的重要领域,研究所、企业、高校建立了紧密的业务联系,优化 产业结构 (三)航空工业(三)航空工业 航空工业是研制、生产和修理航空器的军民结合型工业通常包括航空飞行 器、动力装置、机载设备、机载武器等多种产品制造和修理行业 主要产品:主要产品: 固定翼飞机、 旋转翼飞机、 偏转翼飞机、 地面效应飞行器、 飞艇、 气球、飞机发动机、机载设备、机载武器、地面保障设备等 涉及领域:涉及领域:冶金化工、先进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人员 培训、金融服务等 航空工业战略地位和意义:航空工业战略地位和意义: 1.航空工业是建设独立自主巩固国防的重要基础 现代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 航空武器装备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世界军事大国把航空武 器的发展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美国的国防预算中,1/3 以上的投资是用于 飞机项目的。
2.航空工业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历史表明,先进航空产品的研 制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冶金、化工、材料、电子和机械加工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从 而在技术层面上提升了国民经济 3.航空技术用途广泛航空高技术可以转移应用于广阔的非航空领域,从而 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60%的新技术源于航空工业 (四)船舶工业(四)船舶工业 船舶工业,亦称“造船工业”或“造船业” ,是承担各种军民用舰船及其他 浮动工具的设计、建造、维修和试验及其配套设备生产的重工业 主要产品:主要产品: 航空母舰及其舰载机和舰群、 各类军、 民用水面舰船、 水下舰艇 涉及领域:涉及领域:钢铁、石化、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 船舶工业战略地位和意义:船舶工业战略地位和意义: 1.船舶工业为下游各产业部门直接提供产品和服务 一方面为海军建设提供 全套现代化舰船装备,另一方面又为国民经济中的水运交通、能源运输、水产渔 业和海洋开发等提供必需的物质手段, 在确保国家的国防安全和推动我国交通运 输业、海洋开发业等重要国民经济部门的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2.船舶工业通过军转民和发展非船产品, 可为国民经济其他各方面的需要提 供服务;通过出口船舶和各种机电产品,可为国家创收外汇并为我国外贸事业的 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对钢铁、机械、电子、化工等上游产业具有巨大的带动作 用。
3.船舶工业的发展对其周围地区产生的经济影响, 包括由于工人区形成而对 地区交通、建筑、商业的需求,以及对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 积极作用 (五)兵器工业(五)兵器工业 现代常规兵器包括坦克、装甲战斗车辆、枪械、火炮、火箭、战术导弹、弹 药、 爆破器材和工程器材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兵器工业又分成坦克、 枪械、 火炮、弹药、火药与炸药和战术导弹等行业 主要产品:主要产品:坦克装甲车辆、火炮、火箭炮、火箭弹、导弹、炮弹、枪弹、炸 弹、航空炸弹、深水炸弹、引信、火工品、火炸药、推进剂、战斗部、火控指挥 设备、单兵武器、夜视器材等 涉及领域:涉及领域:电子信息、冶金、化工、电力、机械、精密仪表等 兵器工业兵器工业的战略地位和意义: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1.现代科学技术许多来源于军事武器的研发 而兵器工业是高科技密集产业, 是高投入高收益的行业, 往往可以拉动科技, 教育, 重工业, 轻工业, 各行各业 2.军工行业可以培养高素质技术人员,促进产品技术升级进步现在科学技 术往往与民用互通,对军工的投入也促进了民用企业的进步,并分担了其部分科 研经费,减少了企业的负担 ((六六))信息电子信息电子 军事电子信息装备涵盖雷达、通信、导航、电子对抗等多个种类,除了作为 独立装备提供给军方外,其装载平台几乎覆盖了陆、海、空和各种主战武器,形 成复杂的武器集成系统。
军事电子信息装备的设计、试验测试和验证必然是多学 科集成的综合过程,产品研制过程中,需要机、电、热和磁等机电参数耦合设计 和相应的行业特色制造技术手段,来保证产品的电讯、机械和物理等综合性能, 多专业协同要求高,流程相对复杂 主要产品:主要产品:指挥和通信系统、电子战系统、探测和预警设备(雷达、物理场 扫描器、金属探测器) 涉及领域:涉及领域:雷达、通信、导航、电子对抗 三、三、中国军工行业供应体系中国军工行业供应体系 中国军工行业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小核心、大协作、寓军于民”的产业格 局这种产业体系突出了主营业务,强化了军品基业,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形 成了整体上的优化 目前,中国军工产业的供应体系分为装备与配套生产、武器供应和采购三个 层次 装备与配套: 主要为社会企业, 民营获证单位占已发证单位的比为超过 40%, 主要从事军品的基础零部件制造和原材料供应等 武器供应:国资委和国防科工局旗下的十大军工集团及下属子公司,主要从 事军品设计、零部件生产和总装,同时各大军工集团都有相当数量的民品业务 装备采购:政府是军工产品的唯一需求方,总装备部及下属的海陆空和二炮 装备部负责武器装备的采购。
四、四、中国军工行业主要产品需求市场测算中国军工行业主要产品需求市场测算 (一)(一)商业航天未来空间大商业航天未来空间大 在国内市场,商业航天已先布局良机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等国家 队已开始布局商业航天;民间商业航天项目也已启动,商业化运营卫星“吉林一 号” 、 “丽水一号”相继发射升空未来,我国商业航天市场前景巨大 (二)(二)军队红外热像仪潜力巨大军队红外热像仪潜力巨大 军用红外镜头主要应用于军事夜视侦查、武器瞄具、夜视导引、红外搜索和 跟踪、卫星遥感等多个领域,属于刚性需求 (三)(三)无人机:军用、民用专业级无人机龙头即将起飞无人机:军用、民用专业级无人机龙头即将起飞 (1)军技转民用、产业配套成熟、成本下降推动民用无人机爆发 (2)预计未来 15 年中国无人机市场需求超 3300 亿元,快速增长 (四)(四)军工信息化是国防投入重要方向军工信息化是国防投入重要方向 从计算机行业的角度看,军民深度融合将开启军工信息化建设新时代军工 信息化建设,将是“十三五”我国国防投入的重要方向 五、五、重点子行业重点子行业分分析析 (一)(一)中国军机制造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中国军机制造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军机之轰炸机市场需求前景分析军机之轰炸机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