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亮发明人头状馒头.doc
3页诸葛亮发明人头状馒头你知道啥叫馒头吗?你也许会对这样的问题嗤之以鼻,以为傻子才不知道馒头是怎样的,无非就是一种把面粉加水、糖等调匀,发酵后通过蒸笼蒸熟而成的食品但从 2008 年 1月 1 日起,馒头有国家标准了,你得对照它才能知道啥叫馒头中国国家标准委和国家质检总局从 2008 年 1 月 1 日起,联合发布的《小麦粉馒头》标准正式开始实施标准适用于以小麦粉为原料生产的商品馒头,规定馒头须是圆形,没有褶皱、斑点,气味有小麦香;馒头的体积不能太小等追本溯源,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在漫长的时空历程中究竟是谁发明了馒头?馒头最初又有着什么样的形状?最早的馒头人头状 系诸葛亮[ 注: 诸葛亮(181 年—234 年)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大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发明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注: 战国时期(前 475 年,一说前 403 年~前 221 年) ,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历史上秦统一中国前属于东周的一段历史时期《事物绀珠》记载“秦昭王[注: 秦昭襄王(前 325 年-前 251 年) ,又称秦昭王,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弟。
前 307 年,秦武王死,昭襄王与其弟争位;赵武灵王立昭襄王]作蒸饼” ,萧子显在《齐书》中亦有言,朝廷规定太庙祭祀时用“面起饼” ,即“入酵面中,令松松然也” “面起饼”可视为中国最早的馒头到三国时,馒头有了自己正式的名称,谓之“蛮头” 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记:“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 ,今讹而为馒头也 ”“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 ”,诸葛亮与馒头有着怎样的关系?诸葛亮,馒头的发明者也对此, 《三国演义[注: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 ,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 、 《水浒传》 、 《红楼梦》齐名]》有类似描述:“诸葛亮平蛮回至泸水,风浪横起兵不能渡,回报亮亮问,孟获曰:‘泸水源猖神为祸,国人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波浪平静境内丰熟 ’亮曰:‘我今班师,安可妄杀?吾自有见’遂命行厨宰牛马和面为剂,塑成假人头,眉目皆具,内以牛羊肉代之,为言‘馒头’奠泸水,岸上孔明[注: 姓孔,单字明,乃《水浒传》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封号“地猖星” ,其弟孔亮为“地狂星” ,有勇无谋之辈也。
kongming]祭之祭罢,云收雾卷,波浪平息,军获渡焉 ”《三国演义》为小说,不足为据我们来看看真实史料如何说《事物纪原》记载:“稗官小说云:诸葛武侯之征孟获,人曰蛮地多邪术,须祷于神,假阴兵以助之然蛮俗必杀人,以其祭,神则助之,为出兵也武侯不从,因杂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面,像人头以祠,神亦助焉,而为出兵后人由此为馒头 ”史上,诸葛亮、孟获都确有其人,诸葛亮家喻户晓,无需多言孟获系蜀汉时建宁(今云南曲靖)人彝族首领刘备[注: 刘备(161 ~223 年),字玄德,涿郡(今河北) 人,东汉远支皇族,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公元 221 年 3 月 15 日,称蜀汉皇帝,公元 221—223 年在位]死后,孟获曾和建宁豪强雍闿起兵反蜀,数为诸葛亮所败,曾被七擒七纵,后仕蜀,为御史中丞[注: 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或称御史中执法,秩千石yushizhongcheng]综上所述,馒头起源于野蛮时代的人头祭,为诸葛亮所发明,形状为人头形,尔后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逐渐改为禽肉馅晋以后,馒头曾一度又被称之为“饼” 据《名义考》 ,凡以面揉水为剂,中间有馅者,都称为“饼” “以面蒸而食者曰‘蒸饼’又曰‘笼饼’ ,即今馒头” 。
南宋盛行猪肉馒头 仁宗馒头包珠宝唐之后,馒头的个头开始缩水,不再是巨无霸形象,渐渐变得娇小起来称谓众多,比如“玉柱” 、 “灌浆”等但馒头的人头形状是在走入民间成为食用点心后,才有了改变的,元代时,已有了类似后世开花馒头的“煎花馒头” 忽思慧《饮膳正要》记载:“煎花馒头:羊肉、羊脂、羊尾子、葱、陈皮各切细” , “依次入料盐酱拌陷包馒头,用胭脂染花” 由此可知,馒头形状不仅不再是单一的人头形,最初的馒头还是包陷的,曾经历[注: 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 片名 《经历 》The Experience/Tajrobeh (1973) 伊朗电影,35 毫米,黑白,60 分钟]了一个由包陷到实心的演变过程因此,唐宋之后的馒头因包有馅,又被称作“包子” 宋人王栐《燕翼诒谋录》记有:“仁宗诞日,赐群臣包子 ”包子后注曰:“即馒头别名 ”南宋最为盛行的是猪肉馒头不过据说仁宗(见上图)所赐馒头包的不是猪肉馅,而是珠宝后来,馒头的种类越来越多,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记有多种馒头,并附用处:“平坐小馒头(生馅) 、捻尖馒头(生馅) 、卧馒头(生馅,春前供) 、捺花馒头(熟馅) 、寿带龟(熟馅,寿筵供) 、龟莲馒头(熟馅,寿筵供) 、春〔上尔下虫〕 (熟馅,春前供) 。
荷花馒头(熟馅,夏供) 、葵花馒头(喜筵、夏供) 、毯漏馒头(卧馒头口用脱子印) ”明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中记:“祭功臣[注: gōngchén 【one who has rendered outstanding service】 旧指君主的有大功的臣子,现指对国家和人民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治淮 gongchen]庙,用馒头一藏,五千四十八枚也江宁、上元二县供面二十担,祭毕送工部[注: 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六部之一掌管营造工程事项汉代有民曹西晋以后置田曹掌屯田,又有起部掌工程,水部掌航政及水利隋代始设立工部,与吏、民(度支) 、礼、兵、刑并称六部]匠人作饭 ”说到这,有必要提到的是,馒头不管有馅无馅,一直是祭供时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到清代, “馒头” “包子”始分家,但南北方对“馒头” “包子”的称谓各异:北方谓无馅者为馒头,有馅者为包子;而南方却有称有馅者为馒头,无馅者为“包子”的 《清稗类钞》辨馒头:“馒头,一曰馒首,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者无馅,食时必以肴佐之 ”“南方之所谓馒头者,亦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然实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鹤林玉露》曰:有士人于京师[注: 概述: 京师 jīngshī【capital (of a country)】 帝王的都城自京师来。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元济诣京师]买一妾,自言是蔡大师[ 注: 大师,现在指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成就、大家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人因其意义比较广,还有佛的十尊号之一、官名、学者专家的尊称、对年纪大的老师的尊称等]府包子厨中人一日,令其作包子,辞以不能,曰:‘妾乃包子厨中缕葱绿者也 ’盖其中亦有馅,为各种肉,为菜,为果,味亦咸甜各异,惟以之为点心,不视为常餐之饭。












